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研究资源  共享资源
蔡志祥_選擇的記憶:以《濟陽世澤:附丁氏族譜》為例
  发布时间: 2017-01-24   信息员:   浏览次数: 454

选择的记忆:以《济阳世泽:附丁氏族谱》为例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蔡志祥


一、前 言

很多学者已经指出,族谱的纪录是有选择性的。有些成员的传记栏目,具备了详尽的出生、死亡、墓葬、婚姻、子嗣的资料;有些则付诸阙如,甚至没有任何的纪录。族谱既然不是登记家族人口出生、结婚和死亡的完全纪录,它的存在,毋宁是一种“政治”的宣示,建构成员身份和关系的工具。因此,族谱不仅是家族荣耀的纪录,家族事迹的集体记忆。有纪录和无纪录、有名者和无名者,以至纪录的多寡、详略、先后次序等,都显现族谱纪录的高度政治性和选择性。

谱牒无疑是成员共享的共同记忆。然而,继嗣成员并不等同谱系登录的成员,而且,谱牒的传记数据是选择的而非平等的。因此,谱牒内容和继嗣群体中的发言权有密切的关系。谱牒并非宗族继嗣群体集体分享的纪录,而是部分的成员的选择的记忆。虽然如此,本文尝试指出作为“连接”工具的谱牒,在结构上提供了谱系连接的空间。族谱编修是当代的、选择的记忆。谱系的重修,也代表了记忆的重整。谱系的结构,容许了记忆追加和重整的可能性。本文尝试以2001年丁新民根据1986年丁天骏编撰的《济阳世泽》而重修的《济阳世泽:附丁氏族谱》为例,探讨谱系纪录和记忆选择的关系,并且尝试指出记忆的选择和谱牒内在结构的关系。

二、关于《济阳世泽:附丁氏族谱》

我们不能够确认1980年代以前,丁日昌所属的汤坑丁氏是否有族谱这部2001年编的《济阳世泽:附丁氏族谱》,是以1986年丁天骏(1-6-2-2-2)编撰的《济阳世泽》为蓝本编修而成的。全书为A4开本,共69页。其目录如下:

1)编者丁新民(1-1-1-1-4-2-1)所撰的序文(中英文)

2)丁新豹(1-1-1-1-4-5-2)的题字

3)丁家光(1-4-2-1-4-4)的献画

4)录自丰顺县氏族志关于汤坑丁姓之源流和分布(中英文)

51992年旅泰16世裔孙丁家骏(1-1-1-1-4-5)撰的十一世贤拔公事略。(中英文)并包括6张照片。其中三张为碑刻(1992年在丰顺县修的墓园的碑刻和家骏撰的贤拔丁公转略)、在曼谷的丁氏大宗祠,以及丁氏后人在1992年重修的贤拔公暨一品夫人黄氏、袁氏墓的合照和在揭阳市的光禄大夫祠堂外的合照。

6)丁日昌传(1-6)(中英文)并照片17张。照片包括1992年重修丁日昌墓园的碑记、家骏撰的“高叔祖日昌公传”碑文,丁日昌遗像、墓园、纪念图书馆、纪念馆以及丁日昌故乡汤坑镇、丰顺县、丁氏少时读书的太平寺等地方的照片。也包括两张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丁新豹和家人合照之照片。

7)丁志德(1-1-1-1)公传(中英文)以及振威将军志德公泥塑像之图片

8)丁云波公史略(1-1-1-1-1)(中英文)及派下子孙简介。后者包括8张人物照片和简单的说明。照片包括云波夫妇、三位儿子中的长(1-1-1-1-1-1)、次子(1-1-1-1-1-2)以及次子的次子(1-1-1-1-1-2-2)(珠江石油有限公司的东主)的家人。

9)丁伯良公(即家驹,1-1-1-1-1-4)派下众子孙简介。包括8张人物照片以及一张“田丰行石油有限公司”外观的照片。照片主要包括家驹五位儿子中的长子(1-1-1-1-1-4-1)和次子(1-1-1-1-1-4-2)的家人的照片。

10)清波丁公传略(1-1-1-1-4)(中英文)。包括照片6张,其中四张为清波公分别和4位夫人的合拍的磁照以及21991年修的陵墓的照片。墓碑上款题为“丰顺汤坑振威第”。

11)丁家锵公(1-1-1-1-4-1)派下众子孙简介。包括家锵和弟家模(1-1-1-1-4-4)家庭的简介以及照片3张:包括家锵和长子的合照、在新加坡的三子(1-1-1-1-4-4-3)和家模的家人的照片。

12)丁祥麟(即家扁,1-1-1-1-4-6)派下子孙简介。包括曾“参加一二八”上海保卫战,任十九路军营长、官阶至上校少将的家扁和家人的照片四张。

13)丁家骏公传(1-1-1-1-4-5,中英文)包括丁家骏和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泰国领导人的合照、在家乡拜祖等活动、子孙、企业以及丧礼、陵墓照片36张。

14)丁家毓公(1-1-1-1-4-2)派下众子孙简介。家毓为编者新民的父亲,曾当汕头市高等法院书记官,揭阳县政府审判官。本部分包括家毓和家人的照片18张。照片注明家族代理的美国宾赛油公司以及拥有的协丰行、协丰石油化工厂(1-1-1-1-4-5-5)、广州市狮德润滑油有限公司(1-1-1-1-4-5-5-1)、和MHL(1-1-1-1-4-5-1-2)OCI计算机公司(1-1-1-1-4-5-1-3)的拥有人的照片。

15)丁新民些撰写的编后话

16)族谱

要言之,本书包括两部分:第143页以丁氏老大房的14世长房为中心的6个扩张家庭的纪念图片集;第4469页为丰顺汤坑镇丁氏十一世贤拔公以下七房(老大房到老七房)的族谱。据编者丁新民介绍,图片集又分两部分:“前半部反映先祖之典范,显赫功绩,突出十二世祖丁日昌公为爱国杰出政治家形象,享誉古今中外。及十六世祖丁家骏公,在近代政经结合下,晋升于世界企业家之林。后半部反映被誉为石油大王丁家骏之带领下,同步伐获得发展之石油业共十余家,及遍布全球各地域,在迈向廿一世纪族中人等突出事例。”族谱编修时常强调对宗族发展“有功”或“有德”者的纪录。图片集记录了两个给予宗族显赫地位的人物:丁日昌和丁家骏。如(1所示,前者在清末的仕途显然与十一到十三世的扩大家族的科举功名和皇朝封号有关;而后者在石油企业的地位,也许和老大房十六到十九世的成员广泛从事石油企业有关。族谱的编修也突出对宗族建构有贡献的成员。(图2)显示出资赞助本图册族谱的个人及单位,包括(1)丁家骏基金会(1-1-1-1-4-5)、(2)宾赛油有限公司、(3)协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1-1-1-4-5-5)、(4)田丰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1-1-1-1-4-2-1)、(5)珠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1-1-1-1-2-2)、(6)坤业行石油化工公司(1-1-1-1-1-4-2-2)、(7)广州狮德润滑油有限公司(1-1-1-1-4-5-5-1)、(8)丁新豹博士(1-1-1-1-4-5-2)和(9)丁敏玲女士。这些个人和企业单位也在图片中展现出来。


本书的第二部分为十一世贤拔公以下的“族谱”。这部分是从4469页的谱系包括丰顺汤坑丁氏第一到十九世的纪录。第一到十一世贤拔,每个世代只纪录一位直系的祖先和他们的妻子。从第八到十一世也包括生年和享年的纪录。第十二代是贤拔的七个儿子的纪录:包括字讳、生卒年日、皇朝封号、妻子姓氏、儿子名字。二、六(日昌)子也有葬山的纪录。从第十三世以下,分七房纪录。长房以外,大部分的纪录只包括下列栏目:(a)某某公子、(b)第几世祖、(c)名字、(d)妣某氏、(e)子某某。谱系的栏目也有书明住居的地方。如“…(老五房)朝魁公子十六世祖文言(在泰国)。在长房的纪录之后(第53页)和族谱最后页(第69页)有题为“后补”的空白页。


虽然编者指出:“经一年多以来遍及海内外,各方探访搜索,核对资料务求详实。但从谱系的记载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二房和三房登记的人口和世代特别少(参见上表)。五房和七房则有不少资料模糊或矛盾的地方,如五房十四世裕贵公生于同治丙寅年(1866),而其父日承则卒于咸丰戊午年(1858)。十五世朝魁生子文畅,而在十六世文畅则书红魁子。又如第七房:


十三世祖惠均,生子广轩、广全、广平、广围。

惠均公子:

十四世祖广全公,号品南、讳国全,公鸿 子恩魁、荫魁、信魁、殿魁、联魁、芳魁;

十四世祖广丰公,号品南,讳国全;

十四世祖广丰公,号铭西,讳国鸿,子炎魁、乐魁、银魁。

广全和广丰,皆号品南。号品南和铭西的祖先,皆名广丰。(第66页)

玩东公子:

十四世祖恩魁;

十五世祖信魁;

十五世祖联魁,号懋善,上校秘书长,生子雄文;

十五世祖联魁,号懋,陆军上校参谋长,生子振文、姜文、乡文、蒙文;

十五世祖芳魁。


恩魁、信魁、联魁、芳魁皆为十四世广全公子。因此,恩魁应为十五世。其中一位名联魁的,也可能是荫魁或殿魁之误。(第67页)

品南公子:

十五世祖炎魁生子兴文(在澳洲企业家)。

铭西公子:

十五世祖炎魁,生子奉文、再文、鸿文、典文、慧文;

十五世祖生子庚文、省文、龙文文;

十五世祖银魁生子华文、质文、港文、胜文。

号品南的广丰公没有子嗣的记载。号铭西的广丰公生三子:炎魁、乐魁、银魁。族谱并没有说明铭西公的儿子炎魁是否兼祧品南。(第67页)这种的混乱可能与过继关系有关。然而族谱并没有说明。大抵而言,长房(丁家骏祖孙)和六房(丁日昌子嗣)的纪录最详尽。族谱纪录的不平衡,一方面和族谱编修者所属的房分有关。1986年的族谱在1980年由长房的家骏倡议,六房的天骏编辑。而2001年出版的《济阳世泽:附丁氏族谱》则由长房子孙编辑和出资。因此,长房和六房的数据也相对的多和确实。另一方面,族谱纪录的详否,也许和宗族内的兄弟并非平等有关。对宗族有功、有德的成员的家庭纪录详、反之则略。有功、有德者的家庭纪录是当代的扩大家庭、而非万世不替的宗族。扩大家庭的成员的纪录是选择的,而非包容的。这和族谱的结构、连接和排他的功能有关。

三、在家与族之间

谱系是联系祖宗和子嗣的工具。联系并不需要依赖每一世代所有成员的纪录。就如祠堂内奉祀的祖先、或者墓祭的祖先一样,谱系登录的对宗族有功、有德的成员是有选择性的(参考图3)。也许我们可以问:为何长房志德(1-1-1-1)的父、祖、兄弟没有特别的传记纪录?为何家驹的伯叔有传记纪录而其父亲(1-1-1-1-2)没有?为何其祖父志德有传,其曾祖、高祖和叔祖则没有?也许我们可以假设谱系纪录的,是通过共同祖先来联系不同房支的工具。如(图3)所示,十一世贤拔是联系长房和六房的共同祖先,志德是联系云波、家驹、和清波三支的共同祖先。因此,志德的子孙要和六房联系的话,他们便需要找到一位共同的祖先。假如志德的子孙要和长房其他的子孙有所区别的话,便不需要强调其父(1-1-1)、祖(1-1)、兄弟(1-1-1-21-1-234)的关系。也就是说,谱系有既联系又排他的作用。联系和排他是当代和过去荣耀的选取,因此,强调的是家庭而非无选择的包容的宗族。祖先的作用,是作为联系的接连点。

人生荣辱无常。谱系的结构,提供了通谱、合族的将来性和可能性。如其他族谱一样,不同房支只需要找到共同的祖先,便可以通谱。本图册谱系纪录第一至第十一世的直系祖先,每一代的祖先,提供了贤拔房以外的丁氏和贤拔房联系的连接点。移民或外出的人的后裔,族谱不一定有详尽的纪录。贤拔的长子日蒸,即家骏的高祖,也许是第一位出洋谋生的丁氏贤拔公派下子孙。本书的族谱部分,一方面列出丁氏入粤始祖一郎公分支的六派(即是印下、中福社、红罗坡、金瓯寨、横汕头和小坑),同时亦在各房外出的子孙栏目中列出所居地方,如安南、贵州、泰国、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提供了外出的人将来认祖归宗的可能。认祖归宗不需要严谨的谱系、生卒数据,名字和移居地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弹性条件。


四、作为宗族记忆媒体的丁日昌

丁日昌的父亲贤拔有两位妻子,七个儿子。丁日昌排行第六,他和弟弟是继室黄氏所生。根据孙淑彦《丁日昌年谱》,丁氏并非汤坑镇的主导宗族。丁日昌的家庭可能不太富裕。宗族没有提供书塾给他和兄弟念书,也没有提供盘川支助他到府城应试。丁日昌的长兄日蒸公在1849年赴南洋工作。他的海外佣工也许提供了维持家中生计的资金。丁日昌和他的兄弟子侄,大部分从事幕僚工作,或参加军旅行伍。笔者并不知道丁日昌在家庭、故乡、甚至潮州的位置。据年谱记载,丁日昌在1857 赴琼州任训导职,家人十余口暂寓揭阳(第87页);1867 黄太夫人之病至六月底稍愈,时先生之七弟遇斋在苏州服侍(第161-162页); 1870 闰十月初四,太夫人黄氏去世,二十二日,扶柩回粤,舟过金陵(第227页);1871年正月二十三,扶母灵柩到揭阳,暂租屋寄寓(第231页)。是年,为择地葬母事,往返揭阳、丰顺,至十二月竣工等,显示丁日昌和家庭、乡里的疏离。李鸿章在1866年代奏丁日昌潮州洋务条陈折云:“日昌虽籍隶潮州,而住居乡僻,且游客多年,久未与潮人相习。去岁在上海任内,复因粤中游勇逃匪,盘踞洋泾滨,以抢劫为生涯,几酿咸丰三年之变。禀请诛戮首恶百余人,资遣回籍者八九千人。虽沪渎气一新,而故乡不无怨毒之积。”(第143页)因此,即使丁日昌辞官返回潮州,也不是回到汤坑,而是在揭阳建房居住。他的生母也是到1991年才在家骏安排下,与生父贤拔和原配袁氏合葬。

在孙淑彦编撰的丁日昌年谱中,我们知道丁日昌作了很多地方建设的贡献。如1855年拨银三千两,倡建潮州丰顺鹏湖书院(第84页);1873年在潮州城为原惠潮嘉道曹履泰建曹公祠(第249页);是年潮州水灾,韩江上下游河堤决口,灾民流离失所,积极参与防灾治灾事(第249页);1874年应丰顺县绅民之请,“留县主李洪毓呈”,倡建丰顺鹏湖书院(第256页);是年,上奏请为揭阳关帝庙赐匾(第297页);1877年捐款助建揭阳孔庙、募捐扩建潮州金山书院(第303页);1880年在丰顺倡建育婴堂(第336页),等等。然而,年谱缺乏关于丁日昌的家乡建设如修族谱、宗祠、地方庙宇、道路等等的记载。假如丁日昌对家乡、宗族确实是如此疏离的话,他的地方建设,无疑是面对家乡宗族以外的潮州社会,他所积极建筑的社会资本,可以说是上层社会的、非乡族的。家乡对丁日昌的疏远,也许和1854年募汤坑乡勇抵抗会党吴忠恕(第78页)有关。他在1866上郭筠仙中丞书中说:“以潮人办潮事,棘手甚多。”(第145页)

在清末的时候,丁日昌无疑是汤坑丁氏,甚至丰顺县、潮州府最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对于乡里来说,长房的丁志德(1-1-1-1)也同样拥有军功。他的子孙先后为乡长(1-1-1-1-1-11-1-1-1-1-4)。他在乡中的“振威第”更为实在地体验皇朝国家的存在。丁日昌墓在1956年被破坏。他的墓园的修复,仰赖自泰国回乡省亲的家骏。

    1978年泰国丰顺同乡会首次回国。在泰国经营石油生意的泰国曼谷丰顺同乡会会长——贤拔公第十六世孙丁家骏(1-1-1-1-4-5),首先支持丁日昌的后人——十五世天骏编修以丁日昌为中心的题为《济阳世泽》的族谱。1992年,家骏出资、丰顺县政府协助下,分别建立贤拔和日昌的墓园和丁日昌纪念图书馆。然而,立“重修(丁日昌)墓园碑记”的并非丁日昌派下子孙,也非汤坑丁氏子孙,而是“贤拔公裔孙”。也许,作为历史记忆、历史象征的“丁日昌”的拥有权,既不属于丁日昌派下子孙,也非汤坑丁氏。远的不需要,近的连不上。要把对当代地方社会、汤坑丁氏有功、有德的人物和昔日对国家、潮州有功有德的人物连接的,是最接近他们的共同祖先:贤拔。

五、小 结

《济阳世泽:附丁氏族谱》是一部以六个扩张家庭为中心的纪念图册和族谱(见图4)。它的编撰,显示出谱牒纪录当代和过去的有功、有德的宗族成员同样是选择的。它说明了谱牒纪录当代和过去的荣耀具备政治性和选择性。它也提示了谱牒结构上在当代的排他性以及为未来的族人通谱、认宗准备的包容性。


(本文收入饶伟新主编《族谱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15126页,注释从略。)

蔡志祥_选择的记忆:以《济阳世泽:附丁氏族谱》为例.pdf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