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喪禮儀式中的空間象徵、遞變與倫理重整──以三禮書之喪禮空間象徵、轉化為核心進行探討(林素娟) 春秋至兩漢的「兵死」者內涵探究──以葬禮及死者家屬安頓為討論核心(陳炫瑋) 《莊子》書中專家的「身體感」──一箇道家新研究視域的開展(蔡璧名) 魚豢《魏略》的宮闈秘事之敘述傾向──以王沈《魏書》、陳壽《三國志》為參照(陳俊偉) 南朝時期「晚渡北人」的興衰及其原因(呂春盛) 斯文不喪──中古儒學傳統與隋代唐初的政治文化(傅揚) 北宋「李照樂」之論爭與仁宗景祐的政治文化(胡勁茵) 以「詩人」身分力圖恢復──論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一詩之精蘊(黃奕珍) 【問題與討論】 禮儀中的觀念──再論春秋戰國時期普遍流行的靈魂觀(曾龍生) 上博九〈陳公治兵〉綜合研究(高佑仁) 【書評】 評嚴志雄《秋柳的世界——王士禛與清初詩壇側議》(湯志波) 評Paul R. Katz, Religion in China & Its Modern Fate(中國宗教及其當代命運)(盧啟明) 評蔡志祥、韋錦新編《延續與變革:香港社區建醮傳統的民族誌》(洪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