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课程资讯
傳承古籍修復技藝,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西文古籍文獻保護與修復研究」課程紀實
  发布时间: 2018-08-06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182

 传承古籍修复技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与图书馆合作开办中西文古籍文献保护与修复研究课程纪实

201879—18日,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张侃教授与厦门大学图书馆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图书馆古籍特藏与修复部诸位老师的努力,很荣幸地邀请到两位古籍修复领域的顶尖学者——杜伟生老师和林明老师,前来讲授第三学期课程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研究西文古籍文献保护与修复研究。期间每人举办了两场学术讲座,为厦门大学师生进行了多方面的专业培训。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与修复部的王志双、张徐芳、陈志梅、张育梅等诸位老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紧密配合,全程参与协助及旁听,与人文学院师生一起亲密接触古籍修复这门精妙绝伦的古老技艺。与两位老师短短一周多时间的相处,大家反映收获颇丰、受益无穷。

(杜老师、林老师与图书馆诸位老师合影)

杜伟生老师系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传习导师。由其经手修复的古籍,多为流转千年百年、难得一见的国之珍宝,如敦煌遗书、《文苑英华》、《永乐大典》、西夏文献等。这些彪炳史册的修复伟业直接催生了当今中国古籍修复界所遵循的诸多核心理念与原则,信手拈来就是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宏篇叙事。杜老师技术全面,思想活跃,在古籍修复领域有“通人”之誉。他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勇于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1993年,杜老师开始与同事合作研制适用于中国古籍修复的纸浆补书机,随后完成技术攻关,推出了第一台中国制造的纸浆补书机并投入生产使用,为古籍修复技艺的创新发展指引了新方向。

林明老师,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现为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山大学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主任,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中山大学传习所传习导师,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古籍整理与文献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2002-2003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T Austin)信息学院文献保护与修复中心访学,研习西文修复。他具有中西比较的开阔视野,其研究领域为文献保护与古籍修复。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西文古籍修复专家,林老师理论与实践并举,先后完成了Royaumes De Siam(Paris,Librarie Hachette Et Cie,1872)Otfrids Evangelienbuch(Halle,Verlag Der Buchhandlung Des Waisenhauses,1882)等多部珍贵西文古籍的修复。其论著有《中国古代文献保护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文献保护与修复》(合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多部。2016年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了古籍保护与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林老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由其主持的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民国时期文献原生性保护研究》、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文献保护技术学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等,聚焦行业需求,立足人才培养,有力推动着中国的古籍修复保护事业向纵深发展。

79日上午,2017-2018学年第三学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研究西文古籍文献保护与修复研究两门课程正式拉开帷幕。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刁培俊老师首先为同学们科普了国内古籍修复行业发展现状的相关知识,随后图书馆古籍特藏与修复部的张育梅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古籍善本室。张老师不仅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厦大图书馆古籍保存保护的现状,还具体介绍了古籍修复必备的基本工具。林明老师则不顾舟车劳顿,稍事休整,旋即在图书馆与古籍特藏与修复部的老师们交流经验,指导工作。

(张育梅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修复知识)

 (林老师为厦门大学图书馆的老师介绍西文古籍修复经验)

710日早上,林老师提前到来,教室里师生济济一堂,大家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林老师从图书生产讲起,梳理了中西纸史的不同源流,随后着重介绍了西文装帧的形制与操作工序。7月的厦门,天气炎热,上完四节课,林老师已是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但是面对同学们求知若渴、意犹未尽的眼神,林老师主动提出下午自愿增加课时量,义务为同学们增开实践课,亲自教大家做一本手工制作的西文样书。同学们激动得顾不上午休,早早就来到教室等待。接下来的几天,几乎每天都是如此。林老师的敬业奉献精神,让大家由衷感佩。

(林老师授课中)

711—13日的几天时间里,同学们聚集在图书馆一楼的文献保护与修复中心,学习西文古籍样书的制作。林老师亲力亲为,悉心指导,尤其注重每一个细节的讲解,从如何选择纸张开始,边做边传授经验。大家跟着从基础的裁纸、折纸学起,到缝书芯,装订成册,最后上书皮,每一步骤都一丝不苟。经过两天加班加点的努力,同学们终于完成了一本样书的制作,充分体验了其中的甘苦与成就,对西文古籍装帧有了更切近的了解。

(林老师教同学们辨识机制纸的方向性)

(林老师演示折纸配帖)

(林老师教同学们缝线)

(林老师示范起脊)

(专注制作书籍的同学)

(林老师为同学点评作品) 

为了帮助师生更深入地学习古籍修复知识,林老师特别准备了西文古籍修复理论回眸专题课程,于711日上午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区域研究资料中心集中授课。该专题分析了文献受损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介绍中西方不同的文献保护历史与文献修复措施。下午,林老师的第一场学术讲座古籍装具在区域研究资料中心进行,分别从库房建筑外装具内装具三个方面呈现中西方存在的差异,并从文献保护角度提出了古籍装具的要求。一天下来,朝空而往,暮满而归,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林老师在学术讲座中)

713日下午,林老师的第二场讲座“西方早期印刷书——走进摇篮本”又一次以充实丰足的内容刷新了同学们的书史知识。当天,本次课程的另一位主讲嘉宾杜伟生老师也如期抵达。按照课程设置,杜老师主讲中文古籍修复,与林明老师的西文古籍修复课程交叉进行。随后两位老师开启了有条不紊、配合默契的中西文古籍修复实践混合进行的授课模式。杜老师幽默风趣,开朗健谈,第一堂课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作为多次担纲主持国宝级古籍修复的顶尖高手,杜老师技艺纯熟,技术精湛,拥有超常修复经验,能巧妙处理古籍修复中的各类疑难杂症。课堂上,同学们不慎失手报废的作品一经杜老师点化,往往能起死回生,令人叫绝。

为了让同学们清楚直观地了解古籍修复的各种门道,杜老师从最基础的裁纸开始,一步步深入。只见潇洒娴熟地奏刀向前,一沓裁切得整齐无比的纸立现眼前,动作干净利落,在场的同学不禁啧啧称奇。杜老师满肚子各种修书做书的经验,来自于他几十年如一日埋头修书的体悟和实践。在授课的七八天时间里,杜老师教同学们制作了线装、包背装、蝴蝶装、经折装等不同古籍装帧,给大家带来了满满的收获。

(杜老师教学生识别纸张)

(杜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线装书的制作)

(杜老师示范上书

(杜老师示范金镶玉的制作)

(同学们的作品) 

(杜老师与我校档案馆谢华斌老师研讨交流)

(杜老师给图书馆的老师们指导工作)

杜老师在教授实践的同时,于716日和18日进行了两场专门的学术讲座。第一场讲座题为中国古籍版本与修复历史回顾与展望。他首先与在座师生们交流了我国目前古籍保存与古籍修复事业的现状,随后阐述了古籍修复从业人员必需具备的资质和条件,最后系统介绍了中国古籍的不同装帧形制。这场讲座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不仅为同学们拓展了视野,也为中文古籍修复实践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718日下午,杜老师所做的第二场讲座古籍修复技艺与方法为这次修复培训画上了圆满句号。讲座中,杜老师主要围绕自己在国家图书馆修复《永乐大典》的经历,兼及从业几十年的所见所闻,详细阐释了古籍修复必须遵循的八大原则,即:安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最少干预原则、可逆性原则、可识别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规范性原则。

(杜老师做学术报告)

在本次课程培训中,两位老师不辞辛劳、倾囊相授,在规定课时之外,都主动加课,其敬业精神令人发自肺腑地敬佩。他们凝练稳重、不乏风趣的授课风格,使人如沐春风。跟随两位老师学习,不仅学技能,也是学做人。历史系刁培俊老师以及图书馆的张徐芳、陈志梅、张育梅等几位老师更是为此次古籍修复课程尽心尽力,王志双、张竹悠、李玲敏和林敏老师等承担了大量繁杂琐碎的工作,给予大家很贴心的服务,让人感动。

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流传到今天的古籍,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是抢救、保护这些珍贵古籍的重要人力保障。十多年来,随着国家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层层推进及实施,古籍修复事业日益得到重视,且有蓬勃发展之势,但从整体上看,古籍修复人才依旧相当匮乏。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厦门大学历史系张侃教授决定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学科下增设古籍修复研究方向,依托图书馆的专业老师、设备及场地,双方携手,开展合作,共同建设古籍修复实践基地,为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古籍修复人才努力奋进。对于厦大学子而言,有幸依止两位老师,接受最专业的训练,机会十分难得。可惜两位老师留厦时间太短,有点遗憾。课程结束后,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和两位老师告别,合影留念,期盼着再次相聚。

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们相信大家会珍视这一次学习经历,铭记两位老师的教诲,在今后的古籍修复学习中,德业并进,潜心钻研,臻于善美。

(杜老师给同学们签名留念)

(林老师给同学们签名留念)

(林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杜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撰稿/厦门大学历史系  陈怡娴)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