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课程大纲(修订版)
黄向春
第一篇导论:何谓“民族史”
1、中国的“民族史”如何成为“学术”与“问题”?
2、中国民族史诸“模型”
3、民族史的宏观空间与时间
4、作为整体的“中国民族史”三个层次的内涵
第二篇从“华夷之辨”到“华夷之变”
1、“五方”:结构与历史
2、华夷史观:“文化(主义)”抑或“地理(主义)”?
3、中国历史上的“我者”与“他者”
4、“华”与“汉”:谁是“汉人”?
第三篇民族史与区域社会文化史
1、“东南”历史上的“非我族类”
2、宗教、礼仪与族群文化的层累
3、生态、认同与地域社会的构造
4、从“南岛”到“全球化”
第四篇“周边”、“中心”与“中间”
1、谁的“西南”?
2、“中心”的象征与“边缘”的叙事
3、在多“中心”之间寻找“中间”
4、“西南”与东南亚及南亚:民族史与政治-人文类型
第五篇民族史、民族主义与文明进程
1、北方民族史的多线脉络
2、王朝、民族与文明形态:“渗透”与“征服”
3、从女真到清到满族:新清史的视野
4、建构“国族”:近代民族主义与民族史的话语
第六篇小结:“民族史”是一种怎样的“历史”?
1、民族史诸“范式”及视角转换
2、从“华/夷”到“文/野”:中国民族史与“ethnohistory”
3、民族史的“事实”、“话语”与“心性”
4、民族史与人类学的认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