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議程
(一)開幕式暨主題演講(22日08:20-10:00)
主持人:彭南生(華中師範大學科研部部長)
歡迎辭:馬 敏(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主題演講:
1.李伯重(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題目:中國的早期“資訊革命”:明清商業資訊傳播方式的創新
2.馬 敏(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題目:全球化與中國近代商會研究
3.劉 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嘉庚講席教授)
題目:跨國網路、全球治理、華商組織:理論與實證的初步分析
4.魏明孔(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題目:從山陝會館碑文•碑陰看清代工匠地位及報酬
5.張忠民(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題目:20世紀50年代中國商人及商人組織的終結
(二)分組報告
第1組(22日上午10:20-12:00)
主持人:李培德
報告人
| 論文題目
| 評論人
| 李玉
(南京大學)
| 晚清關於公司制的認識演進——基於改良派人士的考察
| 何平
(中國人民大學)
| 蘇基朗
(香港科技大學)
| 近代中日移植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的比較:公司法董事誠信條款及明治金港堂與民初商務印書館的相關公司章程
| 周琳
(四川大學)
| 產何以存?——清代《巴縣檔案》中的行幫共產糾紛
| 付海晏
(華中師範大學)
| 封越健
(中國社會科學院)
| 試析中國近代合夥企業的融資活動
|
第2組(22日下午14:20-16:00)
主持人:熊遠報
報告人
| 論文題目
| 評論人
| 何平
(中國人民大學)
| 清代財政與貨幣問題研究的新取向
| 張徐樂
(復旦大學)
| 張侃
(廈門大學)
| 民國時期的跨界商人、地方財政與中日關係——以福建省政府借款為中心
| 劉增合
(暨南大學)
| 濟急與應變:咸豐初年清廷軍費籌解
| 李玉
(南京大學)
| 魏文享
(華中師範大學)
| 華洋如何同稅?——1936年前後所得稅開徵中的外僑納稅問題
|
第3組(22日下午16:20-18:00)
主持人:蘇基朗
報告人
| 論文題目
| 評論人
| 王玉茹
(南開大學)
| 近代中國國內匯兌市場初探
| 封越健
(上海社會科學院)
| 張徐樂
(復旦大學)
| 上海解放後第一例金融業刑事案件述評——兼論敦裕錢莊的清理
| 王天根
(安徽大學)
| 在場與追憶:中外開平礦務糾紛緣起
探析
| 任放
(武漢大學)
| 朱德新
(澳門理工學院)
| 氣候異常與民生——以新中國成立後澳門市場蔬菜價格波動為例(1950—1980)
|
第4組(23日上午8:20-10:00)
主持人:魏明孔
報告人
| 論文題目
| 評論人
| 熊遠報
(早稻田大學)
| 網路、市場與交易成本——以明清時代北京的歙縣會館為中心
| 張忠民
(上海社會科學院)
| 任放
(武漢大學)
| 近代兩湖地區的市場體系
| 韓長青
(華東師範大學)
| 中國與1944年國際通商會議
| 李培德
(香港大學)
| Huw Bowen
(Swansea University)
| The East India Company, Asia, and the making of the British economy, 1750-1830
|
第5組(23日上午10:20-12:00)
主持人:王玉茹
報告人
| 論文題目
| 評論人
| 李培德
(香港大學)
| 香港華商馬敘朝的商業網絡和對資本的運用(1900s-40s)
| 魏文享
(華中師範大學)
| 葉興建
(廈門大學)
| 海外華商文化的演變
——以馬來西亞華商為例
| 付海晏
(華中師範大學)
| 晚清海外中華總商會初探
| 劉增合
(暨南大學)
| 水海剛
(廈門大學)
| 海外華商社團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
——以閩粵為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