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纠纷有解,抑或无解?
——“水政治”视野下新丰坝水利纠纷的历史考察
欧七斤 张爱华
摘要:安徽省泾县新丰坝位于青弋江最大的支流徽水河下游,通过对碑刻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发掘解读,能够呈现新丰坝的历史沿革和丁氏、黄氏、郑氏家族等延续数百年的水利纠纷。纠纷背后是该水利社区内不同家族间围绕与新丰坝水利相关的公共事务表达利益和意志的博弈性活动,可称之为“水政治”。在水政治视野的关照下,在同一水利社区内,水利纠纷从绝对意义上说是无解的,只要水政治在运作,水利各权力主体在博弈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就会借种种机缘释放出来,并且有可能与社区内其他矛盾结合,上升到狭隘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层面,打成一种历史性的死结;但是从相对意义上,水利纠纷又是可以逐一破解的,引入新政治经济学中的“准公共物品”理论,对官方应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认为官方要注意干预用水问题上产生的意识形态上的偏执和纠葛。
关键词:水利纠纷 水政治 准公共物品
原载《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十六卷(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70—185页。
欧七斤、张爱华《水利纠纷有解,抑或无解?——“水政治”视野下新丰坝水利纠纷的历史考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