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 “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国“士大夫政 治”的基础。 目 录 第一章 问题与前提 第一节 关于士大夫的“二重角色” 第二节 问题:学士与文吏的分与合 第二章 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一节“士”字的初形与初义 第二节 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三节 事・学・族 第三章 封建士大夫的政治文化传统――“礼” 第一节 礼治:“俗’、“法”之间 第二节 礼治:尊尊、亲亲与贤贤 第三节 礼治:“和而不同” 第四章 学士与文吏的分化 第一节 学士与文吏的分化 第二节“礼治”传统与“三统”分化 第五章 儒法之争 第一节 法家的法治学说 第二节 儒家的礼治学说 第三节 荀子的兼综礼法 第六章 文吏政治与秦帝国的兴亡 第一节 军国主义传统与文吏政治 第二节 秦政优劣论:文吏政治的限度 第七章“无为”与“长者” 第一节“清静无为”与“重厚长者” 第二节“恍惚”与“恬淡”:“君人南面术”的限度 第八章“独尊儒术”下的汉政变迁 第一节“文敝”的救治:“反质’ 第二节“文质彬彬” 第三节 汉儒的政治批判 第四节 汉政的变迁 第九章“奉天法古”的王莽“新政” 第一节“霸王道杂之” 第二节 汉儒的“奉天法古” 第三节“新政”及其破灭 第十章 儒生与文吏的融合:士大夫政治的定型 第一节 东汉的“经术”与“吏化” 第二节 儒法合流 第三节 儒生与文吏的融合:士大夫政治的定型 第十一章 结论与推论 第一节 全书的结论 第二节 初步的推论 第三节几点余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