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演讲纪要
林翠茹_爱国报乡,兴学育才——华侨旗帜陈嘉庚
  发布时间: 2019-06-07   信息员:   浏览次数: 209

  

  2019年6月3日下午,在厦门大学南光一320室,华侨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林翠茹带来了题为《爱国报乡,兴学育才——华侨旗帜陈嘉庚》的讲座。陈嘉庚为著名爱国华侨,不仅在南洋经营橡胶园大获成功,并且不忘家乡、不忘国家,通过办学、捐资等方式爱国报乡,林翠茹的讲座以陈嘉庚的人生历程为线索,讲述了他辉煌的一生。

林主任的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她首先讲述了陈嘉庚走出闽南的村庄成为橡胶大王的过程。陈嘉庚为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人,集美地处沿海,原是泉州同安县的一个小村庄,该村为陈氏宗族聚居。早在明清时期,闽南人便不断下南洋经营,陈嘉庚的父亲陈杞柏早在19世纪70年代便南渡新加坡开设米店,兼营地产,后成为新加坡陈氏宗亲社团的领导者之一,同时也是19世纪新加坡华人闽邦领袖之一。1890年,陈嘉庚奉父命到新加坡发展。1903年,陈杞柏的企业经营亏损,负债累累,在当时的新加坡没有父债子偿的规定,而陈嘉庚决定替父还债,这也成为新马商业史上的一大佳话。1904年,陈嘉庚以开办菠萝厂起家经营实业。1906年,陈嘉庚开始经营橡胶园,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市场对橡胶制品的需求,在1916年后,他开始把经营重点转移到橡胶产业上。1923-1925年是陈嘉庚的企业发展的高峰期,并在1923年创办的《南洋商报》创刊,虽然在1934年陈嘉庚的企业因种种困难宣告收盘,但他开办的实业为繁荣东南亚经济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陈嘉庚的一生中,教育事业是他回报家乡的重中之重。陈嘉庚不仅支持新加坡的华人教育,同时秉持“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倾资办学,最突出的表现便是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陈嘉庚在1913年创办集美小学校,随后陆续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等,形成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专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兼备女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此后,陈嘉庚前后资助了福建省20余县、70多所中小学。在陈嘉庚看来,“专制之积弊未除,共和之建设未备,国民之教育未遍,地方之实业未兴,此四者欲望并各臻完善,非有高等专门学识,不足以䃳等而达”,因此,他着力推动创办高等学府。1919年7月13日在筹办厦门大学特别大会上,陈嘉庚当场认捐400万洋银,直到1936年,陈嘉庚无力继续独自支撑厦大,将厦门大学无条件献给政府。

陈嘉庚之所以获得“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称号,还在于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爱国行动。1909年,陈嘉庚结识孙中山,并于次年加入同盟会,这是他参加政治活动的开始。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陈嘉庚任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这是他第一次站出来领导侨胞反对日本侵略。在抗日战争开始的1938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成立,陈嘉庚为主席,他不仅在舆论上坚定抗日决心,发出“敌未出过土前,言和即汉奸”的宣言,而且动员组织南桥机工回国抗战。在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观察团”回国慰劳时,预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50年5月,陈嘉庚决定从新加坡回中国定居,亲自参与中国建设。

陈嘉庚的人生丰富而多彩,从创办实业,到回乡办学,再到矢志爱国,作为一名海外华侨,陈嘉庚是那个时代华侨的突出代表。在讲座的最后,林翠茹主任也讨论了侨乡的近代化与华侨回乡的关系。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