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出版品  书讯
《華人宗教研究》第12期
  发布时间: 2019-07-17   信息员:   浏览次数: 211

目次和摘要

真君背後的真君:許遜信仰文本中的施岑信仰潛流、施岑降筆的正典化以及許遜神格的下降與在地化

許蔚(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摘要:施岑降筆《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賴以成立的宗教背景與地方環境頗值玩味。一方面,鄱陽湖區域一直存在施岑信仰的潛流。另一方面,南宋淳祐間,在金陵天慶觀附近形成以崇真道院為中心的許遜降真之所,隨後分出勇悟道院,遷建於嘉會坊,為施岑降真之地。這兩個道院在元代合併為悟真道院,同時供奉施岑、許遜。從此微觀宗教地理的變遷,可窺見該傳背後所隱藏的述求及其本身的正典化之路。與南宋類似,民國初年成立的《普天福主演玄法懺》亦為施岑降筆。該懺的成立與晚清興起的鸞會活動有關。許遜獲封「普天福主」即屬「鸞會升授」,反映其在地方信仰中的「正神化」與在地化。而西山萬壽宮、南昌萬壽宮由於自身傳統的長期斷裂,在時任住持的推動下匆忙對接作為豐城地區流行文本的《普天福主演玄法懺》,從而將其正典化為「凈明道」的「重要科儀」。

關鍵字: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普天福主演玄法懺、施岑、許遜、降筆

 

祖師與地主:民間道壇歷史的文本構成──以浙江泰順南部為例

祁剛(廈門大學中國史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摘要:位於浙江南部的泰順縣,與福建北部毗鄰,其地方歷史、文化兼有閩浙特色,及至泰順地方道教的歷史面貌,亦是如此。本研究以泰順南部的藍氏、雷氏等民間道壇祖傳的「祖師科」、「地主科」等請神簿冊為主,藉由其他科本以及家譜、方志等教內、教外文獻的參證,運用當地原生的「書面」、「書底」的概念加以解析,系統論證了二者構成道壇歷史之時間脈絡、空間範圍的表達方式與文本邏輯。事實上,這一帶有「知識考古」意味的文獻研究也試圖進一步表明,泰順南部地方道士社會網絡的形成及其知識流動,不但是地方道教歷史研究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宋元以來溫州乃至於整個浙南閩北道教地方化這一歷史進程的重要環節。

關鍵字:泰順、祖師科、地主科、時間、空間

 

當代中國道教的跨地域網絡建構:以1980 年代至今香港及澳門道教與中國內地的交流為中心

李志誠(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候選人)

摘要:1980 年代起,中國政府開始落實宗教政策,支持逐漸恢復道教宮觀的開放及其宗教活動的傳承與發展。在這段後文革的恢復時期,香港與澳門兩個曾經與中國內地斷絕宗教交流的地區重新在「改革開放」及「回歸祖國」兩個重要歷史潮流下與中國內地接軌。部份香港道堂積極回到中國內地協助被摧毀的宮觀重新復興,並與中國內地道教界建構了全新的網絡關係。澳門道教界亦在回歸後成立了澳門道教協會,並以此平台為澳門道教帶來轉型及加強與中國內地的聯繫。筆者曾經對部份由該時期活躍至今的港澳道教領袖進行口述歷史訪問,本文將會嘗試綜合所得的訪問及文獻資料,勾勒出香港及澳門道教在近四十年來與中國內地道教的互動脈絡與歷史。文中將會說明香港、澳門及中國內地三方的道教界如何在數十年的交往下重新建構出湛新的跨地域合作模式,而與中國內地道教界的接觸又如何影響著香港及澳門道教的身份認同及組織發展。

關鍵字:當代道教復興、香港道教、澳門道教、口述歷史

 

觸君父的至德元帥:論太歲神殷郊的形象問題

王坤利(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摘要:太歲神是華人信仰當中的重要神祗之一,在宋代便被諸道派人格化並起名為殷郊。除了道教典籍,殷郊也出現在多部文學作品中,且形象更是多變。在西方宗教學界,視覺文化近期再度受到關注,一些學者也提倡促進視覺文化研究與宗教研究之間的對話。反觀華人宗教學界,由於長期著重文本與儀式的研究,對於神明的形象問題則有所忽略,而殷郊信仰便是其中一例。實際上,涉及到殷郊信仰的論著並不乏,但是關於其形象與接受的問題則有待進一步研究。有鑒於此,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宗教文本和文學文本中的殷郊形象,以此探討神明形象變遷所反映出的宗教形態。本文主張,神明的形象塑造不僅是宗教與文學的互動結果的具體表現,也是宗教競爭的產物之一。學者若欲還原這類互動和競爭關系,則需分別對於神明的稱謂、面貌特徵及配備器具三大要素進行考古和考證。

關鍵字:殷郊、太歲、宗教與文學、宗教競爭、視覺文化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