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東亞、國家與閩南地方:閩南文化研究之深化 活動時間:2013年10月26~27日 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場地:金門大學陳開蓉會議廳 08:30-09:00 | 報到/領取資料 | 開幕式 | 開幕致詞 | 09:00-09:30 | 金門縣縣長 李沃士 金門大學校長 李金振 監察委員 黃煌雄 | 09:30-09:40 | 大合照 | 09:40-10:30 | 專題演講一 | 主持人 | 演講人 | 題目 | 鄭愁予 金門大學講座教授 | 陳益源 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兼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主任 | 河內福建會館的歷史文獻與時代意義 | 10:30-10:40 | 茶敘 | 10:40-11:30 | 專題演講二 | 主持人 | 演講人 | 題目 | 王秋桂 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 吳密察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閩南文化研究的學科建構:一個構想 | 11:30-12:20 | 專題演講三 | 主持人 | 演講人 | 題目 | 林正珍 中興大學 歷史學系教授 | 余光弘 廈門大學 人類學與民族學系特聘教授 | 再論閩南文化研究的語言危機 | 12:20-13:30 | 午餐 |
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場地:金門大學陳開蓉會議廳 13:30-15:30 | 場次1 ─華人宗教與民間信仰 | 主持人 | 發表者 | 題目 | 評論人 | 張維安 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教授兼院長 | 林偉毅 新加坡道教學院、新加坡道教總會學術顧問 中國華僑大學哲學院客座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研究員 | 潮州伯公:新加坡的感天大帝信仰 | 李豐楙 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 | 柯群英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 副教授 | Qingshui Zushigong as Cultural-Spiritual Capital: Connecting Singapore Chinese to Their Ancestral Hometown (清水祖師做為文化精神資本:新加坡華人及其原鄉之聯繫) | 陳炳容 福建師範大學博士生 | 金門早期的海洋發展與媽祖信仰 | 林瓊柔 銘傳大學 通識中心副教授 | 莊唐義 福建師範大學博士生 | 金門千里眼與順風耳的調查 | 15:30-15:40 | 茶敘 | 15:40-17:10 | 場次2─思想文化互動 | 主持人 | 發表者 | 題目 | 評論人 | 王鴻泰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副研究員 | 宋惠如 金門大學華語文系副教授 | 論朱熹的禮學與實踐── 以鬼神觀與風水觀為中心 | 祝平次 清華大學 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 楊正顯 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晚明三教敘事的競爭—從王陽明到福建的傳說談起 | 李宗翰 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 國家視野下的金門與金門視野下的國家:以光緒《金門志》為例 | 17:10-18:40 | 論壇:閩南區域發展及文化保存 | 主持人 | 引言者 | 題目 | 討論人 | 李錫隆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 | 劉德雲 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中心 副主任 | 由跨界空間層級優化理念探索金門閩南聚落群再生之途徑─以金門金沙鎮聚落群為例 | 徐榮崇 台北市立教育 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教授
劉華嶽 金門大學 建築學系 副教授 | 劉名峰 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 金門之戰地空間的文化化: 金門國家公園作為全球化時期中之「創造性發展」的個案 | 江柏煒 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後戰地城市治理的比較:金門與廈門的生態保育及歷史保存案例 |
2013年10月27日(星期日)場地:金門大學陳開蓉會議廳 08:30-09:00 | 報到 | 09:00-10:00 | 場次3─文化傳承及發展(一) | 主持人 | 發表者 | 題目 | 評論人 | 林華東 泉州師範學院 教授兼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 管志明 臺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 台灣區婚俗與傳統禮俗 | 唐蕙韻 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 葛榮玲 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俗學系助理教授 | 歷史戰地的旅遊空間建構與符號生產:以廈門胡里山砲台為例 | 10:00-10:15 | 茶敘 | 10:15-11:45 | 場次4─閩南語言與文學 | 主持人 | 發表者 | 題目 | 評論人 | 陳德昭 銘傳大學 應用中國文學系教授兼共同科目召集人、金門校區分校顧問 | 邱凡芸 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 臺灣新住民華語文教材之閩南文化研究 | 吳瑞文 中央研究院 語言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黃育正 聯合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傳播學系講師 | 閩南語詞彙探析與文化意涵 | 楊惠玲 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 《玉玲瓏》的語言遊戲:以<白雪公主>故事為例 | 11:45-13:30 | 午餐 | 13:30-14:30 | 場次5─海外華人與僑鄉網絡 | 主持人 | 發表者 | 題目 | , 評論人 | 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員 | 曾玲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 從"移神"到"祖神崇拜" : 新加坡華人與閩南僑鄉 | 戚常卉 金門大學 閩南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華語文學系系主任 | 江柏煒 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華僑跨國網絡的形成及其文化互動:以烈嶼及汶萊為例 | 14:30-14:40 | 茶敘 |
2013年10月27日(星期日)場地:金門大學陳開蓉會議廳 14:40-15:40 | 場次6─文化傳承及發展(二) | 主持人 | 發表者 | 題目 | 評論人 | 劉石吉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研究中心 研究員 | 林華東 泉州師範學院教授兼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陳燕玲 泉州師範學院副教授兼文學與傳播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主任 | 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的傳承與延展 | 管志明 臺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 黃文車 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 一點血脈到南洋:新加坡百年新賽鳳閩劇團調查 | 15:40-15:50 | 休息 | 15:50-17:20 | 場次7─日本的華僑社會及其變遷 | 主持人 | 發表者 | 題目 | 評論人 | 劉序楓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陳來幸 兵庫縣立大學經濟學部教授、神戶華僑華人研究會會長、日本華僑華人學會理事 | 二戰後日本僑報中的台灣與台灣人 | 江柏煒 金門大學 閩南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陳天璽 早稲田大學副教授 | 日本横濱中華街的形成及其變遷 | 黃嘉琪 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 二次戰後的社會變動與社會流動-以大阪台灣人生命歷程中的職業選擇為例 | 17:20-17:30 | 休息 | 17:30-17:50 | 閉幕式 |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 清華大學榮譽教授王秋桂 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江柏煒 |
◆議事規則 (1)主持人:5分鐘 (2)論文發表人:15分鐘 (3)評論人:每篇8分鐘 (4)綜合討論與發問:18分鐘(該場3篇)~24分鐘(該場4篇) ◆響鈴規則 (1)發言時間結束前2分鐘,按鈴1短聲 (2)發言時間到時,按鈴2短聲 (3)發言時間每超過1分鐘,按鈴1長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