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首屆全國公共歷史會議
  发布时间: 2013-11-08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523

              首届全国公共历史会议

会议地点:苏州工业园区中国基金博物馆(苏州吴中区李公堤三期2号楼)

11月14日 上午
9:00 会议开幕式(三楼大会议室) 陈新(复旦大学) 主持
9:05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陆建非 教授 致开幕辞
9:10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 苏智良 教授 致辞
9:15 合影
9:30-10:30 主题演讲(三楼大会议室)
赵亚夫(首都师范大学):公共史学与历史教育学的创设

10:30-11:00 茶叙

11:00-12:30 分组讨论(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2分钟)
第一组 公众史学学科建设(吕一民 主持)(二楼第1会议室)
陈仲丹(南京大学):简论公共历史学
徐善伟(上海师范大学):公共史学学科建设之我见
钱茂伟(宁波大学):公众史学的定义与学科框架
陈旭楠(中国人民大学):公众史学与高校历史学教育与发展

第二组 公共历史教育(赵亚夫 主持)(三楼第2会议室)
任鹏杰(陕西师范大学):公共历史的学术责任不止是“对影响施加影响”
王 雄(扬州中学):对话、理解与重建——学生参与国史撰写的价值
张文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缩短历史与人们的距离——在场感与公共史学的身份构建
朱 明(华东师范大学):法国民族主义的建构

12:30-14:00 午餐

11月14日 下午
14:00-16:00 分组讨论
第一组 影视传播与公共史学(吕新雨主持)(二楼第1会议室)
海 天(北京雷禾文化传媒):口述历史的影像表达
林时猛(华中师范大学):一个纪录片字幕组的运作与传播
郭 睿(草场地工作室):民间记忆采访与纪录片创作——我的回村实践方式
陈 菱(上海广播电视台):公共历史的电视化生存:一个口述历史栏目的样本

第二组 家族史与个人史(杨祥银 主持)(三楼第2会议室)
刘永华(厦门大学):神明如何修谱?
周俊超(宁波大学):谁书写了个人史
向 超(上海师范大学):大时代下的小回忆
周新民(公众参与者):公众历史研究需要更多知情老人的参与

第三组网络时代的史学(陈恒 主持)(三楼第3会议室)
王旭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世界史
焦润明(辽宁大学):再论网络史学
耿元骊(辽宁大学):微博上的历史学者与公共历史传播——内容、路径和效果
祝宏俊(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历史学

16:00-16:30 茶叙

16:30-17:30 主题演讲(三楼大会议室)
吕新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历史、影像与大众传媒

18:00-20:00 晚餐

11月14日 晚上
20:00-22:30 影视纪录观摩与讨论 (三楼第2会议室)

11月15日 上午
9:00-10:00 主题演讲(三楼大会议室)
赵冬梅(北京大学):传播中历史学者的责任与操守

10:00-10:30 茶叙

10:30-12:30 分组讨论
第一组:海外公众史学的发展(彭刚 主持)(二楼第1会议室)
孟钟捷(华东师范大学):从德国范式看公众史学争议的起因、进程与影响
赖国栋(厦门大学):为学院史学而辩?——兼谈法国公众史学的发展
李冈原(杭州师范大学):英国公民社会与文物古迹保护的探析
杨祥银(温州大学):从波士顿学院口述历史事件看口述历史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第二组:如何与公众交流(赵冬梅 主持 )(三楼第2会议室)
姜 鹏(复旦大学):专业历史学者如何与大众交流
刘雄伟(吉林大学):在“论坛史学”与“讲坛史学”的张力寻求平衡
陆 远(南京大学):社会学“公共性”的张力与衰退——以1940-1950年代中国社会学为例
白云天(西北大学):中国世界史在公众史学中的发展道路

第三组:城市空间与记忆(刘永华 主持)(三楼第3会议室)
胡俊修(三峡大学):流动摊贩与近代城市之味
张德明(北京大学):知识与福音:近代教会博物馆与城市公众空间
李彬彬(浙江海洋学院):舟山临城的前世今生

12:30-14:00 午餐

11月15日 下午
14:00-16:00 圆桌讨论
第一组:“我的历史”公民写史专题研讨
(唐建光 主持)(三楼第1会议室)

第二组:公众史学发展及师资培训专题研讨
(李 娜 主持)(三楼第2会议室)

16:00-16:30 茶叙

16:30-17:30 主题演讲(三楼大会议室)
李 娜(重庆大学):美国模式的公众史学在中国是否可行

17:30-17:50 闭幕式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