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學術活動    演講紀要   
梁勇教授專場講座——會館的“生命史”:長時段視野下的清代重慶八省會館
  发布时间: 2025-09-24   信息员:   浏览次数:

主讲嘉宾梁勇教授

嘉宾简介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主持人。入选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A类人才、厦门市高层次A类人才、福建省高层次A类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第八届(人文社科类)优秀成果青年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讲座时间2025年9月22日10:10-11:50

讲座地点一课大楼北904室


讲座海报


      2025年9月22日上午,厦门大学梁勇教授应邀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生带来题为“会馆的‘生命史’:长时段视野下的清代重庆八省会馆”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段雪玉教授主持,近百人到场学习。

主讲人梁勇教授

    

      讲座伊始,梁教授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充分利用清代基层司法档案,特别是重庆地区新发现的会馆专项档案,强调了这些档案对于理解清代基层社会的重要性,特别提到重庆作为研究地点的独特性,以及其在历史与现代之间的魔幻结合。

讲座现场


      梁教授指出,八省会馆成立于乾隆年间,是以同乡为纽带的移民互助组织,主要承担疏通商情和祭祀等功能。随着规模扩大和功能拓展,会馆走向了实体化,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独立资金和完善管理机构的地方实体,有着自己的观址和办公场地,长官称之为“八省客长”,并在经济、社会乃至公共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梁教授以重庆“八省会馆”为例,说明其作为跨省联合议事机构,后期甚至具备税收、消防、慈善和纠纷调解等治理功能,近似于商会乃至“二政府”的角色。在组织运作方面,梁教授提到清代官方文书常用“楚宝善”(湖广会馆)、“洪豫章”(江西会馆)、“江安”(江南会馆)等拟人称谓指代会馆,反映出会馆已具有初步的法人化身份特征。此外,会馆多通过逐年集资、滚动发展的模式逐步建设起来,例如成都福建会馆从康熙持续扩建至光绪年间。会馆内部常设多个次级“会”,形成分散而复杂的产权结构,权益可继承但排他性强,也因此屡发诉讼。

      梁教授强调,咸丰时期,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等多种因素,清政府财政崩溃,转而依赖地方势力,八省会馆借此广泛参与城市管理,主导厘金局与保甲团练局,并为一些公益局、善堂提供资金和实施管理,实权显著扩大。梁教授展示了官方出具的禀状的文书资料,为观众直观地展现了会馆在地方治理上的重要作用。

梁教授展示文书资料


      但至晚清《马关条约》签订之后,重庆开埠,西方商品冲击传统经济,商人大量“挂靠”洋行规避重税,会馆经济基础和控制力被削弱。加之后来官府转而依赖地方士绅代征税款,会馆逐渐退出治理核心。梁教授强调研究的焦点在于会馆的合法性和“公产”性质——是全省同乡共有,还是少数家族私有?通过查阅大量连续性档案,梁教授为研究会馆提供了宝贵资料,揭示了清初到1949年之间的商人流动、社会组织演变及其对重庆工商结构的深远影响。


现场学生提问


      梁教授对此次讲座作出总结,将会馆的兴建视作长时段的过程,对于“公产”,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讲座以小见大,透过会馆变迁看到当时旧王朝对其发展的制约。在互动环节,梁教授就讲座内容与大家进行讨论,并热情回答两位同学的提问。最后,段雪玉教授带领大家向梁教授致以谢意。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


现场师生合影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