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演讲纪要

姚大力『換一種眼光讀元史』演講紀要
  发布时间: 2014-07-15   信息员:   浏览次数: 945

        2014年7月11日上午九點,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姚大力,在格林豪泰廈大店C座一樓會議室作了題為“換一種眼光讀元史”的講座。
        講座開始,姚教授從陳寅恪先生的研究引出,說明元代在中國史中的重要地位。講座內容主要分為五個部分:一是從蒙古帝國到元朝是一種多元化時代的延續;二是為什麼文天祥對理解元代有那麼重要;三是文人畫、雜劇與元青花是漢文化的高峰;四是域外地理知識和“天下”的重構;五是結語,講述元王朝的歷史遺產。整場講座,姚教授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對元史進行了精彩的解讀。
        關於蒙古草原的理解,以前是以長城為軸心,但是將蒙古高原往西延伸,我們可以看出一條歐亞草原帶,而蒙古高原只是歐亞草原帶東邊的部分。從長的時間段來看,蒙古高原作為一個發動機,始終向東擴張,而蒙古高原在歐亞草原帶中生態環境相對是較差的,這是值得深思的。蒙古帝國從1206至1280年的擴張,并非史無前例,突厥人從一個層面上可以作為一個前例來看待。蒙古帝國的分裂,姚教授認為是因為“太大了”。早在1230年代蒙古帝國的版圖就已經出現了“四分化”,到了1250年又出現了“五分化”的狀況。蒙古帝國早先主要是通過軍事占領,而後主要是間接統治,但這種方式很明顯不利於鞏固政權,於是造成了直接統治的使用。但這樣會產生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直接統治需要一個過渡階段,其不可能脫離原來的統治制度體系,便造成了各個地區的地方化。另一方面,治理體系在各大行政區越來越差,使得維持一個一體化的統治顯得力不從心。成吉思汗家族內部的權力鬥爭是一種表面化的現象,其底層是蒙古帝國內在性的結構性危機。
        那麼,蒙古帝國是中國史的一部分嗎?如何理解中國歷史的空間範圍問題?姚教授就中國歷史的空間範圍問題,提出了兩個“歷史中國”的概念理解,一種是以當代中國版圖去界定中國歷史的空間範圍,另外一種是歷史上不同時代或者是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稱為“中國”的王朝疆域或者版圖。蒙古帝國是一種世界帝國,而元代自稱繼承的是唐、宋、金的法統,元代歷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元王朝從蒙古帝國繼承了多元性和世界性的眼光。
        關於文天祥的死,當代人很多都是從民族主義的立場出發,然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民族主義的立場在當時是不存在的,我們不能把他沒有的意識塞到他的腦子中,然後裝模作樣地歌頌“假的文天祥”。民族主義是18世紀以后才出現的。而文天祥之所以會自殺,是出自于一種“遺民”的道德約束,亦即在前朝為官之後,不能到新朝為官的一種思想。我們在看待元代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是被民族主義思想改造過的,關於清王朝的認識也存在著這樣一種誤解,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高居翰的《隔江山色:元代繪畫(1297-1368)》中對於明代的文人畫有著詳細的介紹。文人畫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進行理解,一是書法的筆墨入畫;其次,題識是與繪畫共同構成的;最後,就畫中風景的角度而言,通過拍照是拍不出來的,其中存在很多的想象因素。
        在金末元初之時,雜劇出現,主要是通過說唱和講故事的方式,而後演化為戲曲。就戲劇而言,是自言形式的。關於戲劇的問題,我們需要深思的是,中國的戲劇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在現在的生活中,人們很少看戲,也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都在演戲,所以我們沒必要看戲了,這也是現實社會需要反思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唐朝時,已經存在青花,其本身很多是伊斯蘭世界的使用。元末時,青花外銷發生問題,市場進而轉為內銷,也因此在元青花上出現了很多戲劇人物。
在元代還出現了一些世界地圖,和世界上同時期出現的世界地圖相比,水平是相當高的。當然,其中也存在著很多與現代知識不符的地方。通過對地圖的對比考察,可以看出元人對於“天下”的認識和重構。
        我們在理解元王朝的統一的同時,應當肯定元代文化上的多樣性。對於國家建構模式而言,唐代邊疆控制模式的演變,我們主要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理解。一是經土官、土司、改土歸流逐漸內地化的方式納入國家版圖;二是長期停留在羈縻、冊封層面,進而向敵國外交關係轉化。可以將這種理解劃分為四個層次,最核心的是中國“本部”,其次是“土司”建制地帶,再者是“羈縻”、“冊封”建制地帶,最後是廣義上的朝貢地區。外藩各部主要包括內札薩克(內蒙古各盟旗)、察哈爾(內屬蒙古各旗)、喀爾喀(外札薩克蒙古)、青海、西藏、金川土司和南疆回部各伯克頭人,主要歸理藩院管理。
        傳統中國的國家建構模式,主要是一種外儒內法的專制君主官僚制模式,針對的是秦漢以來國家的量上面的變化。姚教授提出了一種內亞的邊疆帝國模式,其萌芽于遼,發育于金,定型于元,成熟、發達于清。林之奇先生在《尚書全解》卷十一中提出“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各要歸其所歸,而不見其為異。此先王疆理天下之大要也”。姚教授認為,理想的治理國家的模式,是要把漢文化覆蓋到國家的全部版圖中去,但是這種模式對於現代國家而言,是很難的。(撰文/王正華-紀要未經演講者審定,請勿引用)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