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序
前言
1.研究回顧
2.口述與文獻資料
3.研究緣起
第一章:1898年前的長洲地方社會
1.方志與碑銘上所見的長洲
2.十九世紀長洲墟經濟狀況一瞥
3.1860 年代後長洲島上的族群
4. 小結
第二章:從地方自治到殖民管治
1.1898-1941 年的長洲地方社會
2.日佔時期的變革
3.戰後初期長洲華商會的發展
4. 二次大戰後的長洲居民協會
5.二戰後殖民政府對長洲地方社會的介入
6.小結
第三章:長洲北帝廟的創建與管理
1. 長洲北帝廟的修建
2.光緒廿九年(1903)重修北帝廟前廣惠潮的關係
3.新界納入港英殖民管治後的長洲地方社會
4.削弱地方社會自治的《華人廟宇條例》
5. 小結
第四章:醮儀的内容與流變
1. 長洲太平清醮起源的傳説
2.從《本洲建醮總簿》看長洲太平清醮的流變
3.醮場的遷移:從東灣到北帝廟康樂場
4. 小结
第五章:從對內的「列聖行香」到對外的「會景巡游」
1.海陸豐的民間傳統——神靈降髓
2.內部的競爭:「走菩薩」
3.在傳统中加添殖民色彩
4. 小结
第六章:建立醮儀以外的「傳統」——搶包山
1.「搶包山」的歷史發展
2.政府對參與建醮社團的管制
3.紥製大包山社團的退出與1978年包山倒塌事件
4. 小結
第七章:回應社會的內在調整
1.因應環境需要的「神功戲」:粵劇與海陸豐戲
2.建醮组織的制度變革
3.小結
第八章:總結
附錄:《本洲建醮總簿(民國四年吉立)》書影
徵引書目
(本資訊經出版方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