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飛
(1978—),江西省南康市人
郵件地址:zzfls@163.com
1999—2003:贛南師範學院政史系,獲歷史學學士
2006—2009:廈門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
2009—2012:廈門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
學術活動:
2008年3月,第十五屆歷史人類學研究生研討會,發表《帝國象徵與地域社會:以平和城隍廟為中心的探討》(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
2008年7月15-30日,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中心主辦的“第六屆歷史人類學高級研修班”,學生助理。
2009月8月28日-9月10日,南開大學社會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社會史)”學員。
2009年至今,參與“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考古計畫”(平和縣九峰鎮、漳平縣雙洋鎮)(廈門大學歷史學系、福建省文物局)
2009年12月9—18日,“閩南地方史”田野工作坊,發表《地方社會中的民間信仰、儀式與文化傳統:以平和縣“城隍媽”信仰為中心的探討》(廈門大學歷史學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2010年8月,“文獻與田野:近世閩南文化研習營”學員
(臺灣暨南大學歷史學系、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2010年——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文化表述與族群認同——新文化史視野下的閩粵贛毗鄰區族群研究”(主持人溫春香,課題編號10YJC850028)。
2011年12月10日—11日,第三屆民間歷史文獻論壇,提交報告《閩西南民間歷史文獻綜述》(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15—16日,第四屆民間歷史文獻論壇,提交報告《國家、家族與地域社會:從< 本廟緣田碑記>看明代九峰地方社會的轉型》(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相關論文:
1.碩士學位論文:《帝國象徵與地域社會:明清以來平和縣城隍廟為中心的探討》 2009年,指導老師:劉永華
2.博士學位論文:《明清時期閩西南的“福佬客”:平和九峰與詔安二都比較研究》2012年,指導老師:鄭振滿
3.《清代贛南客家人的風水觀與地域社會——以三僚曾氏墳墓糾紛為例》,《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溫春香)
4.《國家與地方宗族社會——從< 本廟緣田碑記>看明代九峰曾氏家族的發展》,《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6.《道光< 平和縣誌>介評》,《第二屆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劉永華)
6.《傳統與嬗變:清至民國年間塘江墟市的歷史考察》,《農業考古》2011年第4期;
7.《一部珍貴的手抄孤本:道光< 平和縣誌>略論》,《蘭台世界》2011年第13期;
8.《過去與當下:平和城隍爭奪背後的歷史人類學分析》,《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9.參譯,(美)包筠雅《文化貿易:清代至民國時期四堡的書籍交易》,待版。
自我介紹:
近年以來,在學校與田野之間尋找學問的真諦,訪碑尋古,其樂無窮!
工作單位:贛南師範大學歴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