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透過歷史人類學的角度,利用口述訪談、官方文獻,觀察身處軍事戒嚴體制下的金門社會,深入剖析金門如何在冷戰的地緣政治中被賦予意義;又如何形成舉凡老鼠尾巴、女人身體、乃至於籃球都被納入軍事管制之下、並與現代性的口號掛鉤的社會;以及這些經歷與官方教育,是如何深深影響著金門人看待自己的角度,甚至持續到解嚴後的現在。
目錄
推薦序/江柏煒
中文版序
地圖
第一章 導論:不尋常地方的尋常生活
第一部分 日益增強的地緣政治化
第二章 古寧頭戰役
第三章 戰地政治(1949-1960)
第四章 九三砲戰
第五章 軍事化與金門民防自衛隊(1949-1960)
第六章 八二三砲戰
第二部分 軍事化與地緣政治化的變遷過程
第七章 1960年代:建設為「三民主義模範縣」
第八章 1970年代:戰鬥村與地下金門
第三部分 冷戰時期的生活
第九章 戰地經濟
第十章 女性的生活:軍妓、閱兵及動員型現代化的象徵
第十一章 冷戰的鬼與神
第四部分 去軍事化與後軍事化
第十二章 去軍事化與後軍事化
第十三章 記憶與政治
第十四章 總結:多重邊緣化
附錄
徵引文獻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