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日(星期六)
|
08:40
-
09:00
| 報到
|
09:00
-
09:20
| 開幕式、大會合影
|
專題演講(一)
場地:第一視聽室
主持人:王秋桂 教授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
|
時間
| 演講者
| 題目
|
09:20
-
10:10
(50分鐘)
| 劉翠溶
中研院院士
| 探索金門的永續發展
|
10:10
-
11:00
(50分鐘)
| 陳支平
廈門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明清以來金門「被動寇亂」的歷史反思
|
11:00 - 11:10 休息 (10分鐘)
|
第一場:島嶼環境的生物多樣性(一)
場地:第一視聽室
主持人:袁孝維 教授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
時間
| 編號
| 發表者
| 題目
| 評論人
|
11:10
-
12:30
(80分鐘)
| 1-1
| 丁宗蘇
臺灣大學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 金門陸域生物多樣性的特色與角色
| 袁孝維
臺灣大學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
王力平
羽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
|
1-2
| 林秀瑾
台灣中山大學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
| 從台灣鄰近海域文昌魚之資源現況,評估沿岸開發對底棲生物的影響
| 邵廣昭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兼執行長
|
12:30 - 13:30 午餐、休息 (60分鐘)
|
專題演講(二)
場地:第一視聽室
主持人:陳國棟 教授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時間
| 演講者
| 題目
|
13:30
-
14:20
(50分鐘)
| 宋怡明(Michael Szonyi)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
教授
| 金門的歷史,東亞的未來
|
14:20
-
15:10
(50分鐘)
| 川島真
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 從日文資料來看的日據時期金門
|
15:10 - 15:30 休息 (20分鐘)
|
第二場 (場次A):島嶼環境的生物多樣性(二)
場地:第一視聽室
主持人:邵廣昭 教授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兼執行長
|
時間
| 編號
| 發表者
| 題目
| 評論人
|
15:30
-
17:30
(120分)
| 2A-1
| 李玲玲
臺灣大學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 金門歐亞水獺保育的挑戰與契機
| 金仕謙
台北巿立動物園園長
|
李芃、阮仲豪、吳松霖
臺北市立動物園
|
2A-2
| 呂福原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
張坤城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 金門地區植物多樣性及外來植物對原生植物之衝擊研究
| 呂金誠
中興大學
森林學系教授
|
2A-3
| 陳義雄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兼副研發長暨海生所所長
| 金門地區淡水魚類資源多樣性現況及生態保育
| 鍾立偉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
農林科科長
|
第二場 (場次B):發展衝擊下的保育與保存
場地:第二視聽室
主持人:蘇淑娟 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
時間
| 編號
| 發表者
| 題目
| 評論人
|
15:30
-
17:30
(120分鐘)
| 2B-1
| 劉剛
沖縄大學人文國際交流處教授
| 保護和發展:金門國家公園與西雙版納國家保護區的類似性和可能性比較
| 倪進誠
新竹教育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教授
|
2B-2
| 蔡慧敏
臺灣師範大學
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 「積漸所至」:厚植歷史生態資本、建構健康韌性島嶼 — 期許歷史金門之跨世代責任
| 蔡厚男
金門大學
都市計畫與景觀學系教授
|
2B-3
| 劉華嶽
金門大學建築學系
教授
| 從冷戰過去
探討低碳未來的金門
| 林俊全
台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
17:30 - 20:30 晚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