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中國社會科學網:廈門大學舉辦第十六届民間歷史文獻論壇
  发布时间: 2024-11-26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0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黄裕茂)11月9日至11月10日,厦门大学第十六届民间历史文献论坛举行。

民间历史文献研究受关注

  开幕式上,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党委书记陈锦华介绍了近年来厦大历史学科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和项目取得的成绩,回顾了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民间历史文献为主要研究资料的厦大史学传统。厦门大学图书馆馆长钞晓鸿提出可以从史料视野上拓展域外民间历史文献的来源,在研究议题上可以从传统的社会经济史拓展到自然环境研究等范畴。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郑振满回顾了民间历史文献论坛举办的历程,特别是越来越多年轻学者的加入壮大了民间历史文献研究队伍,并希望后续论坛的举办具备引领议题的功能。

  在主题演讲中,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杭以黔东南黎平乌山寨苗族《吴氏根谱》中缺失的信息记载为切入点,提出苗族民间历史文献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永华从自身研究经历对比福建与徽州图甲研究史料的区别,展示了他在徽州田野中发现的多种类型的图甲文献,认为可以从乡里组织的文书行政与文字下乡的视角拓展图甲制的研究深度。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谢宏维介绍了中国古代地图研究的四种研究取向,分析明清各地方志地图的内容、类型及其绘制生产与使用流传,强调方志地图除了作为史料之外,本身的历史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过程也值得关注。华侨大学国家关系学院教授许金顶介绍了近年来从事《陈嘉庚文集》编辑工作的艰辛历程,披露了诸多陈嘉庚鲜见文献,祈盼陈嘉庚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在弘扬嘉庚精神的同时,能有助于推进中国华侨史学术研究走向本土化。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马木池从在越南进行的田野工作出发,通过对越南北部乡村亭节的仪式过程的解读,揭示了当地民间传统活动中潜藏的历史话语、居民对历史的想象,展现了越南社会与国家的复杂关系。

充分利用民间历史文献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学者分为7场展开讨论。本次会议共提交论文近四十篇,这些论文所涉及的民间文献,涵盖了徽州、浙南、西南、华北、闽台海外等几大区域,同时也包含宗教仪式文献等专题。学者们利用多元的民间历史文献,多维度展现了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魅力。

  在圆桌环节,钱杭表示,当今学术研究潮流中,民间历史文献已经摆脱了边缘地位,参与了宏大叙事,但同时也不能仅仅依靠民间历史文献去完成历史叙事,民间文献必须进行史料学上的辩证研究。钞晓鸿对比了图书馆学和历史学的专业属性区别,并以景观的概念为例强调学术史梳理的重要性。刘永华从民间历史文献何为的角度阐释其不仅可作为史料开展具体议题、作为文本开展文献学,还应利用民间历史文献的特殊性做人文社会科学本土概念的提炼和建构。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任智勇认为,民间历史文献在基层财政征税等议题上可以从“自下而上”补充自己的研究,也应与历史重大议题相联系,同时强调制度史基础的重要性。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黄向春提出,应重视傅衣凌先生提出的“以民俗乡例证史”的追求,提升田野工作的质量,使田野和文献实现更好结合。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饶伟新认为,解读民间历史文献的关键在于理解和文献相关的人,建议将个人的生活体验融入田野调查。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教授赵树冈强调对民间历史文献的研究应更突出问题意识。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白照杰对比了宗教学研究与明清社会史研究中问题意识区别,提出宗教学与历史学应加强交流互鉴。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李平亮强调多种文献互相补充论证的重要性。谢宏维认为运用民间历史文献要突破就事论事的窘境,应有提取概念和解决问题的雄心。

  本次论坛由厦门大学历史系主办,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厦门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五十余名学者参会。


(本文原載中國社會科學網2024年11月26日,引用請參考原文。)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