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學術活動    學界資訊   
2016_「十至十三世紀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宋史研究會第十七屆年會」
  发布时间: 2016-08-22   信息员:   浏览次数:

十至十三世紀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宋史研究會第十七屆年會

廣州·中山大學

2016年8月20-21日

第一組(地點:嶺南堂汪道涵室)

20日14:30-16:10 晚宋人物與政治

(主持人:鄒重華;總評議人:楊宇勳)

何忠禮:論南宋的社會政治生態及其成因(評議人:粟品孝)

顧宏義:蔡元定謫貶道州原因考(評議人:崔玉謙)

朱文慧:吳潛與晚宋海防經略(評議人:顧宏義)

崔玉謙:宋理宗朝前期宰相李宗勉基層任職經歷補論(評議人:顧宏義、劉雲軍)

粟品孝:從宋金泗州之戰看史彌遠的評價問題(評議人:朱文慧)

20日16:20-18:00 宋代行旅、性別與生活(一)

(主持人:鐵愛花;總評議人:謝慧賢Jennifer Jay)

程郁:宋遼金孝子圖中的女性形象(評議人:鐵愛花)

劉廣豐:五代沙陀貴族婚姻探析(評議人:邱逸)

葉德平:兩宋僧俗的互動──以福建路碑銘為例(評議人:趙旭)

邱逸:對北宋“崇文抑武”政策的再討論(評議人:劉廣豐)

劉樹友:宋代女性開放面面觀(評議人:楊小敏、趙旭)

宋冬霞:宋代女性社會流動路徑研究(評議人:張玲)

21日8:30-10:10 宋代行旅、性別與生活(二)

(主持人:程鬱;總評議人:謝慧賢Jennifer Jay)

鐵愛花:宋代女性行旅風險問題續探——以女性行旅遇疾疫、孕產等風險為中心的考察(評議人:程郁)

張玲:漢儀昭彰:南宋女裝“大袖”形制特徵及符號價值考(評議人:宋冬霞)

趙旭:宋明時代的“訴訟生態”與社會、家族秩序——以“莫氏別室子”案的文本演繹為核心的觀察(評議人:葉德平)

楊芳:南宋地方性備荒倉的興衰及其原因探析(評議人:楊惠玲)

楊惠玲:論科舉對宋代學官管理的影響(評議人:楊芳)

楊小敏:朱熹《增損呂氏鄉約》日常規範的現代價值(評議人:劉樹友)

21日10:20-12:00 宋遼金時期軍事與外交(一)

(主持人:魏志江;總評議人:路育松)

尚平:白豹城與環慶路東部疆土的開拓(評議人:熊鳴琴)

紀昌蘭:宋代外交往來中的“押伴”(評議人:熊鳴琴)

葉少飛:10世紀越南歷史中的“十二使君”問題考論(評議人:李玉君)

周立志:宋朝對遼金交聘使節的入境運作(評議人:楊芹)

曹文瀚:紅襖軍首領研究系列四——國用安(評議人:劉雲軍)

張勁:《水滸傳》故事編年與結構新議(評議人:吳錚強)

21日14:30-16:10 宋遼金時期軍事與外交(二)

(主持人:飯山知保;總評議人:王善軍)

曾震宇:金初武階及其相關問題——以《大金吊伐錄》為中心(評議人:熊鳴琴)

熊鳴琴:遼道宗與耶律乙辛集團的興亡(評議人:曾震宇)

李玉君:金毓黻與遼金史研究(評議人:熊鳴琴)

魏志江:論遼帝國對漠北蒙古和西域的經略及其對草原絲綢之路的影響(評議人:曾震宇)

錢俊嶺:募兵制對北宋軍隊激勵機制的負面影響(評議人:曾震宇)

第二組(地點:嶺南堂董事室)

20日14:30-16:10 宋金元易代研究

(主持人:方震華;總評議人:黃寬重)

方震華:運數早定——南宋亡國論述初探(評議人:黃寬重)

黃寬重:南宋史料與政治史研究:三重視角的分析(評議人:王瑞來)

王瑞來:玉碎還是瓦全?——宋元之際的兩難抉擇(評議人:洪麗珠)

余蔚:端平襄亂與北疆之退縮

李如鈞:護產或護國:山東靈岩寺在金代興衰之際的處遇與選擇(評議人:方震華)

洪麗珠:元人追憶的南遷與北渡:金蒙之際華北家族史的建構(評議人:李如鈞)

20日16:20-18:00 宋代法制史

(主持人:許守泯;總評議人:徐忠明)

戴建國:《天聖令》“因其舊文,參以新制”再探(評議人:肖建新)

胡興東:宋朝斷例創制考(評議人:肖建新)

肖建新:宋代“審計”的法律解讀(評議人:郭志安)

李永卉:試論南宋官員的離任審計法律(評議人:肖建新)

張文勇:傳統“經、權”觀與中國宋代司法(評議人:肖建新)

李國強:北宋訴理所初探

21日8:30-10:10君臣之間

(主持人:洪麗珠;總評議人:王瑞來)

刁培俊:歐陽脩的官僚本相與宋仁宗朝“公議”的轉移:以范仲淹神道碑為中心(評議人:曾震宇)

陳曄:公議與獨斷:宋代士大夫關於君主聽斷問題的討論(評議人:刁培俊)

丁建軍:簡論宋朝皇帝詔求直言(評議人:高柯立)

劉雲軍:“眷遇始終不替”——從呂頤浩的疾病看宋高宗與呂頤浩的君臣關係(評議人:曾震宇)

高柯立:宋哲宗即位求言詔初探(評議人:劉雲軍)

王麗:宋代“舉遺逸”考論(評議人:楊俊峰)

21日10:20-12:00宋金官吏與地方政治

(主持人:安國樓;總評議人:余蔚)

賈文龍:紹述故事:北宋徽宗州縣分曹置案變革述論(評議人:雷家聖)

武小平:唐宋告身中署名吏人歸屬和職責探析(評議人:賈文龍)

任大熙:從《清明集》看宋代的“對移”制度適用(評議人:刁培俊)

王曉薇:定州開元寺塔碑刻題名中的北宋州縣公吏考(評議人:賈文龍)

陳淩:權力場域下的宋代地方官吏營繕官署心態及其實踐(評議人:王善軍)

王雷:吏員集團與金代政治關係芻論(評議人:王善軍)

21日14:30-16:10 宋代官員研究

(主持人:張文;總評議人:林煌達)

馬強:范仲淹外孫賈正之墓誌考論——兼論北宋士大夫家族的政治聯姻現象(評議人:林煌達)

馬強:文同仕宦漢中時期的理政實踐與政治心態(評議人:林煌達)

高建國:折彥質和他所處的時代(評議人:劉雲軍)

劉坤新:南宋潛邸出身官員的物質和精神賞賜(評議人:劉雲軍)

徐紅:論北宋時期台諫對地方官的彈劾(評議人:賈文龍)

喻學忠:南宋名相虞允文交遊考略

第三組(地點:嶺南堂林植宣室)

20日14:30-16:10 宋代城市與鄉村(一)

(主持人:曾震宇;總評議人:葛金芳)

肖紅兵:試論10-13世紀帝都東移與汴洛一體視閾下的北宋洛陽(評議人:王曉龍)

陳國燦:論宋代城市的醫療救助與疾疫防預(評議人:王曉龍)

譚景玉:宋元時期對濟南民風的認識述論(評議人:陳國燦)

祁琛雲:宋代的民間力量及其在地方建設中的貢獻(評議人:陳國燦)

薛政超、劉欣:宋代富民與“隱寄產業賞告之法”初探(評議人:張 文)

韓桂華:宋代南京應天府的職官體系(評議人:楊 芹)

20日16:20-18:00宋代城市與鄉村(二)

(主持人:劉靜貞;總評議人:劉複生)

包偉民:宋代的村(評議人:陳玥)

陳玥:城鄉之別與城鄉統一體(評議人:葛金芳)

秦豔:遼金西京大同府研究綜述(評議人:葛金芳)

郭志安:宋代水災防治中的相關審計(評議人:葛金芳)

王曉龍:試論宋朝政府應對突發火災的救助舉措(評議人:葛金芳)

崔英超、陳偉慶:論宋代農業生產中的女性角色

姜錫東:論“唐宋中國變革”的生產力基石(不參會)

21日8:30-10:10宋代社會經濟史

(主持人:王曉龍;總評議人:王文成)

李華瑞:宋代的資本與社會(評議人:楊宇勳)

葛金芳:南宋稅役征取中的攤丁入畝趨勢(評議人:王文成)

張文、康文籍:宋代貧困致因解釋中的話語體系構建與權力關係(評議人:刁培俊)

李強:北宋文人的日常消費(評議人:張 文)

吳樹國:北宋募役法改革前特殊戶役探析(評議人:王文成)

鄭壹教:南宋時期戰爭與物價關係研究——以隆興北伐導致的物價變動為中心(評議人:王文成)

張勇:宋代物資轉輸方式與區域格局——以廣東地區為例

21日10:20-12:00宋代日常生活史(一)

(主持人:梁建國;總評議人:趙冬梅)

邱佳慧:涑水學派日常生活中的論史考察(評議人:姚 華)

邵育欣:物·人·心:宋代佛教女信徒的信仰生活(評議人:孫宗英)

周揚波:宋人的兒童觀——兼論“近世幼教文化兩大路線之爭”(評議人:雷家聖)

孫宗英:有力之強:論歐陽修集古的物質基礎(評議人:周揚波)

雷家聖、黃玫瑄:略論南宋時期的忠義人(評議人:李 凱)

韓毅:宋代許叔微醫案與臨床疾病診療研究(評議人:邱佳慧)

21日14:30-16:10 宋代日常生活史(二)

(主持人:梁建國;總評議人:趙冬梅)

姚華:論宋代交遊之詩的一種特殊類型——戲人之詩(評議人:邵育欣)

李凱:祥瑞與害獸:宋代“象”在民眾士人君主間的觀念流轉(評議人:梁建國)

錢建狀:宋代舉子赴京費用問題(評議人:雷家聖、黃玫瑄)

張顯運:宋代三冗的再探討:以郊祀冗費為中心(評議人:錢建狀)

梁建國:北宋東京近郊的功能變遷(評議人:張顯運)

劉超:北宋文人士大夫書齋生活與尚意書風(不參會)(評議人:韓毅)

第四組(地點:嶺南堂葉葆定室)

20日14:30-16:10 宋金教育與科舉(一)

(主持人:何玉紅;總評議人:張邦煒)

鄒錦良:區域社會視域下的宋代“童子舉”問題新探(評議人:李裕民)

王美華:試析唐宋時期皇帝視學禮的演變(評議人:胡勁茵)

孫旭、劉圓圓:宋代“一道德”的教育改革及歷史影響論析(評議人:范立舟)

閆興潘:金代“詞賦狀元即授應奉翰林文字”制度的形成及其對後世的影響(評議人:范立舟)

夏亞飛:宋代殿試評卷制度探析(評議人:史泠歌)

20日16:20-18:00 宋金教育與科舉(二)

(主持人:小林隆道;總評議人:平田茂樹)

李裕民:論國民素質宋高於唐、南宋高於北宋(評議人:何忠禮)

程民生:北宋開封人才的井噴現象與歷史貢獻(不參會)(評議人:李裕民)

曹家齊、陳安迪:蘇軾進士科名次甲第考釋(評議人:李裕民)

張邦煒:宋代學校教育的時代特徵(評議人:何忠禮)

楊宇勳:宋朝興修州郡貢院的涵義(評議人:祖慧)

張其凡:科舉制度的驕子——宋代賢相王曾(評議人:顧宏義)

21日8:30-10:10宋代文獻研究(一)

(主持人:吳錚強;總評議人:肖建新)

張希清:《宋史·選舉志》校勘劄記(評議人:史泠歌)

廖寅:宋真宗《勸學詩》的形成過程及作偽原因考述(評議人:王瑞來)

曾育榮:《舊唐書》書名溯源(評議人:孫繼民)

孫繼民:宋本《洪氏集驗方》印紙屬地的確認及其意義(評議人:王瑞來)

周雲逸:南宋道教文獻《丹房鏡源》的本草學淵源

周方高:《〈永樂大典〉方志輯佚》湖南部分整理失誤舉例(評議人:苗潤博)

21日10:20-12:00宋代文獻研究(二)

(主持人:張希清;總評議人:戴建國)

王瑞來:《稽古錄》略論(評議人:苗潤博)

汪瀟晨、祖慧:南宋時代的“進書”與“進書儀”(評議人:楊芹)

苗潤博:《說郛》本王易《燕北錄》名實問題發覆(評議人:王瑞來)

王剛:北宋皇祐二年明堂大禮五室佈局變更考(評議人:胡勁茵)

楊芹:宋代敕榜研究(評議人:廖 寅)

21日14:30-16:10 宋代文獻研究(三)

(主持人:方震華;總評議人:顧宏義)

魏峰:出土文獻與族譜文獻研究簡論——試以武義呂祖謙家族為例(評議人:王化雨)

田建平:南宋民間出版家陳起書籍出版考論(評議人:燕永成)

楊高凡:世故多更,六經梓鋟——《四明尊堯集》版本流傳考(評議人:張其凡)

熊燕軍:宋元易代與宋季忠義人的歷史書寫(評議人:范立舟)

劉鎮:蘇軾《不獲再會帖》考論(評議人:王瑞來)

第五組(地點:嶺南堂貴賓室)

20日14:30-16:10 “南海1號”與宋代海上貿易(一)

(主持人:許振興;總評議人:李俊芳)

許振興:香港與宋季史事(評議人:朴志焄)

文曉揚:李昴英與香港大嶼山「李府食邑稅山」界石小議(評議人:李怡文)

李俊芳:正史《外國傳》取代“四夷傳”時代因素考察:兼論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原因(評議人:許振興)

朴志焄:宋代士大夫的高麗觀(評議人:黃純豔)

黃純豔:宋代水上信仰的神靈體系及其新變(評議人:楊丁宇)

20日16:20-18:00 “南海1號”與宋代海上貿易(二)

(主持人:李怡文;總評議人:黃純豔)

陳少豐:舍市舶取博易:宋朝與交州邊境貿易體系形成原因再析(評議人:李俊芳)

李怡文:Doing Businesswith Your Fellow Buddhists: the Credit System underlying Sino-Japanese Trade, 1100-1270(評議人:文曉揚)

楊丁宇:官員的人品、能力與宋代海外貿易法令實施中的僵滯性(評議人:黎志剛)

黎志剛:宋元福建檳榔消費初探(評議人:陳少豐)

金韓信:The Southern SongDaoxue Literati’s Search for a NewWay of Grasping Popular Cults (評議人:李怡文)

21日8:30-10:10九至十三世紀生命與生活史研究

(主持人:許振興;總評議人:李裕民)

王德毅:余靖事功與仁宗朝政事

王善軍:遼代族際婚研究(評議人:苗潤博)

蔡崇禧:宋代花饌研究

仝相卿:蓋棺自論定:宋代的自撰墓誌銘現象初探(評議人:王善軍)

齊偉:遼代漢人非正常死亡現象小考(評議人:苗潤博)

李從昕:關於范仲淹的《寄鄉人》詩(評議人:王善軍)

21日10:20-12:00 方志材料與地方史研究(一)

(主持人:劉光臨;總評議人:杜雪飛、溫春來)

李瑾明:南宋時期荒政的運用和地方社會(評議人:劉雲)

劉雲:兩宋稅租簿籍與州縣政務(評議人:李瑾明)

張祥雲:唐宋名勝許昌西湖考述(評議人:劉方)

高楠:南宋後期東南地區養老資產案件管窺(評議人:賈芳芳)

劉光臨:制度與資料之間:宋元明之際兩稅的去貨幣化進程(評議人:米玲)

米玲:宋元時期定州絲織業研究探窺(評議人:劉光臨)

21日14:30-16:10 方志材料與地方史研究(二)

(主持人:劉光臨;總評議人:杜雪飛、溫春來)

周揚波:李處權、李處全二人行實辨補(評議人:李雲彪)

劉方:江南市鎮經濟繁榮與南宋地方宗教信仰發展——以南潯鎮為核心的考察(評議人:張祥雲)

賈芳芳:宋代地方官署建築初探(評議人:高楠)

李雲彪:動亂、好訟與興學:官吏科擾下的宋代贛南社會(評議人:周揚波)

張維玲:地方史中的理學敘事——晚宋福建莆陽士人的林光朝推崇運動(評議人:李雲彪)

第六組(地點:嶺南堂黃華室)

20日14:30-16:10 宋代內廷與政治

(主持人:李華瑞;總評議人:李全德)

龔延明:宋代宗正寺簡史(評議人:雷家聖)

何冠環:兩個被遺忘的北宋內臣馮從順與李知順事蹟考(評議人:林煌達)

仝建平:宋代宣徽使初探(評議人:陳文龍)

安國樓:宋徽宗與龍德宮(評議人:陳文龍)

朱德軍:分權制衡與地方控制:宋代西北防禦體制下的宦官問題述論(評議人:何冠環)

20日16:20-18:00 多視角認識宋代的政治與制度(一)

(主持人:楊俊峰、張禕)

田志光:宋初“異論相攪”祖宗法考論——以宰相趙普權力變遷為中心(評議人:鄭銘德、王化雨)

李全德:北宋元祐初期之“五鬼”與政爭(評議人:林煌達、郭津嵩)

張衛忠:柳永《玉樓春·星闈上笏金章貴》詞發微(評議人:張明、丁義玨)

郭津嵩:沈括天文曆學論說中的知識與政治(評議人:楊俊峰、李全德)

王化雨:蔡京去留與徽宗朝初年政治(評議人:何玉紅、楊俊峰)

21日8:30-10:10多視角認識宋代的政治與制度(二)

(主持人:趙龍、田志光)

何玉紅:中興形象的構建:光武故事與宋高宗政治(評議人:李全德、張衛忠)

王軍營:論南宋初期的“王庶被拘”事件(評議人:王化雨、趙龍)

楊俊峰:向安丙妥協?——論吳曦事變後蜀帥的措置(評議人:張禕、何玉紅)

楊俊峰:重建祖父之史:岳珂與寧宗朝政局

韓冠群:南宋嘉定末年皇位繼承問題再考(評議人:郭津嵩、尤東進)

21日10:20-12:00多視角認識宋代的政治與制度(三)

(主持人:何玉紅、李全德)

張禕:工作日程、文書處理與北宋中書宰執的日常政務運作(評議人:田志光、韓冠群)

張明:宋代樞密院司法事權考述(評議人:丁義玨、王軍營)

林煌達:宋代不適任官員之探討——以年老為例(評議人:趙龍、張禕)

丁義玨:宋代御藥院的機構職能(評議人:劉江、林煌達)

尤東進:北宋文武換官制度探析(評議人:張衛忠、田志光)

21日14:30-16:10多視角認識宋代的政治與制度(四)

(主持人:林煌達、王化雨)

Patricia Ebrey:Informing the Public by Posting Notices in Song China(評議人:劉江、鄭銘德、高柯立)

劉江:宋代地方行政運作中的公文副本(評議人:王軍營、張明)

趙龍:再論宋代縣丞的設置與遷轉(評議人:尤東進、鄭銘德)

鄭銘德:宋代制度中的「保明」初探(評議人:韓冠群、劉江)

第七組(地點:嶺南堂伍舜德室)

20日14:30-16:10 近世中國視野中的宋元明變遷(一)

(主持人:王文成;總評議人:杜雪飛、黃國信)

黃敏捷:北宋熙豐時期役錢計征環節中的地方許可權(評議人:劉光臨)

羅禕楠:Changing Policy Paradigms in the Control of Pond Salt Voucher Prices during the New Policies Period (1072-1080)(評議人:劉光臨)

董春林:由私濟公:宋代內藏財政的職能變奏(評議人:羅禕楠)

史泠歌:岳家軍的後勤供應(評議人:鄭文豪、黃敏捷)

鄭文豪:宋蒙廣西戰場宋方的後勤補給(評議人:史泠歌)

20日16:20-18:00 近世中國視野中的宋元明變遷(二)

(主持人:王文成;總評議人:杜雪飛、黃國信)

黃日初:以西貫中的宋史書寫:《劍橋五代宋朝史(上冊)》述評(評議人:羅禕楠)

劉光臨:Was the Song StateDoomed to Fail?(評議人:黃敏捷)

王文成:金朝時期的白銀貨幣化與貨幣白銀化(評議人:李春園)

李春園:元代官鹽運銷體制之演變——兼與南宋及明初之比較(不參會)(評議人:王文成)

21日8:30-10:10熙豐印象(一)

(主持人:古麗巍;總評議人:鄧小南)

古麗巍:熙豐之際的政局轉換:以宰相人選和台諫官為主的觀察(評議人:小林隆道、黃敏捷)

小林隆道:宋代轉運使之“模範”:“熙豐”政治對地方統治的影響(評議人:古麗巍)

姜勇:新興邊地將門與北宋中後期政治(評議人:韋兵)

韋兵:《李宗師墓誌銘》與宋夏囉兀城之戰(評議人:姜勇)

21日10:20-12:00熙豐印象(二)

(主持人:古麗巍;總評議人:鄧小南)

姜斐德:Venerating Su Shi-Poetic Ideas by Sima Huai and Mi Youren(評議人:梁思樂、劉成國、左婭、陳昊)

劉成國:王安石生平行實疑難考(評議人:梁思樂)

梁思樂:北宋後期党爭與史學——以神宗評價及哲宗繼位問題為中心(評議人:劉成國)

陳昊:《證類本草》與北宋時期對藥物之味的認識(評議人:左婭、周雲逸)

左婭:聞見不足以盡物:張載對感官認知的討論(評議人:陳昊)

21日14:30-16:10宋代思想史研究

(主持人:韓桂華;總評議人:范立舟)

劉復生:得譙定之“餘意”——張行成易學述略(評議人:范立舟)

楊世利:從王霸之辨看理學的超越性(評議人:范立舟)

王曉如:呂大鈞與關學(評議人:燕永成)

燕永成:宋代修史機構的變動及其修史成效(評議人:葛煥禮)

葛煥禮:孫復生平事蹟及著作考辨(評議人:燕永成)

郭紅超:朱熹日、月、五星左旋說論(評議人:葛煥禮)

第八組(地點:嶺南堂黃炳禮室)

20日14:30-16:10 政治文化(一)

(主持人:方誠峰;總評議人:范立舟、呂變庭、吳錚強)

陳文龍:五代宋初的內職與中央權力結構(評議人:趙冬梅)

范立舟:熙豐變法前後王安石形象的變化及其意蘊(評議人:郭畑)

趙冬梅:和解的破局:司馬光最後18個月的宋朝政治

方誠峰:試釋宋理宗《敬天圖》(評議人:韋兵)

郭畑:從宋人關於揚雄仕莽的爭論看忠節觀念的強化(評議人:劉成國)

20日16:20-18:00 政治文化(二)

(主持人:方誠峰;總評議人:范立舟、呂變庭、吳錚強)

王宇:陳亮“六達帝廷”說試考(評議人:姜鵬)

呂變庭:宋光宗、宋甯宗政局之困及其與朱熹之間的關係考察(評議人:王宇)

方笑一:宋代《禮》學與禮制策問初論(評議人:陳文龍)

吳錚強:超越現代化焦慮與理學敘述之去蔽——宋史敘述的發展與展望(評議人:方笑一)

21日8:30-10:10知識的構成與實踐(一)

(主持人:吳雅婷;總評議人:黃寬重、劉靜貞)

小二田章:宋元方志中“沿革”條目編纂初探——以蘇州為中心(評議人:許守泯)

飯山知保:The Yuan-Ming Transition in North China:Kinship Organization and State Power Recorded on the Yang Steles(評議人:小二田章)

許守泯:從金末士人李俊民的地方活動談其聲名的形塑(評議人:飯山知保)

崔碧茹:宋代“化毒排膿內補散”的傳承:兼論宋代士大夫的“醫學文化”(評議人:胡勁茵)

胡勁茵:由范鎮、司馬光“樂中公案”看北宋律學知識革新與儒學思想轉型(評議人:崔碧茹)

廖咸惠:筆記與宋代士人的術數知識(評議人:Mark Halperin)

Mark Halperin:Contesting Authorities: Huang Zhen 黃震 (1213-80) and the Daoists(評議人:廖咸惠)

21日10:20-12:00知識的構成與實踐(二)

(主持人:吳雅婷;總評議人:黃寬重、劉靜貞)

平田茂樹:南宋邊緣社會士大夫的交流與“知”的建構(評議人:劉靜貞)

劉靜貞:既葬之後——宋人墓誌書寫時點探析(評議人:平田茂樹)

易素梅:宋代飲食書寫中的家國觀:以海鮮的意象為中心的考察(評議人:吳雅婷)

吳雅婷:題材與體裁所見北宋前期的物類書寫(評議人:易素梅)

21日14:30-16:10宋代宗教與文化

(主持人:廖咸惠;總評議人:Mark Halperin)

趙瑤丹:論兩宋時期禁讖與應讖的矛盾性(評議人:田志光)

張志強:精神救荒:宋代禦災神跡的流傳與官民需求(評議人:李凱)

劉縉:北宋華山信仰初探(評議人:葛煥禮)

汪海波:長幹舍利與宋僧可政(不參會)(評議人:葛煥禮)

宋燕鵬:後周世宗抑佛政策實施考(評議人:仝相卿)

王彤江:李道純事蹟綜考(不參會)(評議人:葛煥禮)

第九組(地點:嶺南堂二樓咖啡廳)

21日10:20-12:00 數位化工具和宋史研究:以CBDB的資料為中心

(主持人:徐力恒)

徐力恒: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和宋史研究——現況和展望(評議人:李宗翰)

朱銘堅:北宋中晚期中央官學學官年表——兼論“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中的資料(評議人:尹航)

李宗翰:《仙溪志·人物傳》中的社會關係(評議人:徐力恒)

尹航:宋代進士人名用字及其與明、清進士的比較(評議人:朱銘堅)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