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坛 议 程
一、开幕式
时 间: 8月23日上午09:00~10:00
地 点: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邵逸夫楼三层学术报告厅
二、第一场大会发言
时 间:10:20~11:40(每人10分钟)
主持人:贾磊磊 点评人:张 帆
发言人:
汪毅夫:中华文化的力量
王耀华:“求同存异”与“聚同化异”
杨 渡: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李永萍:一带一路的文创策略
杨开煌:“一带一路”中“一路”之软实力初探
田 青: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
谢大宁:台湾历史课纲问题的未来
三、第二场大会发言
时 间:8月23日下午14:30~16:10 (每人10分钟)
地 点:酒店6层海风厅
主持人:郑家建 点评人:谢大宁
发言人:
欧建平:台湾舞蹈学子在内地发展的研究报告
朱双一:从“日据”和“日治”之争谈“皇民史观”的荒谬性
邱坤良:两岸文创产业的交流
胡惠林: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回顾与展望
陈清河:政治传播架构下的文化政策议题塑造与反思
严安林: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省思与建议
陈 耕:海丝文化——概念与范畴初探
刘登翰:海上丝绸之路、海丝文化与闽南
谢必震:论历史教科书编写对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性
16:10~16:30 会中休息
四、第三场大会发言
时 间:下午16:30~18:10 (每人10分钟)
主持人:刘国深 点评人:谢必震
发言人:
杨幽燕:论两岸文教交流的现状与发展
华志豪:两岸文化交流 从相互理解做起
张华荣:两岸文化交流热中的冷思考
卢国屏:两岸文化交流摩擦与展望
蔡欣欣:当代两岸戏曲交流的回顾与展望
沈 冬:家在山那边─周蓝萍音乐作品里的中国情结
吴文科:资讯不畅:影响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主要问题——以曲艺交流为例
陈春霖:两岸公共文化服务的合作与展望
管 宁: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空间艺术:台湾经验与启示
8月24日上午
一、两岸文化交流论坛(上半场)
时 间:上午08:30~10:00(每人10分钟)
地 点:酒店4层知明厅
主持人:黄秀婉 点评人:陈武元
发言人:
刘 托:民间营造技艺保护的途径
陈桂清:浅析当前两岸文化交流的主要问题及解决之道
郑长铃、王巨川: 慎终追远•文化脉动——构建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精神家园
石东坡:试论健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机制及其法制化
曾学文:合作——两岸文化交流拓展与深化的重要途径
黄幸寓:两岸公共文化服务的合作与发展架构——以台湾公共文化服务的合作与发展为例
李诠林:以两岸公共文化服务的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林 艺:两岸原住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合作与发展
10:00~10:20 会中休息
两岸文化交流论坛(下半场)
时 间: 10:20~11:50(每人10分钟)
主持人:蔡欣欣 点评人:宋宝珍
发言人:
刘 藩:论两岸电影产业合作与华语电影品质提升
颜纯钧:互文的时代――海峡两岸电影交流的一道景观
王景贤:视角朝下:拓展两岸民间深度交流
王 琼:发挥NGO优势推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位置变动)
张敬华:两岸文化产业布局中网络游戏的发展及未来
黄秀婉:两岸音乐教育的交流与深化——四十余载的音乐教学与实践经验
林幸慧:关于两岸传统表演艺术交流的几点思考
邓允光:文化融合与心灵契合
二、闽南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上半场)
地 点:酒店4层行笃厅
时 间: 08:30~10:00(每人10分钟)
主持人:刘传标 点评人:史秋衡
发言人:
潘皇龙:台湾作曲家的“闽南文化”现象和国际重要交流管道与经验
吕锤宽:泉州弦管所见海上丝绸之路遗迹
曾宪林:两岸南音本体音乐分析方法比较
游素凰:谈闽南文化瑰宝——台湾“本地歌子”之现状
陈新凤:闽台戏曲“顺口溜”的音乐人文内涵
陈泽平:闽方言、闽官话与闽白话
陈荣岚:闽台方言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
林晶、吴光辉:海上丝路与妈祖信仰——以日本长崎的妈祖文化为研究对象
10:00~10:20 会中休息
闽南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下半场)
时 间 :10:20~11:50 (每人10分钟)
主持人:谢文哲 点评人:杨开煌
发言人:
刘传标:加强闽台血缘文化交流的思考
黄韵如: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的闽南文化发展:过去、现在与未来
郑 云:试论月港兴起对漳州窑业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江智猛:打响月港品牌,积极融入海丝建设大局
林小芳:试论明代漳州月港在海内外贸易交流中的地位
黄乃江:连横在福建的交游活动及其所受影响
吴巍巍:闽台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刍议
袁勇麟:以全局观的视角建立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网络
三、台湾研究论坛(上半场)
地 点:酒店16层广益厅
时 间: 08:30~10:00(每人10分钟)
主持人:蒋小波 点评人:刘小新
发言人:
朱立立:殖民体制下的“台湾民族主义”
郭小利:两岸小学音乐教材之比较——以人教版和康轩版为例
巴奈•母路:阿美族里漏社Sikawasay(祭师)身体律动之文化意涵
黄服赐:民间非遗组织与地方政府部门共生共荣之研究:以台南市南管“振声社”与“南声社”为例
翁玮鸿:台湾道教仪式中的喜剧:以《挑经》中雷有声为中心
赵书峰:战后台湾国语流行歌曲唱片下的传奇
简逸光:福建经学家与台湾经学关系探析——以《易》学为例
10:00~10:20 会中休息
台湾研究论坛(下半场)
时 间: 10:20~11:50(每人10分钟)
主持人:朱立立 点评人:巴奈·母路
发言人:
黄炳煌:谈台湾闽南语的美与优
蒋小波:《出岛日志》所涉台湾及明郑史料初探
张祖群:文化变迁视野下中外2个“陕西村”比较——“我者”?还是“他者”?
宋宝珍:姚一苇戏剧创作中的“X情结”
刘小新:《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知识社群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
刘相平: 台湾历史课纲微调争议案评析
林升梁:报业解禁以来(1988~2013)《联合报》广告表层内容变迁研究
四、青年论坛(上半场)
地 点:酒店6层海风厅
时 间: 08:30~10:00(每人10分钟)
主持人:郑碧强 点评人:尚光一
发言人:
李致伟:两岸非遗交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陈建芳:喧嚣与狂欢——台湾新乡土小说中的民间文化风景
徐伟轩:金门风狮爷形象及功能演变略考
王秀伟:台湾地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艺术授权路径及其启示
严永福:60年来海峡两岸歌仔戏研究述略
简贵灯:日本人对台湾戏曲研究的初涉及台湾戏曲课程的初设
李湖江:海峡两岸佛教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理路
10:00~10:20 会中休息
青年论坛(下半场)
时 间: 10:20~11:40(每人10分钟)
主持人:李湖江 点评人:李诠林
发言人:
李曙霞: 文化融合与区域共赢:闽南文化呼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复兴
尚光一: 两岸出版集群:民间文化交流新载体
庄恒恺: 寄托愿望:闽台传统社会的生育与保育巫术
黄后杰: 闽台动漫产业合作刍议
陈晓晓: 福建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合发展之探讨
康兰平: 两岸民间调解制度研究——以法律文化为视角
郑维宇、郭光明:台湾高中历史“103课纲”的微调及启示
五、论坛闭幕式
时间:11:50~12:10
地点:酒店6层海风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