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研究人员  團隊成員
黄向春
  发布时间: 2016-10-11   信息员:   浏览次数: 7908
  


姓名:黃向春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8   籍貫:江西上猶  

學位:歷史學博士  職稱:副教授    

郵箱:hisanth2006@163.com 


教育背景

19871991 廈門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專業  歷史學學士學位

19931996 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專業  法學碩士學位

19992005 廈門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   歷史學博士學位


學位論文

博士學位論文:《歷史記憶與文化表述——明清以來閩江下游地區的族群關係與儀式傳統》,200512月。

碩士學位論文:《贛南畲族研究》,19966月。


工作經歷

1996.08—2010:廈門大學人類學系講師

2010 — 2019:廈門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2019 至今    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學術交流

2018.082019.05 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領域

歷史人類學、東南漢人社區研究、中國民族史與族群研究。


主要著述

百越民族史研究的新視野——百越民族史第十屆學術研討會綜述,《民族研究》1999年第6期。

客家研究中的概念操控:民系、族群、文化、認同,《廣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地域、宗族與英雄史詩:閩南歷史文化考察散論,《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2001年第23期。

民俗與歷史學的人類學化,《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閩越概念與福建區域文化史研究,《閩越文化研究》,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8月。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評介,《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一卷第二期,2003年。

《閩都別記》中的福建畬族,《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2004年第34期。

地方社會中的族群話語與儀式傳統:以閩江下游地區的水部尚書信仰為中心的分析,《歷史人類學學刊》三卷一期,20056月。

地方史、地方文人與地方性知識的互動:以《閩都別記》為例,《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諸娘”與“唐部”:閩江下游民俗生活中的族群關係,《民俗研究》2006年第3

文化、歷史與國家——鄭振滿教授訪談,《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五輯,2007年。

從疍民研究看中國民族史與族群研究的百年探索,《廣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

中國人類學的南方傳統及其當代意義,《光明日報》理論週刊學術版,200962日。

“畬/漢”邊界的流動與歷史記憶的重構:以東南地方文獻中的“蠻獠-畬”敍事為例,《學術月刊》2009年第6期。

區域社會文化史研究的視野與經驗,《光明日報》理論週刊學術版,2009128日。

“流動的他者”與漢學人類學的“歴史感”,《學術月刊》2013年第1期。

“妖”與“魔”:1950年代初福州的地方傳統與革命話語,《開放時代》2015年第2期。

“學術共同體”抑或“範式”:我所理解的“華南研究”,《開放時代》2016年第4期。

清代福州的“蜑民與地方社會——以一通嘉慶碑銘為中心的歷史“厚描”,《學術月刊》2019年第8期。

身份、秩序與國家——20世紀50年代閩江下游地區的“水上人”與國家建構,《開放時代》2019年第6期。


主持和參加的研究課題

20072010,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專案,“居峒砦”與“家桴筏”:民族視野下的東南區域社會文化史新探(主持)。 

20032005,福建省社科研究“十五”規劃(第二期),明清以來閩江流域的蜑民與生態變遷(主持)。

20052012,福建省文物局項目,福建歷史文化名鎮(鄉、村)專題調查計畫(歷史文化組)(參與)。

20102012,鼓浪嶼社會文化歷史變遷,福建省文化廳委託專案(參與)。

201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華南民間口頭藝術:社會、歷史與文化傳承”(主持)。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