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學會研討會
7月15日下午14:00—15:15 开幕式
15:15—15:40 与会代表合影
发言人:
1. 薄音湖:明代蒙古的成吉思汗祭祀
2. 王振忠:试论晚明的“黄白游”
3. 李焯然:帝王师:刘基的治国理念
4. 俞美玉:论刘基的诚与德——刘基的“三不朽”之二:所立之德
5. 松浦章:试论成化二十二年苏门答腊国使节
6. 李俊甲:四川民间传说中的明末淸初四川社会与张献忠
7. 林宜蓉:《梦兆示真意—由明中叶《状元图考》与《明鼎甲征信录》探讨“功名前定说”之文化建构》
8. 陈美兰:郝敬礼学思想探微
第一组(政治史)分组安排
(每人发言不超过10分钟,剩余时间自由讨论)
7月17日 第一场 8:30—9:45 主持:柏 桦
1. 万 明:诏令
2. 赵轶峰:明中前期的即位诏
3. 赵中男:朱高炽辅政集团的形成及其作用
4. 吴 琦:“乞休”与“挂冠”——晚明弃官现象与政治文化嬗变
5. 李为香:廷杖——明代士人公开处罚仪式
6. 周红梅:明朝封藩钟祥刍议
9:45—10:00 茶歇
第二场 10:00—11:30 主持:赵轶峰
1. 周致元:明世宗朝的弭灾修省活动
2. 卢 伟:浅析“大礼议”对明中后期的影响
3. 杨 吟:嘉靖朝二王并封时期的礼秩争议
4. 陈时龙:万历张府抄家事述微——以丘橓《望京楼遗稿》为主要史料
5. 陈 莉:浅析万历新政对万历一朝的影响
6. 岳天雷:张居正与“王大臣案”——兼论道德评判的必要性
7. 张学亮:明代嘉隆万时期时代特征与士大夫群体事功机遇论析
下午第一场14:30—16:00 主持:邱澎生
1. 吕士朋:崇祯初年钱谦益事件与东林内阁的瓦解
2. 林延清:明朝后妃的历史作用
3. 程彩霞:明代宫廷“后弱妃强”的关系格局及其影响探析
4. 郭培贵:明代进士平均中式年龄与出身考述
5. 土屋悠子:论明代科举“在京应试”特权
6. 李 媛:明代皇帝的修省与罪己
7. 原瑞琴:从《大明会典》看明代科道官职务犯罪的防范
16:00—16:20 茶歇
第二场16:20—17:30 主持: 邱仲麟
1. 邱澎生:由《珥笔肯綮》看晚明的经济讼案
2. 柏 桦:洪武年间《大明律》编纂与适用
3. 徐晓庄:《大明律》与明代行政法律制度
4. 唐立宗:明初浙江矿盗事件与善后措施
5. 罗晓翔:从刘世延案看明末南京的治安管理与司法制度
6. 孔 颖:明朝刑狱的域外形象研究
7月18日上午 8:30—10:00 主持:郭培贵
1. 邱仲麟:明代宮女的采选与放出
2. 朱子彦:明代宫殉制度探究
3. 王 剑:明懿文太子祭典逾制考论
4. 田 冰:明代官员谥法述论
5. 马福贞:明代中央派出机构研究
6. 鞠明库:试论灾害在明代政治中的角色与作用
第二组(经济、社会、历史地理)分组安排
(每人发言不超过10分钟)
7月17日 第一场 8:30—9:45 主持:张民服
1.林金树:关于当前明代经济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高寿仙:从禁地到利薮:权力经济下的明代西山煤炭开采
3.罗冬阳:两淮盐政变迁中的国家、资本与市场:1522-1644
4. 曾美芳:从海瑞《兴革条例》谈明代的县级财政运作
5.李绍强:论明代山东的土贡制度
6.阿 风:明代徽州宗族墓产的管理与拟制黄册户名的设立——以《歙西溪南吴氏先茔志》为中心
9:45—10:00 茶歇
第二场 10:00—11:30 主持:牛建强
1. 李龙潜:明代修建郡县城池的几个问题
2. 原祖杰:印刷出版业与晚明的消费文化
3. 张献忠:明代书商的市场意识和竞争策略
4. 徐春燕:明清时期河南的商业与会馆
5. 李俊丽:明清时期漕船的趱运
6. 张艳芳:明代管河郎中考略
下午 第一场14:30—16:00 主持:罗冬阳
1. 张显清:应从整体上综合考察晚明社会变化
2. 张民服:试论明代中原经济与人口发展
3. 王 波:《金瓶梅》中的明后期商人、商品和商业经营
4. 连启元:儒商之外:从汪道昆《儒侠传》看徽商与侠义精神
5. 赵克生:从“木铎宣诵”到“乡约会讲”:明代地方社会的圣谕宣讲
6. 吴才茂:从民间文书看明清以来清水江下游地区民众华夏世胄身份的构建
7. 胡铁球:明清保歇制度初探——以县域“保歇”为例
16:00—16:20 茶歇
第二场16:20—17:30 主持:连启元
1.牛建强:明代后期河南基层社会状况分析——围绕《大明官制大全》的资料
2.王绍欣:谁是族人:宗族建构与族界变迁——以山西闻喜西董董氏为个案的考察
3.王泉伟:论明代州县的幕官与幕宾
4.张士尊:明代辽东文化结构研究
5.赵秀丽:挣脱镣铐舞蹈:以明代妒妇悍妇为例的考察
6.徐 林:明代素食主义初探
7月18日上午 8:30—10:00 主持:李俊甲
1.何宝善:略论明代长城敌台与边墙相对位置的变化
2.孙靖国:明代雁北地区城堡的职能、选址与归宿
3.李新贵:明代陕西茶马互市时空变化的地理分析
4.刘汛涛:蓟镇/松亭关
5.刘明杉:明初国家祭祀用瓷的器型、釉色及功能
6.王丽梅:万贵妃墓与后宫专宠
7. 姚丽荣:明十三陵的建筑与雕刻艺术
第三组(中外关系、军事、人物)发言安排
(每人发言不超过10分钟)
7月17日 第一场 8:30—9:45 主持: 陈宝良
1. 南炳文:明太祖对待南海周边诸国政策初探
2. 庞乃明:试论晚明外交中的“佛郎机情结”
3. 范金民:日本使者眼中的明后期社会风情——策彦周良《入明记》初解
4. 刘晓东:谢杰与《虔台倭纂》的形成
5. 郑洁西:16世纪末的日本侵略朝鲜战争和万历明朝的丰臣秀吉认识
6. 邓国亮:黎澄与《南翁梦录》
9:45—10:00 茶歇
第二场 10:00—11:30 主持: 刘晓东
1. 何伟杰:明代澳门的全球史角色
2. 汪义正:元代跨海用兵为郑和下西洋铺路
3. 郭 渊:从郑和下西洋看中国对南海的经略
4. 陈志刚:明朝在朝鲜之役前后的军事情报活动论析
5. 金英淑:天启年间的中国社会和朝鲜使臣的外交活动-以朝天录的分析为中心
6. 袁晓春:高丽使节郑梦周在明朝登州地区活动考略
7. 张晓明:朝鲜使臣视角下的明代辽东社会民俗——以《燕行录》记载为中心
下午第一场14:30—16:00 主持:奇文瑛
1. 陈宝良:明代的文武关系及其演变
2. 刘婷玉:武将、边区与明代东南族群
3. 何淑宜:万历年间播州地界纠纷及其相关问题
4. 刘利平:明万历“播州之役”军费考
5. 沈一民:1645年江阴守城战中清军主力考
6. 刘中平:弘光政权内部党争对“四镇”的影响
16:00—16:20 茶歇
第二场16:20—17:30 主持:何淑宜
1. 奇文瑛:论辽东都司自在州的南迁及其变化
2. 刘祥学:明代驯象卫考论
3. 杨海英:山阴将吴宗道的浮沉启示录
4. 肖立军:明代天津三卫屯所与本卫关系初探
5. 赵现海:明代九边巡抚制度
6. 段建宏:农民起义的再评价:以明末山西为例进行考察
7月18日上午8:30——10:00 主持:肖立军
1. 陈 琳:朱元璋出生地考辩
2. 周钰雯:朱元璋的驭将之道
3. 吴德义:明代建文帝形象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探析
4. 齐 畅:明永乐朝的军功宦官—以刘氏兄弟为中心
5. 何歌劲:明镇远侯顾氏先世、迁居、递传、封赠、封树史事考
第四组(思想文化、文献)发言安排
(每人发言不超过12分钟)
7月17日 第一场 8:30—9:45 主持:钱茂伟
1. 朱 鸿:亡国遗恨与盛世恩波——清康熙年间的明陵寝著述与书写
2. 蒋明宏:思想的力量:东林学风嬗变与明以降东南社会的变迁路径
3. 夏维中:试论明清之际士人评价之复杂性——以宜兴亳村陈于泰先生为例
4. 秦海滢:虚与实:士人价值观念在宗教空间的构造——以明清山东士人为例
5. 刘 勇:晚明的荐贤、征聘与士人的出处考虑——以邓元锡为中心
9:45—10:00 茶歇
第二场 10:00—11:30 主持: 林丽月
1.何威萱:黄宗羲对明儒文字把握的偏失──以《明儒学案》魏校部分为例
2.朱 冶:明儒蔡清《四书蒙引》对官定《四书大全》的修订
3.吴兆豐:明成弘年间士大夫对内书堂的观感和态度
4.陈国儒:《李贽与< 易经>》
5.陈冠华:南京时期的吕柟
6.陈健成:《明儒学案‧河东学案》考论
下午第一场14:30—16:00 主持:夏维中
1. 方志远:泰州学派王艮“艮”字读音辨
2. 林宜蓉:梦兆示真意——由明中叶《状元图考》与《明鼎甲征信录》探讨“功名前定说”之文化建构
3. 李新峰:再论俞本《纪事录》的史料价值
4. 衣若兰:为妇女“留名”──明清有关女性传主书法之议
5. 解 扬:晚明经世类书编纂的实用追求——以冯琦(1558—1603)《经济类编》为中心
6. 李季琨:张燧及其《千百年眼》
16:00—16:20 茶歇
第二场16:20—17:30 主持:朱 鸿
1. 王德毅:明初官修《元史》述评
2. 钱茂伟:《明史》万稿与王稿的异同:以类传为中心的思考
3. 展龙:万斯同《明史》“论赞”的史学价值与理论意义——兼与张廷玉《明史》“论赞”之比较
4. 林丽月:乡关何处:晚明江南士人与地方志的纂修
5. 卢志虹:才女汪端(1793-1839)笔下的明人世界
7月18日上午 8:30—10:00 主持:李新峰
1. 陈支平:新发现明代太监石料释考
2. 杨艳秋:明代周礼学概述
3. 曹江红:明清易代之际私撰明史风气的兴起及其消退
4. 何朝晖:俞安期及其《唐类函》
5. 章宏伟:明代版画研究的几个问题
6. 汪 润:从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看明代区域史研究的发展
第五组(刘基专题)发言安排
(每人发言不超过12分钟)
7月17日 第一场 8:30—9:45 主持:俞美玉
1. 谢贵安:《明实录》中刘基形象试析
2. 郑任钊:刘基春秋学思想管窥
3. 晁中辰:也谈刘基《郁离子》书名的取意
4. 夏咸淳: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之光——刘基《郁离子•天地之盗》疏讲
5. 王伟凯:论《郁离子》中的生活思想
6. 李向荣:《郁离子》与廉政思想
9:45—10:00 茶歇
第二场 10:00—11:30 主持:晁中辰
1. 马骊:明太祖与刘基
2. 李渡:刘基与明初政治
3. 彭勇:刘基“密奏立军卫法”辨疑
4. 滕新才:君臣同赋平蜀颂——从朱元璋、刘基赋看明朝灭夏战争
5. 吴仁安:明代温州地区一个与朱明皇朝相始终的江南望族:明朝开国元勋“诚意伯”刘基家族史述略
6. 陈守文、胡允革:王佐式军师,帝师级谋略家——再论刘基历史地位和作用
下午第一场14:30—16:00 主持: 彭 勇
1. 周 群:试论刘基的文学思想
2. 李德楠:刘基《南旺守闸诗》考略
3. 魏 青:刘基诗的风格及其时代意义
4. 陈守文、胡允革:刘基“耻商贩”思想解读及其历史局限性分析
5. 潘猛补:刘基交游考
6. 刘泽群:刘基身后事初探
16:00—16:20 茶歇
第二场16:20—17:30 主持:谢贵安
1. 江心力:刘基对儒学的反思析论
2. 沈智毅:析刘基的儒道观——从“入世”“出事”看一代人豪的人生选择
3. 陈伟华:刘基民本思想研究
4. 余同元:刘基堪舆思想诠释
5. 张宏敏:刘基廉政思想研究
7月18日上午 8:30—10:00 主持:张兆裕
1. 王雪华:刘基所任官职对其事业的影响
2. 向阳鸣:刘基与南京的明故宫和明孝陵
3. 孙祥宽:刘基谏止营建中都的前前后后
4. 留葆祺:刘基一生谜团串解
5. 陈碎雷:借“刘基诚信文化”惩“高校学术造假”
6. 全淳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