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 报告人
| 题目
| 评议人
|
第一场 A组(11月9日,10:00-11:40)
|
张静
| 韩策
| 辛丑乡会试展期之争与科举改章的走向
| 陈玥
|
陈玥
| 辛亥前后的地权变革——以武昌余家湖案为例
| 耿密
|
耿密
| 辛亥鼎革后晚清士人心态之比较——以《恽毓鼎澄斋日记》、《退想斋日记》为中心
| 韩策
|
第一场 B组(11月9日,10:00-11:40)
|
左世元
| 彭春凌
| 康有为、李炳宪交往和思想关系论考——兼及民初孔教运动跨越中韩之传播与取向问题
| 兰梁斌
|
兰梁斌
| 试论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内涵与成就
| 汤黎
|
汤黎
| 革命与学术:《国粹学报》的救国理念
| 周晓博
|
周晓博
| 康有为《攻日策》思想来源考述
| 彭春凌
|
午餐(12:00)
|
第二场 A组(11月9日,14:00-15:40)
|
冯琳
| 刘元
| 天主教与新教之争?地方社会之争?——以广东地区两起教案为中心的研究
| 赵诺
|
赵诺
| 抗战初中共地方干部群体内部的“土客问题”:以太行根据地为中心的讨论
| 吴敏超
|
吴敏超
| 抗日战争与华侨社会的演变
| 赵庆云
|
赵庆云
| 1950年代国共两党对新西兰华侨的争夺
| 刘元
|
第二场 B组(11月9日,14:00-15:40)
|
袁咏红
| 方秋梅
| “二次革命”以后上海商界的拥武诉求论析——兼及近代中国商团整体研究
| 左世元
|
左世元
| 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案新探
| 李珊
|
李珊
| 帝国的“慷慨之举”——华盛顿会议之际英国交还威海卫决策过程探析
| 侯中军
|
侯中军
| 英国与国民政府的战后处置计划兼及台湾问题(1941-1943)——以英方外交决策与报告为中心
| 方秋梅
|
休息(15:40-16:00)
|
第三场 A组(11月9日,16:00-17:40)
|
沈巍
| 张建
| 清代沧州驻防的设立、本地化与覆灭
| 云妍
|
云妍
| 清代官绅上层家庭资产的一般组合与模式
| 田牛
|
田牛
| 晚清通货膨胀区域性与层级性问题研究
| 陈凌菡
|
陈凌菡
| 走向复辟的前奏——一个在沪日本报人对民国二年的观察与思考
| 张建
|
第三场 B组(11月9日,16:00-17:40)
|
郭辉
| 雷平
| 孙章交谊与辛亥革命
| 马瑞
|
马瑞
| 刘青霞与河南辛亥革命
| 李志毓
|
李志毓
| 策略、思想、路线斗争——关于“国民党左派”的再思考(1924-1931)
| 张志勇
|
张志勇
| “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抗日思想研究
| 雷平
|
晚餐(18:00)
|
第四场 A组(11月10日,8:30-10:10)
|
赵庆云
| 邱志红
| 《纳氏英文法讲义》流布考
| 李锐
|
李锐
| “文字有灵,国魂可唤”:抗战时期民族英雄文本与民族性
| 李鹏
|
李鹏
| 《良友》画报与“蒋介石崇拜”的视觉呈现
| 沈巍
|
沈巍
| 国族形象人格化的移植与文化困境——以劳瑞的“李表哥”漫画为例
| 邱志红
|
第四场B组(11月10日,8:30-10:10)
|
雷平
| 赵妍杰
| 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
| 曹佐燕
|
曹佐燕
| 新政府与旧人员:论中共对旧政权公务人员处置政策的演变(1947-1951)
| 李凤凤
|
李凤凤
| 社会变革中“地主”的划定和消亡
| 张会芳
|
张会芳
| “苏南无封建”考
| 赵妍杰
|
休息(10:10-10:30)
|
第五场 A组(11月10日,10:30-11:50)
|
胡永恒
| 李在全
| 民国初年司法官群体的分流与重组——兼论辛亥鼎革后的人事嬗变
| 熊元彬
|
熊元彬
| 宪政化机构的磨合:清末内阁法制院的设置及其紧张运行
| 李超
|
李超
| 民初赣省接办萍乡煤矿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与权力博弈
| 李在全
|
第五场 B组(11月10日,10:30-11:50)
|
尹倩
| 李晓龙
| 灶籍、宗族与盐场赋役运作
| 李灵玢
|
李灵玢
| 民间文书所见辛亥前后湖广土地状况举隅
| 许龙生
|
许龙生
| 汉冶萍公司与一战——以汉冶萍公司订购电机案为中心的考察
| 李晓龙
|
午餐(12:00)
|
第六场 A组(11月10日,14:00-15:40)
|
张志勇
| 马建强
| 抗战前顾颉刚的通史计划研究
| 张静
|
张静
| 经费、人事、学潮及治校之道——抗战前国立浙江大学的校长更迭与校务发展(1930-1937)
| 郝幸艳
|
郝幸艳
| 汤化龙和孙洪伊交恶论
| 尹倩
|
尹倩
|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形象的重塑
| 马建强
|
第六场 B组(11月10日,14:00-15:40)
|
方秋梅
| 郭阳
| “华夷变态”后日本对清观的演变——以《唐船风说书》为史料的考察
| 袁咏红
|
袁咏红
| 辛亥革命的现代性
| 郭辉
|
郭辉
| 抗战时期国家纪念日与抗战精神话语的建构
| 冯琳
|
冯琳
| 对日和约问题上的蒋美分歧及蒋之因应
| 郭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