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最新资讯
人民日報---《八閩文庫·福建民間契約文書》新書 發佈會暨《八閩文庫》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
  发布时间: 2022-12-15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0

1215,《八闽文库·福建民间契约文书》新书发布会暨《八闽文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出席发布会的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指出,党的二十大站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作出重大部署,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新的高度,鲜明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福建历史文化深厚,自唐以来文化渐盛,“至宋,大儒君子接踵而出”,“可以不愧于邹鲁”,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区域。人才兴盛、学术繁荣、崇学成风、文化多元,造就了福建“文献名邦”的美誉。卷帙浩繁的福建典籍,蕴含着厚重的文化,闪耀着光辉的“闽人智慧”,传递着悠远的文化引力波,在新时代产生历史回响。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古籍工作,2015年启动实施《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开启了福建大规模全面调查、整理、出版历代文献典籍的先河。202012月,推出《八闽文库》第一辑《福建文献集成》,得到社会广泛赞誉。今天,《八闽文库》专题汇编的《福建民间契约文书》50册正式面世,收录了涵盖账簿、阄书、诉状、收据、税单、人情簿、科仪书等民间契约文书,于细微处见知著,生动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对于我们进入历史情境、还原历史细节,深入研究福建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取得又一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张彦要求,做好《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系统保护上下功夫,加强濒危古籍抢救性修复,推动少数民族、宗教古籍分级保护,做好散落失管古籍的征集保藏,保存历史原貌、守护文化根脉。要在深化研究上下功夫,坚持以时代精神为引领,挖掘阐释古籍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赋予《八闽文库》新的时代内涵,让古籍的文化意蕴在新时代展现恒久魅力。要在活化利用上下功夫,抓好《八闽文库》数字化建设,充分运用展览展示、文艺创作、学校教育等方式,依托“闽人智慧”传播计划,推动古籍走进大众视野、融入现代生活。要在对外宣介上下功夫。做好古籍整理外译工作,开展各类海外宣介活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发挥祖地文化优势,深入挖掘两岸古文献资料,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史研究院合聘教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八闽文库》编委会主任葛兆光在讲话中指出,福建的地,是背山而面海,福建的人,是移民加上土著,福建的历史,是延续唐宋中原传统,又开创明清海洋文化。这种多样、交错与融合的因素,造成福建文化既传统又开放的特色。《八闽文库》正是在汇集地方性古典文献中,呈现和传承着这种独具一格的福建文化。两年来,尽管病毒肆虐,疫情蔓延,而《文库》的编辑出版仍然持续,令人鼓舞。他认为,《福建民间契约文书》50册的面世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符合目前学术界文化界“眼光向下”的新趋势,即从历史聚焦于王朝政治和精英文化,转向社会底层与日常生活。这种自二十世纪初梁启超以来就始终提倡的方向,更需要广泛发掘社会生活史的资料。他认为,《福建民间契约文书》的发布一定会大大促进这一领域的进展。

新书发布会结束后,还召开了《八闽文库》编纂出版研讨会和《八闽文库·福建民间契约文书》国际学术研讨会。编纂出版研讨会上,编委会成员与专家们对《八闽文库》的编纂情况进行了热烈讨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哈佛大学、名古屋大学、麦基尔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对东南地区民间文书的丰富内涵和特殊价值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和分析。

据悉,作为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牵头指导,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具体实施,先后写入福建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本次发布的《福建民间契约文书》为《八闽文库》专题汇编部分最大的一个专题,由厦门大学特聘教授郑振满主编,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编,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所属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原載人民日報網2022年12月15日。)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