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协办: 湖南美术出版社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文化大厦第20层 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 时间: 2017年8月18-20日 8月18日 开幕式 主持人:滕宇宁(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9:00-9:30 巫鸿教授致开幕词,并阐述本次会议主旨 湖南美术出版社领导致辞 合影 第一场 墓葬美术的方法与技术 主持人:李清泉 9:30-12:45 地上和地下之间:重新考虑“墓葬”的含义 巫鸿(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 唐代墓俑的制度与想象 林伟正(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 11:00-11:15茶歇 汉画总录沂南卷编辑 朱青生(北京大学历史系) 数字化变革对汉画研究的影响和思考 刘冠(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 第二场 礼仪、文字与美术 主持人:倪克鲁 14:00-17:15 荆牢与特牛:周代祭牲体系的变革 张闻捷(厦门大学历史系) 从“衣物简”到衣物疏:遣策与西汉的丧葬礼仪 田天(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15:30-15:45茶歇 楚墓神煞中的太一出行 沈睿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永恒的代价:汉墓美术中的“变形记” 王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7:15-18:00自由讨论 8月19日 第三场 文化交流与比较 主持人:沈睿文 9:00-12:00 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的异族墓葬 倪克鲁(维也纳大学艺术史系) 昭陵十四蕃君长像的形塑 耿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10:30-10:45茶歇 寂路回响:乌尔“琴语”及苏美尔葬仪初探 贾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孝子与山水:论元代墓葬中的孝行故事图 邓菲(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第四场 中古绘画的新视野 主持人:蒋人和 13:30-16:45 徐州白集汉墓“赵氏孤儿”内容画像石的甄别及其意义 朱浒(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河北省平山县王母村唐代崔氏墓的发现 韩金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15:00-15:15 茶歇 心桥:墓葬美术中的一个“连接”符号及其两端 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五星入地:江苏溧阳北宋李彬墓与唐宋五星镇墓信仰 庄程恒(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16:45-17:30 自由讨论 8月20日 第五场 身份、区域及其他 主持人:林伟正 9:00-12:15 反思宋代“文人墓” 陈云倩(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死亡艺术的地域性建构:辽代西京的丧葬文化 洪知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10:30-10:45茶歇 死后的行营:辽庆东陵中的四季山水图再议 陆骐(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总结 主持人:郑岩 12:15-12:30 总结者:巫鸿、朱青生 会议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