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幕 式 (11月1日8:30~9:40)
主 持 人:余新忠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常建华教授致开幕辞
特别演讲:
常建华:清中叶山西的日常生活——以118件嘉庆朝刑科题本为基本资料
李长莉:晚清“洋货流行”与消费风气演变
张艺曦:心学家画像在明代的流行及其作用──以阳明画像为主的讨论
余新忠:个人•地方•全面史——以族人法云和尚为个案的思考
合影留念 (9:40~10:00)
一、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11月1日10:00~11:45)
主持人:吴 琦
阎爱民:汉画像石中的夫妻生活图像
评论人:王力平
王力平:唐代并州的妒女祠与妒女崇拜
评论人:阎爱民
夏 炎:唐后期北方士人礼物馈赠中的南方风物与南北文化整合
评论人:万晋
万 晋:安史之乱后的洛阳士人居住与生活常态——以私家园林为视角
评论人:夏炎
耿 超:河北地区宋代墓葬与日常生活研究
评论人:于薇
姚 旸:从《清仪阁藏古器物文》看清代中期江南民间收藏生活
评论人:张传勇
午 餐(谊园中餐厅 12:00)
二、生计模式与地方社会(11月1日14:00~15:45)
主持人:王善军
徐 斌:明清两湖水域所有权变迁与水上社会
评论人:张艺曦
田 宓:民国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地方动乱与聚落形态
评论人:陈新立
陈新立:清代鄂西南山区生境、山民生计与山区社会
评论人:田宓
谢宏维:矿工的日常生活与近代中国政治:以萍乡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为中心
评论人:王广义
王广义:合与分:家庭、家族、宗族——基于近代中国东北乡村家族共同体探析
评论人:谢宏维
茶 歇(15:45~16:00)
三、礼仪与生活(11月1日16:00~17:30)
主持人:王力平
吴 琦:晚明乡宦与乡评的互动及其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
评论人:张佳
张 佳:塑造正统:洪武时期的胡服禁革
评论人:吴琦
王洪兵:敬天勤民:清前期皇帝的农耕活动与耕耤仪式
评论人:潘洪钢
潘洪钢:清代旗员与武职不准乘轿规制述略
评论人:王洪兵
郑 莉:海外移民与侨乡传统再造:兴化九鲤洞的坛班持戒仪式
评论人:徐斌
晚 餐(爱大会馆中餐厅 18:00)
四、城市与聚落生活(11月2日8:30~9:45)
主持人:阎爱民
罗艳春:明清湘鄂赣交边山区的聚落与人群——万载黎源忠义祠碑刻的初步解读
评论人:赵树国
赵树国:“动”、“静”之间:明清鲁中乡村士人的日常生活
——以《醒世姻缘传》、《聊斋志异》等为中心的考察
评论人:罗艳春
黄阿明:彭定求晚年的闲居生活世界
评论人:张仲民
张仲民:“卫生”的商业建构——以晚清报刊广告为中心
评论人:黄阿明
张 忠:戏院还是戏园:民国北京传统娱乐公共空间的更新
评论人:郭玉峰
茶 歇(9:45~10:00)
五、乡族社会与地方生活(11月2日10:00~11:45)
主持人:张仲民
章 毅:《汪氏渊源录》与元代徽州地方精英网络
评论人:廖华生
廖华生:因财失义:对《何鸿柏财产纠纷史料》的解读
评论人:章毅
杜树海:宋末至明初中国南方边界的生长
——以广西左江上游土酋势力的动向及其祖先叙事的创制为例
评论人:李平亮
李平亮:清至民国初期江西的“义图制”
评论人:杜树海
张 建:夷夏之间:直隶河间府达官军的浮沉变迁
评论人:申红星
午 餐(谊园中餐厅 12:00)
六、日常生活史的理论与实践(11月2日14:00~15:15)
主持人:潘洪钢
邹 怡:史学史的再梳理:目的、对象与方法
评论人:代洪亮
代洪亮:文化与日常:日常生活研究的发展与挑战
评论人:邹怡
申红星:清早期豫北士人日常生活与地方社会
评论人:张建
郭玉峰:生活史视野下的清代家族婚姻、生育行为
——以曾氏族人的家书、日记资料为中心
评论人:张忠
许哲娜:缔造“花茶时代”——清末以来花茶生产与消费初探
评论人:于秀萍
茶 歇(15:15~15:30)
七、多角度看生活史(11月2日15:30~17:00)
主持人:谢宏维
王善军:辽代族际婚研究
评论人:刁培俊
刁培俊、王艺洁:孝道与纲常的悖逆:北宋女子“夫死从子”规范的践行
评论人:王善军
张传勇:送死:清儒许楹的生平与丧葬活动
评论人:姚旸
于秀萍:明清以来的北方武术发展述略——以河北沧州回族李氏“六合门”为例的历史考察
评论人:许哲娜
于 薇:两周时期汾水流域与汉水流域的地名重名现象
评论人:耿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