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12月19日至20日
地点:浙江师范大学
12月19日
9:00—9:40 开幕式(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七楼会议室)
主持人:陈国灿(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教授)
1.蒋国俊(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教授致欢迎辞
2.谢必震(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教授致辞
3.张保平(武警学院)教授致辞
4.张忠良(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致辞
5.松浦章([日]关西大学)教授致辞
6.刘石吉(台湾中研院)研究员致辞
7.王杰(国台办九州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教授致辞
9:40—9:50合影(地点:图文信息中心门口)
9:50-10:00茶歇(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七楼)
10:00—12:00大会学术交流(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七楼会议室)
第一时段10:00—11:00(每篇论文报告10分钟、评议20分钟)
主持人:李凤飞(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评议人:梁敬明(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候胜亮(解放军边防学院教研室主任、教授)
吐尔文江(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人:
1.黄建钢:中国需要“海洋方略”——兼论“一路”与东海南海经略
2.刘石吉:新邊疆:略論清代台灣行政治理與海防地位
3.王宏斌:清代前期划分内洋与外洋的准则和界限——以浙江近海水域为例
4.廖肇羽:异质文化渗透新疆引发的安全危机与应对策略
第二时段11:00—12:00(每篇论文报告10分钟、评议20分钟)
主持人:祁建民([日]长崎县立大学教授)
评议人:刘迎胜(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张未平(国防大学教授)
张亚辉(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
1.王翰灵:加快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基本法
2.松浦章:晚清中日间轮船航运与东亚交流
3.刘秉虎:东北亚跨境游轮产业现状与展望
4.王日根:顾炎武对明代海防的总结和反思
13:30—17:00专场学术交流(图文信息中心)
第一论坛:边疆管理与边海防建设(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七楼)
第一时段13:30—15:1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20分钟,自由讨论30分钟)
主持人:张忠良(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评议人:刘广铭(洛阳外国语学院边疆教研室主任、教授)
吐尔文江·吐尔逊(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人:
1.张保平、郭永良:论我国传统边海防的不对称二元格局及其现代化转型
2.阿拉腾:满族共同体的性质及其边界的维持
3.吐尔文江·吐尔逊:边疆治理的问题与策略——新疆问题的中国化解决路径
4.焦扬、张健豪:我国陆上边境管控信号搜集研究
5.王历荣:中国海洋强国梦的现实困境与战略选择
茶歇15:10—15:20
第二时段15:20—17:0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20分钟,自由讨论30分钟)
主持人:杨成(公安海警学院副教授)
评议人:徐袛朋(武警学院教授)、张亚辉(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报告人:
1.张忠良:新中国海防使命任务演变的历史脉络
2.马长泉:我国边防发展的战略问题
3.吴喜:地缘政治格局视野下缅甸政局对中国西南边疆的影响
4.孙景超:朝鲜古地图所见之清代中朝边界初步研究
5.宫凌海:明代中叶的温州卫所与府县治理——基于司法、徭役、军屯等的制度考察
第二论坛:一带一路与周边关系(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七楼)
第一时段13:30—15:1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20分钟,自由讨论30分钟)
主持人:姜维公(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评议人:黄晓坚(韩山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国侨办华侨华人研究所研究员)
高奇琦(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
1.姜振军:中俄“一带一路”合作共建问题研究
2.邓启明、张薇、伍湘陵:海洋休闲旅游促进“海丝”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与策略选择
3.卞梁:和平发展新契机——“一带一路”倡议中台湾的机遇
4.胡宏伟:“一带”和“一路”如何成为“一带一路”——基于国家战略安全的整体思考
5.胡丕阳: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关保驾护航路径--------以宁波海关为例
茶歇15:10—15:20
第二时段15:20—17:0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20分钟,自由讨论30分钟)
主持人:江静(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评议人:姜振军(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邓启明(宁波大学港口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教授)
报告人:
1.祁建民:从长崎岛屿看历史上的中日韩海上交流
2.陈可畏:上海与近代早期的中日交涉
3.吴巍巍:陈侃《使琉球录》为现存最早使录之因辨析
4.年旭:从嘉靖三十七年琉球册封使吴时来的密使使命与明琉关系
5.何娟娟: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引进日本制纸币
第三论坛:海洋经济与社会(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三楼)
第一时段13:30—15:1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20分钟,自由讨论30分钟)
主持人:田明孝(《浙江学刊》编辑部编审)
评议人:刁书仁(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永忠(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人:
1.李玉尚:中国四大海洋经济鱼类的形成及其在中国史中之地位
2.陈彩云:元代天妃祭祀与帝国海运秩序的维持
3.黄茂:从海洋时代到空中时代:民国海港城市的职能变迁
4.刘昌玉:古代巴基斯坦的海上国际贸易——楔形文字文献和考古发现中的麦鲁哈
5.孟飞:临海而商:晚清上海沙船商人沈氏家族的转型
茶歇15:10—15:20
第二时段15:20—17:0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20分钟,自由讨论30分钟)
主持人:王兴文(温州大学教授)
评议人:李玉尚(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波(浙江海洋大学教授)
报告人:
1.刁书仁:朝鲜使臣赴明的白银私贸及其对东亚贸易的影响
2.王涛:论清中叶英国在珠江口的地图测绘与航线变迁
3.刘海萌:从外国史料探究清代山东渔船的捕鱼活动
4.薛理禹:明代中期福建保甲制研究
5.杨心珉:对唐代岭南地区货用金银问题的再考察
第四论坛:边疆历史与文化(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三楼)
第一时段13:30—15:1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20分钟,自由讨论30分钟)
主持人:乐承耀(宁波市委学校教授)
评议人:赵志辉(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教授)
钟铁军(装备学院教授)
报告人:
1.谢必震:海疆史料与方志编纂关系刍议
2.冯建勇:“现代化”叙事中的边疆认知及边疆实践——民国时期边疆开发问题研究
3.龚剑锋、温正灿:明代洪武至宣德年间浙江温州海防体系的初建
4.陈先松:从财政视角探析晚清海防塞防筹款之争
5.江晟:共同之海的变迁——近代法国视野下的中国海疆
茶歇15:10—15:20
第二时段15:20—17:0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20分钟,自由讨论30分钟)
主持人:李淑娟(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
评议人:石双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呼伦贝尔分院院长、教授)
王日根(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
1.李淑娟:满铁铁路自警村移民初探
2.宋烜:明代中期海防——加强管控、实行变革
3.马骥、姚建根:乡勇与清嘉庆初年浙江平定海盗活动——以岱山人叶机事迹为例
4.邱志诚:宋代海塘文献述论
5.杜真江:海洋文明视角下的家族转型---以清末民初时期台州黄氏为事例
12月20日
第一论坛:边疆管理与边海防建设(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七楼)
第一时段08:30—09:3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15分钟,自由讨论5分钟)
主持人:王杰(国台办九州文化传播中心主任、教授)
评议人:刘秉虎(大连大学中朝交流中心主任、教授)
马长泉(武警学院教授)
报告人:
1.张未平:海上维权与海警队伍建设启示
2.张亚辉:人类学视野下的藏边世界:土地、寺院与社会
3.阎铁毅、付梦华:论中外海洋执法救助协调机制
4.王倩:非传统安全视阈下我国海上警察权实施研究
茶歇09:30—09:40
第二时段09:40—10:4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15分钟,自由讨论5分钟)
主持人:阎铁毅(大连海事学院教授)
评议人:阿拉腾(黑龙江大学教授)
吴喜(四川大学中国西部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
报告人:
1.侯胜亮:加强新形势下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建设研究
2.徐祗朋:海疆安全治理的战略支点建设研究
3.王玉冲:历史维度下的现代边海防建
4.邸春光:关于哈尔滨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城市的对策研究
第二论坛:一带一路与周边关系(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七楼)
第一时段08:30—09:3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15分钟,自由讨论5分钟)
主持人:孙凯民(内蒙古大学教授)
评议人:刘永连(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赖正维(福建师范大学世界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
1.黄晓坚: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侨乡及海外潮人
2.江静:《虎丘十咏》诗跋形成及东传日本考
3.李义琼:万历间陈璘援朝抗倭粮饷问题浅析
4.陈建彬:晚清时期宁波港的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原因探析(1844-1911)——以腹地为中心考察
茶歇09:30—09:40
第二时段09:40—10:4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15分钟,自由讨论5分钟)
主持人:朱瑞熙(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
评议人:陈永忠(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廖肇羽(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报告人:
1.孙凯民: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内蒙古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2.刘永连:壬辰战争背景下中朝地方和民间一次儒学文化的深度交流——以鲁认《锦溪集》和《锦溪日记》为中心
3.赖正维:明清时期闽人与琉球交往考叙
4.曹悦:中国篆书书法与江户日本―以泽田东江《篆说》为中心
第三论坛:海洋经济与社会(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三楼)
第一时段08:30—09:3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15分钟,自由讨论5分钟)
主持人:刘石吉(台湾中央研究院)
评议人:胡铁球(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特聘教授)
陈彩云(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副教授)
报告人:
1.徐波:舟山渔船称名文化
2.骆小平:东亚与海洋文明“世”与“界”
3.宋清秀:传统闺秀与晚清海洋观
4.李鹏飞:信仰导向:方国珍与浙东佛教势力的政治互动
茶歇09:30—09:40
第二时段09:40—10:4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15分钟,自由讨论5分钟)
主持人:陈欣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传媒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评议人:李圣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骆小平(浙江海洋大学副教授)
报告人:
1.王兴文:宋代温州盐业初探
2.谢丽:20世纪初满洲大豆商品的世界化及其海上贸易网络——以大连港为中心
3.叶君剑:组织、技术与产量:浙江海洋渔业集体化初探(1949-1959)
4.赵思倩:19世纪后期浙江平水茶与美国茶叶市场
第四论坛:边疆历史与文化(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三楼)
第一时段08:30—09:3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15分钟,自由讨论5分钟)
主持人:俞晖(《江西社会科学》主编)
评议人:宋烜(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教授)
冯建勇(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疆域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报告人:
1.石双柱:中国北部历史族群关系与边疆变迁
2.赵志辉:多维视野下的亚洲内陆枢纽——拉铁摩尔对中国新疆问题的考察与研究
3.杨学跃:从共同体到建立政权:“卡里斯玛”型权力与匈奴社会转型
4.周喜峰:清朝前期东北边疆民族与东北边疆防御
茶歇09:30—09:40
第二时段09:40—10:40(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15分钟,自由讨论5分钟)
主持人:哈达(呼和浩特边防指挥学校高级讲师)
评议人:周喜峰(黑龙江大学黑水流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宏斌(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报告人:
1.钟铁军:明后期浙江海上防区初探
2.陳博翼:東鯷考:四世紀前的東亞海域世界
3.祝太文:清代浙江的督抚设置与海防地位变迁
4.吴征涛:近代出口至日本的温州木炭
10:40—10:50茶歇(图文信息中心七楼)
10:50—11:40 闭幕式(地点:图文信息中心七楼会议室)
主持人:付百臣(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会议总结:
于逢春(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必震(中国海交史研究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张保平(武警学院边防系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