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研究资源
鄭振滿 | 《廈門大學研究生田野調查成果集萃》序
  发布时间: 2021-04-05   信息员:   浏览次数: 238

立足中国大地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前夕,研究生院编辑了《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成果集萃》一书,邀我写序。我以为,田野调查是研究生的必修课,此书可以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故欣然从命。

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历来注重田野调查与社会实践,专门设立了“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资助硕士生和博士生开展田野调查,结合社会实践撰写学位论文。我与陈炳辉、何丽新、张先清、徐岚等老师,曾应邀参与项目的立项评审和成果验收,深感此举意义重大。收录于本书的14篇调查报告,不仅展示了此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而且体现了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鲜明特色。

所谓“田野调查”,就是走出书斋,探索书本之外的未知领域。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重刊前言中说:“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因此,引导学生开展田野调查,探索未知领域,应该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田野调查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新材料和新问题,更重要的在于验证已有的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作为人文学者,我始终把田野视为“思想的实验室”。这是因为,人文学科不同于自然科学,无法在实验室中证实和证伪,但我们可以通过田野调查,在现实情境中反思已有的知识,达到求真和求实的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说,来自于书本上的知识,只能在亲身实践中领会其真意。

就人文社会科学而言,现有的理论和概念大多是“舶来品”,不一定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我们的研究生只是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就很可能削足适履,用外国经验解释中国现实,或是用中国资料印证外来理论。因此,我们必须引导研究生走进田野,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解释中国经验,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和新概念。我们坚信,只有立足于中国大地,才有可能建构中国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田野调查不是旅行,而是一种学术探险。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需要进入陌生人的生活世界,学会从当事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对于缺乏社会阅历的研究生来说,在田野调查中可能遇到许多始料未及的困难,必须有“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相战”的勇气。在历年的研究生田野调查成果报告会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不仅得到了学术训练,而且学会了交朋友。这种在田野调查中培养的社交能力,可能才是他们最为重要的人生财富。

收录于本书的研究生田野调查报告,主要涉及人文、社会、经济、法律、教育等学科领域。由于学科的差异,这些调查报告并未采用统一的研究范式,其成果呈现方式也各有不同的特点。不过,这些调查报告无疑都是“接地气”的,提供了来自田野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展跨学科比较研究,深入探讨田野调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型。

在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的倡导和推动下,研究生田野调查之风日益盛行,申请立项的课题不断增加。从近年来的立项课题看,其范围已经不限于人文社会科学,而是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这说明,田野调查作为探索未知领域的认识途径,具有跨学科的普遍意义,理应成为研究生的必修课。

是为序。

    

郑振满

202139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