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公民社會』的發展:兩岸三地之比較工作坊
時間:2015年12月12-13日(六、日)
地點:清華大學人社院C310會議室
主辦單位: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清華大學人社院、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交通大學社文所
三、議程
12月12日(六)
時間
| 內容
| 主持/與談
| 09:30─10:00
| 報到
|
| 10:00─10:20
| 開幕致詞
林聖芬(台聯大系統副校長)
蔡英俊(清華大學人社院院長)
劉紀蕙(亞際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張隆志(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主任)
| 10:20─12:00
| 主題演講:傳統民間公益、現代第三部門與「社會企業」
講者:秦暉(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 陳瑞樺(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
| 12:00─13:15
| 午餐
|
| 13:15─14:30
| 主題:地方菁英與庶民信仰
主題一:地方士紳的寺廟經營與地方社會運作的關係
講者:林欣宜(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主題二:從義民到祖先:20世紀台北市客家人的文化策略
講者:陳麗華(中研院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
| 汲喆(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ALCO)中國研究系副教授)
| 14:30─14:45
| 休息
|
| 14:45─16:00
| 主題:法律與政治文化
主題之一:論清代台灣社會的公共性:地方法律社會史觀點的分析
講者:林文凱(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主題之二:社會的測量機關:方面委員制度與地方網絡
講者:劉晏齊(輔仁大學學士後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 容邵武(暨南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 16:00─16:30
| 休息-茶點
|
| 16:30─17:45
| 主題:殖民政治與地方社會
主題之一:殖民時期香港社會公共領域的特點
講者:呂大樂(香港教育學院亞洲與政策研究系)
主題之二:香港政府與公民社會之關係:殖民地時期和特區年代的比較
講者:方志恒(香港教育學院亞洲與政策研究系)
|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 18:00
| 晚宴(邀請參加)
|
|
12月13日(日)
時間
| 內容
| 主持/與談
| 09:00─09:15
| 報到
|
| 09:15─10:30
| 主題:商人與政治
主題之一:責任群體、僭民政治與近代中國商人的「政治參與」
講者:馮筱才(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主題之二:清代前期蘇州罷工事件中的地方政府與商人
講者:邱澎生(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 湯志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 10:30─10:45
| 休息
|
| 10:45─12:30
| 主題:地方政治與地方社會
主題之一:鄉村中的知識分子——三哥的故事
講者:劉志偉(廣東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主題之二:鄉土社會的儀式與秩序
講者:鄭振滿(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
主題之三:齋匪如何變成拳匪?1900年浙江省溫州府神拳會事件新探
講者:羅士傑(台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 楊弘任(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副教授)
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 12:30─14:00
| 午餐
|
| 14:00─16:00
| 綜合討論
主持及引言
李丁讚(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主任、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教授)
秦暉(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
| 16:00
| 會議結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