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研究资源  共享资源

方勇駿_戴震鄉試佚文及其交遊、學術新探
  发布时间: 2015-09-13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114

 

                        戴震乡试佚文及其交游、学术新探

厦门大学历史系 方勇骏

摘要:《乾隆壬午科江南乡试诗四房同门录》一书收录戴震乡试制艺三篇,为修订本《戴震全书》及《戴震全集》所未收。此书为研究和考察戴震生平、戴氏与段玉裁的交游、戴氏与江永的学术渊源,以及清代考据学风对科举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关键字:戴震;八股文;考据学

 

        戴震(1724-1777),字东原,一字慎修,号杲溪,是十八世纪乾嘉考据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对经学、小学、哲学、算学、天文、地理等诸多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其著作拥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清代以来,戴氏文集、全集已有不少刊本。1994年,安徽古籍丛书整理出版规划委员会重新编订《戴震全书》,广泛搜集东原遗著,力求全备,并进行精心校注。2010年,黄山书社再版此书,推出修订本,在剔除初版误收文字的同时,增收戴氏佚作五篇,以存吉光片羽。笔者近来在温州市图书馆查阅温处一带的乡邦文献时,得读《乾隆壬午科江南乡试诗四房同门录》(以下简称《同门录》)刻本一册。书中收录戴震参加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江南乡试时所作制艺三篇,为此前出版的修订本《戴震全书》所未收。这三篇佚作虽皆为应举之文,却是研究戴震生平、交游和学说的珍贵材料。

一、《同门录》简介

      《同门录》一书刊刻无多,流传后世者极少,温图所藏恐是海内孤本。此书原由近代南田(原属青田县,后划入文成县)著名乡绅刘祝群(1877-1951)在乡间偶然访得,1949年被捐入温州籀园图书馆。1936年,浙江省教育厅和省图书馆联合筹办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在全省各行政督察区设立征品分会,广泛征集展品。分会名义上由各区行政督察专员领导,具体的征集工作则交由本地宿儒名士负责。刘祝群即为当时丽水地区征品分会的总负责人,为此,他专门走访旧处州府属各县,寻访乡邦遗献。《同门录》卷首有刘祝群所撰题识,略述得书过程及本书刊刻缘由:“丙子夏四月二十二日,诣石溪,谒端木叔总先生墓,继寻陈史瞻先生故宅。六世孙酌仙导观遗书万卷,丛残不可董理,于故纸堆中搜得乾隆壬午科吾邑韩湘岩先生《分校江南乡试诗四房同门朱卷》一本。按:湘岩先生乾隆庚辰至乙酉三科皆分校乡试,戴休宁、段金坛皆出其门下,为士林佳话。此本中有湘岩拟作及东原应举三艺,弥可珍贵。”

        清代各省乡试于主考官下设同考官,亦称房官,俗称房师,分任阅卷之责。乡试同考官一般从本省进士举人出身、文行素优的州县服官中选拔。各省同考官人数不一,江南乡试由安徽、江苏两省合闱,额定十八人,分掌十八房。据赵翼《陔余丛考》记载:“本朝酌定中制,易、诗各五房,书四房,春秋、礼记各二房,共十八房,相沿已久。”[1]600《同门录》即为其中“诗四房”中举者的闱墨合刊,刊刻工作由壬午科江南乡试诗四房同考官韩锡胙主持。同考官在乡试结束后,会萃刊本房中式程文,结成房卷,这一现象从明万历年间以后变得相当流行,顾炎武也因此有“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廿一史废”之叹。

二、戴震、段玉裁、韩锡胙三人关系新探

韩锡胙(1716-1776),字介屏,号湘岩,青田人,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历任山东平阳、禹城、平原、济河、莱阳,江苏金匮、宝山等县县令,迁安庆、松江、苏州知府。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拣发江苏候补知县。是年秋,充恩科江南文武乡试同考官,段玉裁出其门下。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任金匮县令。是年秋,充江南乡试同考官,戴震出其门下。[2]戴震乾隆二十年(1755)入都,与纪昀、钱大昕、王鸣盛、朱筠等辈论学订交,名重京师,但与其高足段玉裁相识却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当时戴氏入都会试不第,居于新安会馆,段氏始从其问学并执弟子礼。而在此之前,段、戴二经师先后举于江南乡试,并同出韩锡胙所分校之房内。师徒共一房师,这在同门观念极重的清代实是一段佳话,也为考察戴、段师徒二人交游与互动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段玉裁撰《戴东原先生年谱》时,实际上早已点出韩、戴、段三人早年的关系,只是后来的研究者少有注意这一史料:“(乾隆二十七年)举于乡。考官为嘉兴少司寇钱先生东麓,讳汝诚;大庾戴太史筤圃,讳第元。同考官为金匮县知县青田韩先生介屏,讳锡胙。钱、韩二先生,即庚辰恩科玉裁之座师、房师也。韩先生尝语玉裁曰:“闱中阅东原卷,文笔古奥,定为读书之士。榜发,窃自喜藻鉴不谬”云。”[3]277-278由此可见,钱汝诚和韩锡胙是戴震、段玉裁二人共同的座师和房师,且乡试结束后,韩锡胙曾向段玉裁表达了对戴震的赏识之情。此乃戴、段订交之前不容忽视的一段因缘,不可不为表出。

三、《同门录》所见清代考据学对科举考试的影响

      《同门录》卷首载有房师韩锡胙及本房所出七名举人的姓氏、字号、籍贯、科名、住址等信息,附刊韩氏向主考官荐卷三十七人的姓氏、籍贯和科名。是科出韩氏门下七人分别为:程沆,第三名,丹徒人;戴震,第二十九名,休宁人;项为材,第六十九名,歙县人;王镜堂,第七十七名,镇洋人;钟晋,第九十名,华亭人;毛景云,第九十八名,怀宁人;汪苏,一百五名,歙县人。《同门录》主体内容即为以上七人首场首、二、三题的闱墨(汪作仅存一篇),每篇间有主考官钱汝诚、戴第元的尾批以及韩锡胙荐卷时所作圈点、夹批和尾批,除此之外,韩氏也拟作首场首题一篇,并附有钱、戴二主考和内监试官高县圃的尾批。清代乡会试首场三题大多试以四书文,首题用《论语》,次题用《学》、《庸》,三题用《孟子》。四书文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要远远高于二、三场的五经文和策论,故闱墨、试录之书多只刊印前者。

    壬午江南乡试首场三题依次分别为:《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出自《论语·乡党》;《禘尝之义》,出自《中庸》;《远方之人  为食》,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属多句大题,原文为“‘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从试题来看,主考官的命题方式显然受到当时考据学风的影响。二题《禘尝之义》直接询问古宗庙礼制,要求士子具备良好的经学功底。首题用《乡党》篇更是直接体现了考据学对科举领域的渗透。清代出现考据派八股文之风,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论语·乡党》篇的考证。《乡党》篇涉及朝制祭礼、饮食服物,对名物制度多有涉及,恰恰朱注于此章最为疏略,历来聚讼不断。同时,清代对《乡党》文的限制最为宽松,可以不遵朱注,旁引经史,朴学家可以自由发挥其考据工夫[4]。乾隆二十一年(1755),戴震老师江永(1681-1762)撰成《乡党图考》一书,他在序言中写道:“经籍包络三才,制度名物特其间一支一节,四子书《乡党》一篇稍涉制度名物,亦千百之十一。从来为制艺者,往往难之。”[5]716在经史考据学风大盛之时,偏好考据学的主考官往往会选择《乡党》之题,作为应试者“经学浅深之左券”。除此之外,主考官和房师韩锡胙对戴震制艺的所作批语也表明,以注经之法创作八股文,已经为时人所接受并得到认可。“直写胸中所见,竟似汉人经疏。若论制艺体裁,原应如此,惜难为帖括者道也”;“以经注经,以经证经,明字之义”;“以注疏助其议论,笔力透劲”,这一类看似不经意的批语中间,蕴含着清代学术风气转型的重要信息。

四、戴震乡试佚文与江永学术思想之关联

      《同门录》中收录的三篇戴震乡试佚作,不仅是考察戴氏生平、交游和学术的珍贵史料,同时也可从中一觇清代考据学风对科举制艺的细微影响,拥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兹迻录戴震所作《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一篇,藉以略窥戴氏制艺之大旨:

      “诚敬接于乡人,即一傩而见礼仪之尽焉。夫夫子以诚敬与乡人接,讵傩也而或忽诸?立于阼阶,正其礼也;必朝服,谨其仪也。且礼之行于乡,皆王道所乐与乡之人共之也。由是相习而成俗于乡,正圣人与乡之人将之者也。故事属礼典之微,久矣为众之所忽,而圣人当之,俨然德盛礼恭之至著焉。何言之?圣,诚而已矣。以圣人而与乡人接,傩亦其一端也。凡出于先王之制,则礼虽细亦巨,而率百隶而时傩,掌于方相氏,固不得谓黄金四目、执戈扬盾之象,徒以狂夫为之,而遂置之不足数(夹评:笔可屈铁)。凡沿于习俗之常,则义虽重亦轻。而遍国中而大傩,命于季冬月,初何尝非春以助阳、秋以抑阴之余?亦令小民终之而乃不觉即于玩。

       吾夫子退朝而家居,盖待乡以诚,而与之接也以敬。时而傩也,乡人相蹈于礼俗而至乎子之室,子之莅其至也。服必朝服焉,立必于阼阶焉。或曰存室神也,或曰非也。今夫傩之为礼,在乡人以为此所以为一室之内谋也。而自子视之,以除阴阳之沴,则天事也;以奉典物之存,则王事也(夹评:奥衍自成一子)。重之以天事、王事,则朝服宜;行之于子之室,则立于阼阶宜。人惟不见于大也,而后辄目之为小。使傩而果域于卑,近古圣王何屑屑焉岁取其三时而咸为之?夫王者之政,春生而秋杀,阳开而阴闭,既不使偏于所向,而又默寓其扶阳之意于为天下消患弥灾之顷,然而见或不及此也(夹评:长句耐人思绎)。自子之肃然以临,而王政法天、王政寔能辅天者,皆可与乡人共明之。

人惟因人慢其事也,而复因事慢其人。使乡人傩而果邻于鄙亵,古圣王何兢兢焉先之以国傩而自为之?夫王者之政,无事不先之以身,亦无事不及于民。既以为民之故行于国,而又显呈其重民之念于使天下驱除眚厉之中,然而久已慢乎此也。自子之懔然以对,而政无偏慝,民斯无札夭者,常愿与乡人共膺之。此朝服而立于阼阶,所为必诚必敬也。倘以为存室神也者,彼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有常服矣,而同乎煇如之度,胡为乎?则非主于室神,故而盛其仪可知矣。谓乡人而至乎子之室也者,则平日之三揖,至于阶三让而后登,有恒节矣,而不殊侍立于君,胡为也?则非徒以乡人故而重其礼可知矣。吾夫子与乡人接而德盛礼恭之随事著者有如此。

大主考原批:清思一缕,层引不穷,颇似徐、艾笔意。

直写胸中所见,竟似汉人经疏。若论制艺体裁,原应如此,惜难为帖括者道也。”

       江永曾在《乡党图考》卷十《傩考》一文中,依据《月令》、《郊特牲》等记载,对傩在季春、仲秋、季冬三时所拥有的不同性质做出了区分,并考证季冬大傩即为乡党之傩。戴震在这篇制艺中对“傩”的解释,与其师观点有一脉相承之处。江永是清代著名经师,同时也编撰了诸如《四书古人典林》之类的制艺教材,一直试图以典章制度之学纠正明代以来八股空疏之文风。戴震乡试闱墨继承了江永融考证于制艺的一贯风格。戴震的这三篇佚文对于全面理解其生平交游、学行以及时代风气大有助益,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参考文献

[1]赵翼.陔余丛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2]刘祝群.韩湘岩先生年谱[M].启后亭石印本,1947.

[3]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 [M].清代徽人年谱合刊(上).合肥:黄山书社,2006.

[4]孔庆茂.八股文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5]江永.乡党图考·序[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1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作者方勇骏,男,浙江富阳人。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历史文献学专业。

邮箱:yongjunoscar@gmail.com

 

戴震乡试佚文及其交游、学术新探_方勇骏.pdf

原载《兰台世界》2015年5月。

 

 

 

 

 

 

 

 

 

搜索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