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研究人员
劉永華
  发布时间: 2016-10-11   信息员:   浏览次数: 9218


            

 

劉永華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70年
籍貫:福建省上杭縣    電子郵箱:liuyh2211@163.com

教育經歷
2004 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東亞研究系,博士學位
1994 厦門大學歷史系,碩士學位
1991 厦門大學歷史系,學士學位

任職簡歷
2018年至今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010—2018 厦門大學歷史系教授
2004-2010 厦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994-1998 厦門大學南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學術交流

2016.06-2016.09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訪問研究員

2010-2011 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論著目錄
一、著作(含譯著)
2019 《帝國縮影:明清時期的社壇與鄉厲壇》。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 《禮儀下鄉:明代以降閩西四保的禮儀變革與社會轉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 《時間與主義》。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6 《法國史學革命:年鑒學派,1929-2014(第二版)(譯著),彼得•伯克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 《檔案中的虛構:16世紀法國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講述者》(參譯校),納塔莉•澤蒙•戴維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 Ritual Chang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a Southeastern Chinese Community, 1368-1949. Leiden: Brill.
2011 《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馬丁•蓋爾歸來》(譯著),納塔莉•澤蒙•戴維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法國史學革命:
年鑒學派,1929-1989》(譯著),彼得•伯克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歷史之島》(參譯校),馬歇爾•薩林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華僑華人百科全書•著作學術卷》(參著),周南京主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1996 《福建宗教史》(參著),陳支平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

二、論文(含書評)

2018 “地域之外的社會:明代役法與一個跨地域網路的興衰”《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第117—128頁。

2018 “寺廟進村──閩西四保的寺廟、宗族與村落(約14-20世紀)”。《歷史人類學學刊》161期(20184月),第138

2018 “排日賬與19世紀徽州鄉村社會研究——兼談明清社會史研究的方法與史料”。《學術月刊》2018年第4期,第128141頁。

2017 18世紀以來荷屬東印度華人的紀年、認同與多元時間——來自華文銘刻和公案簿的例證”。《全球史評論》第十二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6月,第152175頁。

2017 “《田野學步——廈門大學歷史系本科田野調查報告集(2004—2010)》導論”。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編《田野學步——廈門大學歷史系本科田野調查報告集(2004—2010)》,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第1-16頁。

2017 “清代民眾識字問題的再認識”。《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7年第2期,第96110頁。

2017 “簽押為證:明清時期畫押的源流、類型、文書形態和法律效力”。《文史》2017年第1輯,第101120頁。(與溫海波合作)

2016 “物:多重面向、日常性與生命史”。《 文匯報·文匯學人》第245期,第1214版,2016520日。

2016 “鄉土中國,有多鄉土?”。《讀書》第6期,第63-71頁。

2016  “梁肇庭的客家史研究”。《客家學刊(第四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第1—6頁。

2016 “閩南歷史研究的四個視角”。《閩台文化研究》第1期,第78頁。

2015 “Review of The Making of a New Rural Order in South China: I. Village, Land, and Lineage in Huizhou, 900-1600, by Joseph P. McDermot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35.2: 418-420.

2015 “晚明士人生活中的舶來品及其文化意涵——以《長物志》為中心。《全球史評論》第八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6月,第84-101頁。 

2015 “小農家庭、土地開發與國際茶市(1838-1901。《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4期(20157月),第66-81頁。

2015 “造反故事與閩西土地革命”。《開放時代》2015年第2期,第12-15頁。

2014 “從‘排日賬’看晚清徽州鄉民的活動空間”。《歷史研究》2014年第5期,第163-171頁。

2014 “明代匠籍制度下匠戶的戶籍與應役實態——兼論王朝制度與民眾生活的關係”。《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第2期,第50-57頁。
2013 “評丁荷生、鄭振滿:《莆田平原的儀式聯盟》”。《中國學術》第十一卷第一期(總第三十三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11月,第301-311頁。(與董乾坤合作)
2012 “《鄉土中國》:一個基於社會文化史的評論”。盛嘉主編:《學者的使命——廈門大學人文經典系列講座講演錄》,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81-201頁。
2012 “從舊民俗中發現日常生活史——辛德勒《近代早期德國的造反、社區與習俗》評介”。《人文國際》第五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45-249頁。
2012 “宗教科儀書的斷代問題”。連曉鳴、龐學銓主編:《漢學研究與中國社會科學的推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上冊,第423-431頁。
2012 “Daoist Priests and Imperial Sacrific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he Case of the Imperial Music Office (Shenyue Guan), 1379-1743.” Late Imperial China, 33.
1 (June): 55-88.
2011 “祭譜與遊譜:有關閩西客家族譜相關儀式的筆記”。陳支平主編:《相聚休休亭:傅衣淩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第656-675頁。

2011 “閩西永定縣東南的保生大帝廟及其儀式活動”。連心豪主編《保生慈濟文化論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第272—278頁。

2011 “汀州四堡枧頭村的吳氏宗族與保生大帝信仰”。連心豪主編《保生慈濟文化論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第279—292頁。

2011 “時間與主義”。《讀書》第7期,第69-75頁。
2010 “正德癸酉平陽堯廟改制考:平陽堯廟《三聖廟碑》解讀”。《民俗曲藝》第167期(2010年3月),第151-188頁。
2010 “赦罪書的詩學與政治:娜塔莉•澤蒙•戴維斯的《檔案中的虛構》”。《人文國際》創刊號。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第234-240頁。

2009 “祭文本、禮儀下鄉與意識模型”。《中國人類學評論》第12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第126-132頁。
2009 “‘民間’何在?——從弗裏德曼談到中國宗教研究的一個方法論問題”。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民間”何在 誰之“信仰”》。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1-25頁。
2009 “Review of The Lady of Linshui: A Chinese Female Cult, by Brigitte Baptandier.” The China Journal, no. 62 (July 2009), pp. 244-246.

2008 “清初中國東南地區的糧戶歸宗改革——來自閩南的例證”。《中國經濟史研究》第4期,第81-87頁。(與鄭榕合作)
2008 “明清時期的神樂觀與王朝禮儀——道教與王朝禮儀互動的一個側面”。《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第32-42頁。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B9《宗教》2008年第6期第81-88頁全文轉載。
2008 “包筠雅《文化貿易:清代至民國時期四堡的書籍交易》評介”。《歷史研究》第4期,第181-187頁。
2008 “明清時期的禮生與王朝禮儀”。《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九輯。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第245-257頁。
2008 “Taoist Tradition, Gentry Culture, and Local Societies: The Cult of Zougong at Sibao in Western Fujian Province since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Vol. 3, No. 2, pp. 195-229.
2008 “强盜、高僧和死者的‘契約意識’”。《東方早報•書評周刊》2008年10月19日第8版。收入《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編輯部編:《書評的解剖》(《上海書評》第4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第95-9頁。
2007 “道教傳統、士大夫文化與地方社會:宋明以來閩西四保鄒公崇拜研究”。《歷史研究》第3期,第72-87頁。
2007 “風水:一個社會文化史的詮釋”。《讀書》第12期,第113-116頁。收入陳進國:《隔岸觀火:泛台海區域的信仰生活》。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461-467頁。
2006 “明清時期華南地區的祖先畫像崇拜習俗”。《厦大史學》第二輯。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第181-197頁。
2005 “明末至民國華南地區的族田與鄉村社會——以閩西四保爲中心”。《中國經濟史研究》第3期,第52-60頁。
2004 “墟市、宗族與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國時期閩西四保爲中心”。《中國社會科學》第6期,第185-198頁。
2004 “亦禮亦俗——晚清至民國閩西四保禮生的初步分析”。《歷史人類學學刊》第2卷第2期,第53-82頁。
2004 “福建學者的華南區域史研究概况”。收入華南研究會編:《學步與超越:華南研究會論文集》。香港:文化創造社,第157-169頁。(與鄭振滿合作)
2003 “明清時期閩西四保的鄉約”。《歷史人類學學刊》第1卷第2期,第21-45頁。
2002 “‘我們’印第安人與‘你們’美國人”。《讀書》第9期,第32-38頁。
1998 “17至18世紀閩西佃農的抗租、農村社會與鄉民文化”。《中國經濟史研究》第3期,第139-150頁。
1998 “重利•揚名顯親•中國的資本主義”。《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第5期,第93-95頁。
1997 “十九世紀南洋華人合會試探”。《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創刊十周年增刊,第72-76頁。
1997 “評《鄉土之鏈:明清會館與社會變遷》”。《歷史研究》第3期,第188-190頁。
1995 “關羽崇拜的塑成與民間文化傳統”。《厦門大學學報》第2期,第78-84頁。
1995 “九龍江流域的山區經濟與沿海經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2期,第51-69頁。
1994 “文化傳統的創造與社區的變遷——關于龍岩適中蘭盆勝會的考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3期,第57-69頁。
1993 “傳統中國的市場與社會結構——對施堅雅中國市場體系理論和宏觀區域理論的反思”。《中國經濟史研究》第4期,第133-139頁。
1993 “宋元以來閩西社會的土客之爭與佃農鬥爭”。《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2期,第36-40頁。
1991 “唐中後期敦煌的家庭變遷和社邑”。《敦煌研究》第3期,第81-87頁。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