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演讲资讯
通識大講堂第十三講:李中清_中國知識階層的來源與形成
  发布时间: 2019-08-30   信息员:   浏览次数: 596

2011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愈发成为全球的关注焦点。农业-工业-后工业知识经济的转变与崛起,无疑是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东方奇迹。  

然而,现有研究在高度关注中国经济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这项奇迹背后的重要推力——中国的社会转型,也即从科举体制下的士绅群体到民国现代教育体制下的新知识阶层,再到当代中国全球性顶尖人才的聚集。  

“贤才众多,国势自昌也。”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总是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没有对高水平人才培养长期且高额的投入,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飞速崛起无疑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晚清民国的新知识群体究竟是如何成为了中国现代知识阶层的雏形?他们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后续知识群体的形成中产生着怎样的深远影响?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又将如何应用于历史数据分析?

927日晚上7:00,厦门大学通识大讲堂第13讲:《中国社会的转型奇迹:中国知识阶层的来源与形成,1912-1952》,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李中清教授将对以上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李中清先生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为香港科技大学“环球中国研究”硕士项目负责人,历任加州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等多所世界高校教授,研究范围涵盖中国社会经济史、比较人口学、人口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健康等领域,是海内外公认的社会科学化历史研究的权威学者。 

由李中清教授领导的李康研究团队将历史与当代档案资料相联系,创立了全球顶尖的大规模个体纵贯量化数据库。代表作包括《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欧洲与亚洲的生活水平》以及《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49-2002》等。 

在本次大讲堂中,李中清教授将利用涵盖民国时期全国共32所专科以上学校13万名学生的民国大学生数据库15万人次的民国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的两个个人层面微观数据库,对民国知识阶层的家庭、地理、专业和职业信息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出在选贤举能为主的选拔体系下,民国知识阶层与传统科举时代在家庭背景构成、地域分布模式、国际化、科学技术化倾向以及女性占比上的迥异,为我们理解中国现代知识阶层形成的特点及其当代影响提供新的认识。

主题:中国知识阶层的来源与形成,1912-1952

主讲:李中清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座教授

主持:郑振满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时间:2019年92719:00

地点:人文学院南光一101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