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研究资源  共享资源
鄭振滿、丁荷生「數位人文」演講紀要
  发布时间: 2014-04-19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234

2014313日晚上,鄭振滿和丁荷生教授應邀在人文學院南光一101報告廳發表以「數位人文」為主題的演講。

鄭振滿教授在開場白中指出,近十幾年來年輕一代的人文學科的學者不滿足于傳統「剪刀加漿糊」的研究做法,而是傾向于利用數位化的技術,特別是GIS的技術,來處理與分析資料,由此發現問題不同的可能性。據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宋怡明教授的介紹,哈佛大學博士生最近流行一句話,「沒有數位人文,就沒有面試的機會」。他以學生所做的「清朝官僚政治的話語分析」和「明清以來中國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變遷」兩個題目為例,說明利用數位人文軟件來處理和分析大規模資料的可行性。「數位人文」概念的背後是「無限數據」的概念。

在丁荷生教授看來,與傳統人文相比,數位人文具有合作性質,不是一個學者單獨研究,而是形成一種跨學科、持續多年、多人參加、多種資料的積累與研究過程。數位人文能夠提供不同形式的成果,其「不斷演變的過程」的資料庫和網站可以跟傳統人文定性的研究成果作比較。此外,因網上的引用者會比學術界更加多元,數位計畫也要考慮如何與應用者進行對話和互動。

接著,丁荷生教授簡要回顧了數位人文的幾個歷史發展階段:1949年中世紀哲學家、神學家St.Thomas Aquinas 所有的文章變成全文索引; 1960年代,超文本(hypertext)與文本資料庫(databases)的出現;1970年代,運用GIS(地理訊息系統)作歷史演變的分析;1980年代考古學中「虛擬世界」的應用和SML(元資料標準化)的發展;1990年代公開學術性網站的建立,如Google BooksJSTORProject Gutenberg大量圖書和論文的數位化;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龐大資料庫的建立和從「微分地理學」的角度對資料做不同比例和層次的分析。如哈佛大學中國歷史地理訊息系統資料庫(CHGIS)和中國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的建立、臺灣中研院數位典藏計畫的開展、廈門大學民間文獻與地方史資料庫的試驗。

然後,丁教授介紹了目前數位人文主要的研究中心與研究課程。如在美國,UCLA開設有面向本科生的數位人文的課程。在英國倫敦Kings College設有數位人文的碩士學位,修讀者需要學習運用ARC-GIS等軟件及Digital Curating(數位博物館學)的知識。此外,在牛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弗吉尼亞大學等高校均設有數位人文中心,開展相關的研究計畫。

在演講中,丁荷生教授向我們分享了他與鄭振滿教授多年來的合作成果,即利用歷史文獻和田野調查資料,建立莆田平原的歷史人文地理資訊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將收集到的各種資料落實到地圖上,從空間關係思考歷史過程。該研究團隊在莆田平原以自然村為單位,收集六大類資料,首先是定居的時間和行政歸屬,其次是生態特徵和生計模式,第三是家族發展和人口規模,第四是廟宇系統和崇拜物件,第五是儀式活動和儀式組織,第六是儀式專家和相關文獻。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莆田社會文化史的基本資料庫,大約每個村莊都有300多項資料,然後把資料庫和電子地圖連接起來,做成地理資訊系統。通過一幅幅形象生動的地理訊息圖,丁荷生教授向我們綜合展示了莆田平原生態、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多重空間的互動過程。

鄭振滿和丁荷生教授表示,希望將目前已建立的莆田平原歷史人文地理資訊系統儘快上網,讓各個學科的朋友都可以利用,一起討論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演講結束之後,丁荷生教授播放了他與鄭振滿教授合作拍攝的莆田社會文化史紀錄片《Bored in Heaven》(《天堂無聊》),使在場者對鄉土社會文化有更直觀的感受和理解。

(撰文/民間歴史文獻研究中心 高志峰。此紀要未經演講者審定,請勿引用)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