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出版品    書訊   
魯西奇《長江中游的人地關係與地域社會》
  发布时间: 2016-12-06   信息员:   浏览次数:

書名 /魯西奇《長江中游的人地關係與地域社會》 (已閱:156次)

语言/ 中文

作者/ 魯西奇

出版商 / 廈門大學出版社

版次 / 2016年3月第1版

ISBN / 9787561556740

80.00元

內文頁數 /

【目录】

区域历史地理与地域史研究(代序)

一 区域与区域历史地理

二 地方、地域及地方史、地域史

三 区域历史地理与地域史研究相结合

卷一 区域人地关系

“了解之同情”与人地关系演变研究

一 一种研究范式的分析:人地关系演变的“三阶段论”

二 从“了解之同情”到“环境感知”

三 “了解之同情”视野下人地关系的演变

四 余论:理解与评判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

一 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

二 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及其演变过程中诸要素分析

三 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卷二 山区开发与社会

南方山区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空间展布

一 南方山区开发之起步

二 六朝至北宋时期南方山区的持续开发与平稳拓展

三 南宋至明清时期南方山区的全面开发

四 结语与讨论

内地的边缘——明清时期湖北省郧西县地域社会史的初步考察

一 引言:在湖北省的西北角

二 凭城据险:地方行政与军事控制体系的演变

三 “里”与“保(堡)”:乡级组织的演变

四 移民入住及其生计、发展与宗族形态

五 神庙系统与民间信仰的神祇

六 结语

卷三 江汉平原的水利社会

散村的形成及其演变——以江汉平原腹地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为中心

一 问题之提出

二 居于台、墩之上

三 依堤而居

四 江汉平原腹地乡村聚落形态的历时性变化

五 散村之形成与长期延续的根基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里甲制度的实行及其变革

一 明初江汉平原聚落分布与里甲编排

二 河泊所《甲册》的攒造与渔户“业甲”的编排

三 明代江汉平原大部分新垦垸田及垸民未入或未完全纳入版籍

四 明后期的清田与垸田征科

五“按田归垸”与里甲制的变质

六、结语与讨论

湖北省潜江市档案馆藏《太和乡实征底册》的初步研究

一 “实征册”与“实征底册”

二 潜江县征粮“按田归垸”与实征册之使用

三 关于是否严格开展“推收”的问题

四 新立户柱与无产户名之剔除

五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理路

“水利社会”的形成——以明清时期江汉平原的围垸为中心

一 “水利关系”、“水利的社会关系”与“水利社会”

二 “水利关系”的形成:以汉川县南湖垸为例

三 “水利的社会关系”的形成:以垸庙为中心

四 赋役征科系统与水利系统的“叠合”

五 垸与清后期江汉平原“乡团”的编练

六 从“水利关系”、“水利的社会关系”到“水利社会”

附录

台、垸、大堤:江汉平原社会经济区域的形成、发展与组合

“画圈圈”与“走出圈圈”——关于“地域共同体”研究理路的评论与思考

一 “水利共同体”理论及其运用和发展

二 “基层市场社区”理论及其发展

三 “祭祀圈”理论及其局限与修正

四 “走出圈圈”:在民众与王朝国家间建立联系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