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江南三角洲市镇研究》
编者:森正夫
译者:丁韵、胡婧、许金生
校者:范金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内容简介】
过去一千多年来,江南三角洲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其中,江南发达的市镇以及市镇网络的存在,既是江南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又是江南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这种独特现象引发了中国本土及海外几代学人的长期关注。
1988年到1991年间,来自名古屋大学文学部及教养部的6位中国史、地理学学者,对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市镇进行了四次实地调查。调查范围远至上古人类遗迹、生物化石,近及现代村治、工业生产,还包括地形、公共设施、家族、祭祀、信仰、遗产保护、史志编纂等问题。本书就是这六位学者在此次调查基础上,辅以文献资料完成的学术成果的汇编,涉及镇域的形成方式、镇董的作用、居委会的地位、市集的运作、一个市镇的通史,乃至整个江南三角洲的地貌特点。在方法上,这些研究无不体现出时间与空间的互动、田野与文献的对话,也为研究主题与问题意识的跨学科交流提供了范例。
【目录】
序章江南三角洲的市镇(森正夫)
第一章中国江南三角洲的地貌形成与市镇的分布(海津正伦)
第二章朱家角镇史略(森正夫)
第三章清末江南的镇董(稻田清一)
第四章中国的人民调解委员会(高桥芳郎)
第五章上海市周边地区聚落系统的空间结构(林上)
第六章苏州市及周边地区集市的状况(石原润)
市镇研究文献目录
后记
【作者简介】
森正夫,1935年生。名古屋大学、爱知县立大学教授,曾任名古屋大学文学部长、副校长和爱知县立大学校长。长期致力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尤其注重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著有《明代江南土地制度研究》《“地域社会”视野下的明清史研究:以江南和福建为中心》等。
海津正伦,1947年生。历任名古屋大学文学部教授,名古屋大学院环境学研究科教授,奈良大学文学部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东京大学空间情报学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著有《沖積低地の古環境学》,古今書院,1994年;《沖積低地の地形環境学》(合著),古今書院,2012年。
稻田清一,1956年生。历任甲南大学文学部专任讲师,甲南大学文学部教授。著有《太湖流域社会の歴史学的研究》(合著),汲古書院,2007年;《中国農村の信仰と生活—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記録集—》(合著),汲古書院,2008年。
高桥芳郎,本名津田芳郎。高桥为旧姓,也用于笔名。1949年生。历任名古屋大学教养部副教授,北海道大学文学部教授。2009年逝世。著有《宋ー清身分法の研究》,北海道大学出版会,2001年;《宋代中国の法制と社会》,汲古書院,2002年。
林上,1947年生。历任名古屋大学教养部教授,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环境学研究科教授,中部大学文学部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著有《中心地理論研究》,大明堂,1986年;《現代都市地理学》,原書房,2012年。
石原润,1939年生。历任名古屋大学文学部教授,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奈良大学文学部教授,奈良大学校长。著有《定期市の研究:機能と構造》,名古屋大学出版会,1987年:《農村空間の研究》上、下,大明堂,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