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研究资源
陳思《臺灣傳統海洋文化與大陸》緒論
  发布时间: 2016-12-31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16

第一节  研究缘起

21世纪以来,海洋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重要发展空间与争夺焦点。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辽阔的海疆与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传统,海洋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发展前途。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们应该重视海洋在中国历史当中的地位,将其放到与陆地同等的高度进行考察,以海洋为本位、从海洋的角度出发,构建中国自己的海洋史学,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为中国的海洋发展寻找历史借鉴。

在中国的海洋历史当中,台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最大的岛屿,台湾的海洋历史与中国大陆有着很深的渊源。两岸的海洋文化保持着长期紧密的联系,台湾的海洋文化是中国闽粤地区的海洋文化向台湾传播的结果。当然,在历史进程中,台湾的海洋文化也融入了日本和西方海洋文化的要素,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些特点,但这并没有改变它与中国大陆海洋文化同出一源、同属一体的本质。过去,两岸学术界对于台湾海洋文化已经作过了大量研究,范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少有人从总体上对台湾海洋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从各个方面梳理其与中国大陆海洋文化的关系,寻找两者的共性与个性。尝试在这方面迈出研究步伐,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为后人的研究进行学术积累,对中国的海洋文化历史研究而言,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研究台湾海洋文化与大陆之间的关系,不但具有理论上的价值,同时还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台湾逐渐兴起了一股谈论“海洋文化”的热潮,至今仍方兴未艾。这股热潮遍布社会各界,“海洋文化”、“海洋立国”的标语频频见诸台湾的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从许信良、吕秀莲等政治人物到余英时等学者作家,都纷纷著书撰文,发掘台湾的海洋文化历史,宣传台湾的海洋文化传统。台湾这股全方位的“海洋文化”热潮,吸引了社会各界对海洋文化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台湾海洋文化研究的发展。但在热潮的背后,同样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推崇台湾海洋文化的同时,对两岸海洋文化的关系也存在着许多误读与曲解,出现了否定中国海洋文化的存在,排斥中国的大陆文化,割断台湾文化与大陆之间联系的观点。研究分析台湾与大陆的海洋文化关系,对于澄清在两岸海洋文化问题上的种种误读与曲解,明确两岸海洋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让两岸人民了解事实真相,增加其对海洋文化的认识,促进两岸之间的海洋文化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以上因素,个人最终选择了《台湾传统海洋文化与大陆》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课题,希望我的观点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欢迎各位专家指点。

第二节  研究回顾

一、大陆学术界对台湾海洋文化的研究

台湾文化与大陆之间的关系,向来是大陆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但在中国传统的历史研究当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陆轻海的现象,把向海洋发展视为陆地发展的延伸和附属,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往往忽略了海洋性的一面,因此对于海洋文化缺乏足够的专门研究。不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学术界以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以海洋为本位,站在海洋的角度进行思考,给中国历史上的海洋经济、海洋社会、海洋文化重新定位。大陆的海洋文化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截至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台湾海洋文化的研究,主要是以它与福建海洋文化之间的比较为主,将其放在整个福建——台湾文化圈之下进行分析研究。如徐晓望先生的著作《妈祖的子民——闽台海洋文化研究》,书中对福建与台湾的海洋经济、航海交通、海洋信仰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闽台曾是历史上中国海洋文化最发达的地方,不论在物质、人员、文化的交流等方面,闽台的发展都与海外世界有着较深的关系”,海洋文化是闽台文化的共同特征,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此外还有不少专家学者也分别撰文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如赵君尧的《从〈治台必告录〉看清代台湾海洋文化地域形态》(《职大学报》,2005年第1期)与《闽台海洋文化的地域特征》(《闽台文化研究》,200610月)认为“大批福建沿海人民移入台湾,促进台湾的大规模开发,同时也进一步传播中华文化。……伴随这一发展的是台湾海洋文化的地域特征形成的形成进程”,使其呈现出闽南文化中好勇重义的海洋文化心态、冒险犯难的海洋文化性格、治乱安危的海权海防思想等特征。庄锡福、吴承业的《论闽台文化的海洋性特征》(《台湾研究》,2000年第4期)指出闽台文化在共同呈现出海洋性特征的同时,仍然保有着不废耕读、不忘根基、昭著信义等中华文化的基本性质。刘登翰在《论闽台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东南学术》,2002年第6期)中则认为,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它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大陆文化传统和海洋文化基因”,是一种从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陈国强、郑梦星的《闽台古代海洋文化的主人》(《台湾源流》第17期,2000年)则是从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对闽台海洋文化的源流进行梳理,指出它们均是由福建古代的闽越族文化发展而来。

此外,针对台湾海洋文化当中的海洋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大陆学术界也进行了一些专题研究。如朱双一的《中国海洋文化视野当中的台湾海洋文学》(《台湾研究集刊》,2007年第4期)认为台湾的海洋文学在有着自己地域特色的同时,也体现了具有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海洋精神,是海洋性格与陆地性格的交融。傅朗的《台湾的海神信仰渊源于祖国大陆》(《台湾研究》,2001年第2期)一文指出台湾的海神信仰文化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在血缘、地缘、意识观念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有着割不断的密切关系,所以台湾的海神信仰从一开始就毫无例外地表现出极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色彩”。而由杨国桢先生主编,于1998年和2003年先后出版的《海洋与中国丛书》和《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当中,也对台湾的海洋文化有所涉及。如曾少聪的《东洋航路移民——明清海洋移民台湾与菲律宾的比较研究》、刘正刚的《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台湾与四川的比较》、吕淑梅的《陆岛网络——台湾海港的兴起》等专著,分别从台湾的海洋交通、海洋移民与文化融合、海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二、台湾学术界对台湾海洋文化的研究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海洋文化逐渐成为台湾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台湾方面的海洋文化学术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相关的论文集与专著纷纷问世。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是台湾岛内最为著名的海洋历史文化研究机构,有着曹永和、张彬村、刘石吉、朱德兰、陈国栋等一批知名学者,该研究团队从1984年起开始编辑出版《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当中收录了众多有关台湾海洋历史文化的论文,至今已出版十辑。此外,台湾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台湾研究基金会也相继出版了有关台湾海洋文化的论文集。2003年,台湾胡氏图书出版社出版了由邱文彦所主编的《海洋文化与历史》一书,当中收录了吴密察、郑瑞明、韩家宝、林美容、郑水萍等中外学者所撰写的五篇有关海洋文化的论文,分别从移民文化、制度文化、信仰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台湾的海洋历史文化进行了论述,并附有翁佳音、陈国栋等专家对文章的点评。其中郑水萍的《台湾的海洋文化资产》一文,主要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角度,对台湾历史上的海洋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认为台湾海洋文化受到南洋、东洋、西洋及中国大陆文化的影响,对各种强势海洋文化作出回应与挑战,在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的海洋文化形态,形成了“开放型”海洋文化与“封闭型”海洋文化交错的“岛屿文化”。在专著方面,戴宝村所撰写的《台湾的海洋历史文化》一书,从海洋地理环境、海洋交通、贸易航运、海洋移民、海洋思想与海洋文学等各个方面描绘台湾海洋文化及其特质,认为海洋文化的意涵“在于人类与海洋互动所形成的生活方式,长期的生活方式,建构了族群所具有的海洋文化特质”,海岛的地缘关系,使得台湾历史文化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与国际性,拥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特质。

在海洋文化研究刊物与论文方面,由台湾海洋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所主办的《海洋文化学刊》于2005年正式创刊,刊载海洋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截至目前,在台湾各类历史文化学术刊物上刊载过的有关台湾海洋文化的论文,主要有以下这些:

在台湾海洋文化总体研究方面,有庄万寿的《台湾海洋文化初探》(《中国学术年刊》第18期,1997年)、陈章波的《台湾海洋文化之转进》(《海洋高雄》卷12004年)等。在海洋文化研究理论方面,则有李东华的《从海洋发展史的观点看‘海洋文化’的内涵》(《海洋文化学刊》第1期,2005年)、陈国栋的《海洋文化研究的多元特色》(《海洋文化学刊》第3期,2007年)等。在原住民海洋文化研究方面,则有郑汉文的《兰屿雅美族海洋文化》(《原住民教育季刊》第28期,2002年)、黄丁盛的《最自然的脸谱——认识达悟族的海洋文化》(《农训杂志》第21期,2004年)等。在海洋思想与海洋文学方面,则有东年的《海洋台湾与海洋文学》(《联合文学》,1997年)、蔡秀枝的《廖鸿基〈讨海人〉中的民间信仰与文化》(《海洋文化学刊》第5期,2008年)等。

台湾学术界对于海洋文化的研究,偏重于分析台湾海洋文化的特点与优势,认为海洋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代表,是台湾向海洋发展的动力。如庄万寿的《台湾海洋文化初探》认为,“海洋文化的特质是流动性的、开放性的、多元性的、包涵性的,但它必须是以能吸收外来文化加以发展为前提,……台湾,自古以来亦具有上述海洋文化的性格。”戴宝村认为“台湾人多具有海洋的历史记忆,使人民性格具有活泼、开放、多元的包容性”。但是台湾学术界对海洋文化的研究,也存在着过于突出所谓台湾海洋文化的“主体性”和“特殊性”,而忽视其与中国海洋文化的共性与联系的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误读与曲解,认为海洋文化是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区别所在,制造中国大陆文化与台湾海洋文化的对立,片面强调大陆政权和大陆文化压制台湾海洋文化发展等。当然,学术界同样存在着另一方面的意见,如刘新圆在《台湾需要发展怎样的海洋文化》(《国政研究报告》,2007104)一文中便指出,中国文化不只是大陆文化,同样拥有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相比西方的海洋文化,更多地表现为和谐与宽容。台湾的海洋文化虽然拥有自己的特色,但总体而言是在汉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延伸”。

总体上看,两岸学术界对于台湾海洋文化的研究,近年来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一些专门领域上已经取得了一定学术成果和积累。但在研究上还稍显分散,较少对台湾海洋文化全面、系统、具体的学术性专著。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架构和理论方法

对台湾文化的研究,与对台湾历史的研究并不完全等同,前者偏重于对内涵和特征的分析,以横向研究为主;而后者则偏重于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描述,以纵向研究为主。本书所探讨的台湾海洋文化,主要是台湾的传统海洋文化,即在日据时代以前形成的台湾海洋文化。个人理解的台湾传统海洋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台湾的海洋发展条件,即台湾的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包括海洋地理位置、海岸自然环境、海洋气候与水文条件等;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海洋景观资源等。这些构成了台湾海洋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台湾的造船与航海,包括台湾海船的由来与演变,台湾造船技术、航海技术与航海工具设备的发展,海上交通航线的开辟,海洋移民的类型与走向等。

3. 台湾的海洋经济,即台湾的海洋生产、海港建设、海洋产品消费等。海洋生产主要包括捕捞业、养殖业、海盐业、海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海港建设主要包括海港码头、仓库、街市等设施的建设发展以及港道、海岸工程的实施,海洋产品消费则包括台湾通过海运销往大陆与世界各地的产品、台湾本土经营的海洋商业、以及饮食业、日用品业中的海产品部分。

4. 台湾的海洋体制,分为官方的海洋体制与民间的海洋体制,包括自宋元以来官方对台湾的海洋经营与管理,以及海商、海盗等群体所建立的台湾民间海洋秩序。

5. 台湾的海洋思想认识,即人们有关台湾的海洋思想认识,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和外国势力对于台湾海洋环境状况与地位价值的认识,以及开发经营台湾的战略思想。

6. 台湾的海洋信仰,人们因海洋环境或海洋活动所形成的对某些神灵偶像或其它超自然力量的信奉。它包括海洋偶像崇拜、海洋信物传承、海洋文化节会等种种活动,以及在海洋活动中的各种习俗和禁忌。

以上就是台湾传统海洋文化的主要内容,本书尝试就这几个方面对台湾的传统海洋文化进行探讨,寻找其与中国大陆海洋文化的历史联系与异同。并就当前台湾海洋文化与大陆的关系现状进行分析。

(本文为杨国桢主编《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第九卷,陈思著《台湾传统海洋文化与大陆》绪论,人民出版社2016年,注释从略。)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