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民间历史文献论坛在厦门召开。来自海内外的5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就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地方志书、公私档案、家族文献、宗教文献、赋役文书、契约文书、碑刻铭文、民俗曲艺等九个专题,展开学术交流与对话。本届论坛的中心议题是民间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厦门大学郑振满提出,为了提升民间历史文献的研究水平,必须运用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民间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其核心问题是深入揭示民间历史文献的系统、源流与语境。南开大学常建华认为,民间历史文献的最大特性是来自于民间,是在民间社会的运作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民间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必须与社会经济史和社会文化史相结合,注重民间历史文献的实践意义。台湾大学的吴密察认为,民间历史文献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利用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对民间历史文献做出多层分类,也可以把不同的文献类型综合归类。如何进行民间历史文献的分类、注录和整理,可能涉及历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值得深入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冯筱才、中国社科院历史所阿风、金门大学李宗翰等,分别就民间历史文献学与档案学、古文书学、史学史及史料学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近年来民间历史文献研究已有长足的进步,但还主要是量的增长,而缺乏质的突破。今后应该着重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民间历史文献的史料价值,而民间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尤为当务之急。
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间历史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并与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合作建设“中国地方史数据库”。自2009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民间历史文献论坛,邀请海内外同行报告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动态,讨论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陆续编辑专题性的《民间历史文献论丛》,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郑莉、梁勇)北京《 光明日报 》( 2013 年 02 月 20 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