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与会学者报道
开幕式(8:30-9:20,联兴楼多功能室)
主持人: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水海刚副教授
开幕辞: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主旨演讲:厦门大学历史系
主题报告(9:50-12:20)
主持人:薛理禹
发表人:
李细珠:从东亚海域到东南海疆——明清之际台湾战略地位的演化(评议人:王日根)
于逢春:《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映照下的清朝之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经营景况(评议人:孙晓莹)
刘平:从大盗首到命妇——郑一嫂的生命轨迹(评议人:王华锋)
曾玲:并非源自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神明:马来西亚拿督公崇拜的田野调查(评议人:李勇)
王宏斌:清代福建内外洋考(评议人:陈友义)
综合讨论
第一分会场(南光楼301会议室)
第一场(14:00-15:40):东北亚海域的海洋经济和人文交流
主持人:陈瑶
发表人:
冯国林:韩国学界在韩华侨史研究的新进展(评议人:殷昭鲁)
李玉铭:帆船时代:清代上海远洋贸易形态与结构——以上海与长崎远洋帆船贸易为中心(评议人:于逢春)
殷昭鲁:论近代东亚变局与中日“球案”交涉(评议人:于逢春)
孙晓莹:乾隆年间清政府对赴日贸易的管理——以范氏办铜为中心(评议人:李玉铭)
张侃、水海刚:从针路文献看南麂岛在明清航线上的指向功用及其变化(评议人:孙晓莹)
综合讨论
第二场(15:50-17:30):东南亚海域的海洋经济和人文交流
主持人:水海刚
发表人:
陈友义:清代前期潮汕与东南亚的红头船贸易(评议人:涂丹)
郭文静:《明实录》中海上回回商旅群体研究——以明前期东南亚地区为例(评议人:涂丹)
李勇:二战前东南亚华校国家认同形塑研究:以新加坡养正学校为例(评议人:郑莉)
郑莉:祖先与孤魂:芙蓉坡兴化人的中元普度仪式(评议人:李勇)
涂丹:东南亚胡椒与明代社会经济(评议人:陈友义)
综合讨论
第二分会场(南光楼311会议室)
第一场(14:00-15:40): 清代沿海地区、海岛的海洋开发与管理
主持人:翟金懿
发表人:
陶仁义:盐场、镇城到县治——以庙湾为中心的明清苏北濒海社会发展考察(评议人:何国强)
何国强:释放生存——淇澳岛民对清廷政策的适应(评议人:肖丽红)
苏惠苹:海洋史视野下的清代前期福建粮食供给问题(评议人:薛理禹)
覃寿伟:地方记忆与近代海疆危机——基于《啸云诗文钞》之述论(评议人:何国强)
肖丽红:海疆社会治理困境影响闽讼处理——以清代中后期闽吏文集的“官累求卸”文字为中心的考察(评议人:覃寿伟)
综合讨论
第二场(15:50-17:30):清代海疆政策与制度
主持人:覃寿伟
发表人:
薛理禹:清康熙时期东南沿海保甲规条研究(评议人:王日根)
潘洪钢:清代八旗水师与海防体系(评议人:李细珠)
王日根:胡里山炮台的修建与晚清政治(评议人:李细珠)
杨春利:英籍海关洋员戴乐尔与晚清海关海务建设(评议人:苏惠苹)
翟金懿:甲午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办寿史实考辨(评议人:苏惠苹)
综合讨论
第三分会场(南光楼320会议室)
第一场(14:00-15:40):清代海外贸易与区域社会经济
主持人:王宏斌
发表人:
王华锋:冲突抑或媾和:乾嘉时期海盗与海商关系析论(评议人:刘平)
徐淑华:大航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浙江海商研究(评议人:李尹)
李尹:论乾隆年间沿海豆禁政策的松弛与北洋贸易的繁荣发展(评议人:刘平)
李正周:从烟台福建会馆管窥晚清闽鲁会馆文化交流(评议人:徐淑华)
张霞:康熙朝河道治理与内阁人事再调整:以“河工案”为例(评议人:徐淑华)
综合讨论
第二场(15:50-17:30):清代航海技术与海洋观念
主持人:徐淑华
发表人:
刘延华:近代中国的南海海疆观(评议人:潘茹红)
潘茹红:传统海洋图书的演变与发展——以明中叶至清中晚期为例(评议人:刘延华)
徐鑫:17世纪初荷兰人的东亚认识(评议人:王华锋)
林蓁:有关高升号的国际法问题(评议人:徐鑫)
刘璐璐:反思中日甲午海战中的制海权问题(评议人:林蓁)
综合讨论
圆桌会议(17:40-18:10,南光楼320)
主持人:王日根、水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