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民間文獻與田野工作坊 一、主辦單位:暨南大學歷史系。 二、活動時間:2011年7月16日(六)至7月18日(一)。 三、活動地點:南投縣埔里鎮。 四、研習宗旨: 本計劃強調資料研讀與實地考察的相互配合,因此共分為三個階段依序進行。第一、對考察地現有的相關學術史研究,進行討論與反思。第二、就考察地相關之史料、文獻研讀討論。第三、在具備考察地點相關研究與史料之理解的前提下,進行田野地之考察。本課程亦要求學員務必熟讀大量相關研究與文獻,就各主題進行密集式討論,且在田野進行期間,要求學員研討田野調查之報告。課程進行的同時,由參與人員共同編輯一套系統性之教材,以延續、推廣此研究方法。 五、師資陣容: 鄭振滿: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客座研究員。 李廣健: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主任。 王鴻泰: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合聘教授。 林偉盛: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林蘭芳: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六、研習成員: 組別 報告內容 | 第一組 | 第二組 | 成員 | 張繼瑩 鄭螢憶(組長,政大台史所) 莊景雅(政大台史所) 曾獻緯(政大台史所) | 李朝凱(組長) 張月姝 顏瑞均 張家豪 陳續升(東海社會所) 廖文媛 童袖瑜 | 學術史一 | 伊能嘉矩 | 文史工作者(鄧相揚、簡史朗…等) | 學術史二 | 劉枝萬及臺灣早期研究埔里地區之學者 其他國外學者 | 康豹、邱正略 其他國外學者 | 文獻史料 | 地方志、契約文書 | 地方志、清官員文人遊記 族譜、碑刻、科儀書 |
七、活動行程表 | 7月16日 | 7月17日 | 7月18日 | 8:30~12:00 | 研究回顧討論 (10:00~12:00) | 田野調查(一) 恒吉宮、城隍廟、孔廟 | 田野調查(三) 福同宮、醒靈寺、土地廟 | 12:00~14:00 | 用餐 | 用餐 | 用餐 | 14:00~17:00 | 文獻解讀(一)-官方文集 | 田野調查(二) 天水夫人廟、義民祠、善天寺、醒覺堂 | 綜合討論 | 17:00~19:00 | 用餐 | 用餐 | | 19:00~21:00 | 考文獻解讀(二) -古文書 | 綜合討論 | |
八、研讀資料 (一)研究史回顧 1劉枝萬,《埔里鄉土志稿(一、二)》。 2邱正略,《清代臺灣中部平埔族遷移埔里拓墾之研究》。 3 簡史朗,〈埔社古文書導讀〉收錄《埔社古文書》。 4 鄧相揚,〈水沙連地區的拓墾與邵族的處境〉、《契約文書與社會生活(1600–1900)》,2001年,頁257-298,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眉社群與牛眠山的歷史興替〉,頁1-17。 5 鍾幼蘭,〈平埔族群與埔里盆地—關於開發問題的探討〉,收於劉益昌、潘英海編,《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南投:臺灣省文獻會,頁97-140,1998。 6康豹與邱正略合著,〈鸞務再興—戰後初期埔里地區鸞堂練乩、著書活動〉, 發表於2008年水沙連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暨南國際大學:暨南國 際大學。 (二)史料閱讀 1 劉枝萬 ,《埔里鄉土志稿(一)》附錄古文書,頁 183-212 2 邱正略,《清代臺灣中部平埔族遷移埔里拓墾之研究》,附錄古文書, 頁306-348。 3 閱讀資料一 ,(從鄧傳安到清大租)。 4《水沙連埔社古文書》、《水沙連眉社古文書》【選輯資料,週五前附上】 附註: 1 第一日上午十點開始討論。 2請各位務必熟讀史料、相關研究,地圖、碑刻、部分契約,之後會再寄給 大家。田野地點,若有更動,會再另行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