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演讲纪要
李孝悌「上海的戲曲改革」講座紀要
  发布时间: 2019-02-01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68

20171125日上午,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在南光一101举办了第九届民间历史文献论坛,开幕式后,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李孝悌教授发表第一场讲演,题为“上海的戏曲改革”。此次讲座除了与会嘉宾外,也吸引了不少本校师生前来聆听。

首先,李孝悌教授介绍了此次讲演内容来自他的博士论文。李教授指出,在一开始写作博士论文期间,他倾向于将戏曲美化,后来在孔复礼PhilipA.Kuhn)等教授的提醒下,李教授开始去戏园进行实地的田野,对演员和戏曲的定位有了新的思考,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

其次,李孝悌教授分析了上海戏曲的发展历程。松江府从明中叶以后,就是重要的戏曲中心,城镇、乡村都有蓬勃的戏曲活动。到了清代,戏曲活动更为兴盛,随着上海在康、乾时期快速发展成主要的贸易港,商人的会馆演剧在上海大量出现。1853年,太平军建都南京,1860年后, 苏州、杭州、宁波沦陷,大量的江南士大夫与民众逃到上海,并随着带去了自己喜爱的戏曲。上海在近代成为南方第一大都会,租界的繁荣使得戏曲的正式演出场所——茶馆/戏园应运而生。

1867年,新加坡英籍商人罗逸卿仿北京的广和茶楼建满庭芳,是当时上海最好的茶园。1867冬,走私烟火给太平军的刘维忠又在旁边盖了丹桂茶园。在1880年前后,在宝善路有30多家茶园,包括丹桂、金桂、大观、鹤鸣等“四大茶园”。19世纪八十年代后,宝善路被四马路取代,1990年后,四马路又被南京路取代。为了更为形象地让我们理解茶园地理位置的变迁,李孝悌教授还给我们展示了三幅分别为1869-18791880-18991900-1920的上海地图,地图上标志着当时的茶园位置。另外,李老师指出,茶园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李教授结合自己去扬州茶园听小调的经历告诉我们晚清的茶园存在卫生条件差以及经常性地发生火灾等情况。

最后,李教授讲述了上海戏曲的变革。灯光的出现使得夜戏成为上海戏曲的最大招牌,茶园逐渐成为商业中心。1907年,夏月润访东京,受到市川左团次的影响,开始改建新舞台,改建后的新舞台具备现代化的气息——灯光变换频繁、卫生条件良好等等。各式各样的新式话剧在此上演。

  (撰稿/厦门大学历史系吕珊珊。本纪要未经演讲者审订,请勿引用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