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7月21日—24日
地点: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二楼会议室
7月21日
8:30-9:10开幕式
主持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刘道胜教授
领导致辞
1.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长胡传志教授致辞
2.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徐彬教授致辞
学员代表发言
合影
9:20-11:00学术报告第一场
报告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王振忠教授
报告主题:徽州文书与明清以来的中国史研究
11:20-12:00学术交流第一场
王素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国家、宗教与地方社会——以徽州富山汪王庙庙产为中心的考察
王昱淇(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代灾害信息传递效率研究——以18世纪的江西地方政府为例
13:30-15:30学术报告第二场
报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阿风研究员
报告主题:契约与徽州社会史研究
15:50-16:50学术交流第二场
张瑞宾(台湾大学历史系):明洪武朝山西卫所的设置及其军粮供应问题之解决
杨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朝的户役制度和明初的船户
张云龙(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民初徽州守节女性初探
7月22日
8:30-10:30学术报告第三场
报告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王世华教授
报告主题:关于徽商文化的几个问题
10:50-11:50学术交流第三场
王瀚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民国时期徽商吴炽甫茶业经营初探——以相关书信为中心
刘婷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明代山西商人子弟的教育与入仕
丁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清代嘉兴县市镇格局初探
14:30-16:30学术报告第四场
报告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梁仁志副教授
报告主题:也论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明清贾儒关系问题研究之反思
16:50-17:50学术交流第四场
张仰亮(上海大学历史系):侵蚀与反侵蚀:1938——1941年中条山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危机及应对
戴昇(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异与同:徽州社会与犹太社会“另类”现象的共性研究
王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明清之际徽州宗族教育研究
7月23日
8:30-10:30学术报告第五场
报告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刘道胜教授
报告主题:民间文书与徽州社会研究
10:50-11:50学术交流第五场
陈懿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权势家族与地方社会——沈德符与晚明长溪沈氏家族
李梦冰(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代河南省武陟县庶民宗族族谱的编修及规范
王灿(安徽大学历史系):论明清徽州族规家法的特征与功用
14:30-16:30学术报告第六场
报告人:南昌大学历史系黄志繁教授
报告主题:从徽州文书看清代土地产权运作
16:50-17:50学术交流第六场
代自鹏(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治、自治与土司治:民国时期云南腾龙边区的保甲制度
安绍东(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近代皖南地区交通变迁述论
郑雪巍(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明清以来徽州交换契略论——以《徽州文书》为中心
7月24日
8:30-10:30学术报告第七场
报告人:厦门大学历史系刘永华教授
报告主题:历史学田野调查方法
10:50-11:50学术交流第七场
刘佺仕(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初盛京总管改称考辩
史行洋(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近三百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张北县为例
刘伟(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明清棚民研究回顾与展望
14:30-15:50学术报告第八场
报告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康健助理研究员
报告主题:璜田乡诸村落相关文献介绍
16:00-16:30学术交流第八场
余辰晨(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太平天国战乱与安庆地方社会
李唯尊(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徽州古祠堂美学初探
16:40-17:20学员自由学术交流
17:20-17:40闭幕式
主持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步献新
大会总结: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刘道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