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明清领域研究生论文发表会 | |
(香港中文大学) | |
第一天报告(09/7) | |
0830 – 0845 | 开幕礼 | |
0845 – 0900 | 茶叙 | |
0900 – 1015 | 文物馆东翼二楼活动室 | 文物馆东翼二楼会议室 | |
书画与琴学 | 1.明代琴学东渐考 | 早川太基(京都大学大学院中国语学中国文学专修) | 传播与接受 | 1.从明清「唐宋八大家」选本视域论宋型文化的延续与终结──以王安石文章为探讨中心 | 锺志伟(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 | |
主持与讲评: | 主持与讲评: | |
陈建男、许明德 | 颜子楠、李向升 | |
1.吴梅村的书画世界 | 陆蓓容(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 1.袁宏道与澄道人对徐渭和《四声猿》的传播作用 | 杨培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
1.王文治的书法临古──以王羲之为例 | 陈冠男(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 | 1.论钱载对杜甫诗法的接受 | 莫崇毅(香港大学中文学院) | |
1015 – 1030 | 茶叙 | |
1030 – 1215 | 士绅的力量 | 1.社会网络与晚明江南士绅力量的建构──以嘉善士绅丁宾为例 | 杨茜(复旦大学历史系) | 乾嘉的学术 | 1.戴震对「训故」与「理义」之理解──兼论其中的哲学意涵 | 黄颖瑜(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 |
主持与讲评: | 主持与讲评: | |
李林、胡琦 | 1.明清徽州图甲绝户承继与宗族发展──以祁门瀛洲黄氏为中心的考察 | 黄忠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 萧振豪、陈志强 | 1.孔广森及《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学术史评价三题 | 陈冬冬(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 |
1.士气之藩篱:清末江南士绅赋税观念之演变 | 赵思渊(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1.焦循《孟子正义》对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权变」之说的继承与发展 | 伍佩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
1.清末地方知识分子的自我赋权──以南社中坚的聚合为例 | 张春田(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 1.焦循引王鸣盛《尚书后案》研究 | 王利(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
1215 – 1330 | 午膳 | |
1330 – 1445 | 宫廷的选择 | 1. Poetic Convention and Hierarchy at the Imperial Court- Analysing the Structure of Qing Examination Poems | 颜子楠(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 身体的意义 | 1.从《全体新论》看中、日医学及基督教教义之传播 | 赵咏诗(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及文化系) | |
主持与讲评: | 主持与讲评: | |
刘汭屿、梁树风 | 1. 从民间趣味到宫廷选择──论李玉《昊天塔》传奇的英雄书写 | 胡光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黄颖瑜、陈亮亮 | 1.元明儒医「南/北」身体观 | 张学谦(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 |
1.晚清宫廷的说唱曲艺 | 曹官力(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1.泰州学派在民间发挥的身心治疗意义 | 张星(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 |
1445 – 1500 | 茶叙 | |
1500 – 1615 | 文学观念考 | 1.晚明「谐谑」文学门类释义 | 方莲华(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诗歌选辑考 | 1.「诗文小说」之诗词浅议 | 朱姗(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
主持与讲评: | 主持与讲评: | |
锺志伟、张玉龙 | 1.文学典范与师法对象:论汪琬的序记之文 | 李向升(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莫崇毅、黄小蓉 | 1.《牡丹亭》集唐诗研究 | 吕家慧(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
1.清初有关晚明尺牍总集的编纂与观念 | 蔡燕梅(复旦大学古籍所) | 1.「复古派诗论选」──试析晚明唐诗选本《新刻李袁二先生精选唐诗训解》「读唐诗评」的诗学意义 | 许建业(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 | |
1615 – 1630 | 茶叙 | | |
1630 – 1815 | 世情与逸乐 | 1.明末清初「士」与「伶」关系问题研究:以《陶庵梦忆》为中心 | 高添璧(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 物产与司法 | 1.明代九边马匹数量考 | 王尊旺(厦门大学历史系) | |
主持与讲评: | 1.在高雅和世俗间游移——张岱《陶庵梦忆》中的晚明城市生活 | 段晓琳(华盛顿大学历史系) | 主持与讲评: | 1.花开天下暖:从棉业技术看明清中国社会需求及政治指导思想的转变 | 赵埜均(北京大学历史系) | |
施晓筠、张家祯 | 1.清代士人宦游中的经世与逸乐──周凯《武当纪游二十四图》、《闽南纪胜十二景》的双重性格 | 方勇骏(厦门大学历史系) | 江柳青、张学谦 | 1.空间流动与制度成本──清代审转的司法代价与就地正法之兴 | 李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
| | | 1.论清代秋审「签商」 | 张田田(吉林大学法学院) | |
第二天报告(10/7) | |
0830 – 0900 | 茶叙 | |
0900 – 1015 | 文物馆东翼二楼活动室 | 文物馆东翼二楼会议室 | |
哲学与思想 | 1.论王龙溪的一念工夫 | 陈志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 礼制与规范 | 1.方献夫与「大礼议」之争 | 李耀国(暨南大学古籍所) | |
主持与讲评: | 主持与讲评: | |
铃木史己、张星 | 1.《稽留山人集》初探 | 高静(澳门大学中文系) | 李明、王利 | 1.明代宦官与北京西山寺庙:基于碑刻资料的研究 | 顾韬(北京大学历史系) | |
1.易代故事中的「劝忠」困境──论夏纶的《无瑕璧》 | 陈亮亮(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1.明清以来立嗣的规范与实践 | 史志强(北京大学法学院) | |
1015 – 1030 | 茶叙 | |
1030 – 1215 | 小说与文辞 | 1.《金瓶梅》中「万回老祖」的由来及其意义 | 刘紫云(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人物与历史 | 1.劳堪案始末考 | 江柳青(厦门大学历史系) | |
主持与讲评: | 1.水浒续书的「读法」:以蔡元放对陈忱《水浒后传》的评改为例 | 林成川(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主持与讲评: | 1.惑世诬民?淫纵乱伦?──从李贽案管窥晚明法制 | 李林(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 |
谢隽晔、胡光明 | 1.《老残游记》中的常用词──其历史来源与现代分布的关联 | 铃木史己(京都大学大学院中国语学中国文学专修) | 黄忠鑫、赵思渊 | 1.讲学与教化:以东林书院为中心 | 胡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
1.作为「梨园小说」的《品花宝鉴》文体研究 | 刘汭屿(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1.近代中国新学生群体与国家博弈之探析──以晚清山西争矿运动为例 | 李可(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
1215 – 1330 | 午膳 | |
1330 – 1445 | 知识与时代 | 1. 《重编改正四声全角等子》研究:兼论《四声等子》的形成与谱系 | 萧振豪(京都大学大学院中国语学中国文学专修) | 文学与地域 | 1.家学渊源与姻亲连系:同光体闽派的组织与发展 | 黄小蓉(岭南大学小区学院) | |
主持与讲评: | 主持与讲评: | |
方莲华、许明德 | 1.明武宗形象演变研究——《明武宗实录》与明清载籍的比较 | 朱燕玲(武汉大学国学院) | 杨茜、张春田 | 1.博弈、本事与寄托:《幽兰草》唱和研究 | 张玉龙(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
1.遗民心境的反照──论钱澄之诗中的陶渊明 | 梁树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1.试论清初浙西词人对姜张长调叙事手法的承继与开拓 | 余佳韵(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
1445 – 1500 | 茶叙 | |
1500 – 1615 | 男女的情欲 | 1.明末清初男性文人创作与诠释小青戏曲之矛盾与折衷──以《春波影》、《疗妒羹》、《风流院》为探讨对象 | 吴志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海外的影响 | 1.海外新声──论潘飞声《海山词》 | 林传滨(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
主持与讲评: | 主持与讲评: | |
王怡云、林成川 | 1.孟称舜情正观重探:论《娇红记》中对「魂旦」的塑造与其意蕴 | 胡凯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早川太基、崔文东 | 1.江标旅日及其影响 | 黄政(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
1.人存在的困境:韩邦庆《海上花列传》情节结构中的欲望辩证 | 施晓筠(台湾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 | 1.嘉约翰与广东《小孩月报》钩沉 | 谢隽晔(香港大学中文学院) | |
1615 – 1630 | 茶叙 | |
1630 – 1745 | 世变与反思 | 1.从《西湖扇》中的「写」与「不写」看世变中文人的自我安顿 | 张家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妬妇与贞女 | 1.男女颠倒的时代意义──由《赠书记》到《倒鸳鸯》 | 许明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
主持与讲评: | 主持与讲评: | |
余佳韵、吕家慧 | 1.明遗民诗学视野中的余怀《三吴游览志》 | 陈建男(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刘紫云、段晓琳 | 1.文人、妬妇与教化:《狮吼记》中的雅俗张力 | 吕识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
1.苍凉与决绝:《千忠录》中的历史再现与历史反思 | 崔文东(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1.汪启淑《撷芳集》初探──以贞女卷为核心 | 王怡云(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研究所) | |
1745 – 1800 | 闭幕礼 | |
第三天(11/7) 香港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