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第二种秩序——明清以来的洮州青苗会研究》
作者:阙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2016年第1版
页数: 393页
语种:简体中文
ISBN: 9787516192948
【内容简介】
临潭庙会,是至今活跃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民俗事象,“汉族人办会,藏族、土族人参会,回族人做生意”是当地人对这类庙会的精妙总结。深入庙会的场景,会发现洮州青苗会是实际运作临潭庙会的社会力量。对于这个民间组织的溯端竟委,呈现出的是一个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如何产生、怎样把不同民族的过往结合起来、并且在时代变迁中被不断创造与发挥作用,最终成为凝聚多民族社会的重要事物,推演出一套包含了不同群体彼此互利共享的社会秩序。
【作者简介】
阙岳,女,回族,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历史人类学博士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传播学、宗教传播学和传播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洮河上游的地域和居民
第一节 早期人群
一 羌
二 吐谷浑
第二节 吐蕃势力的东进
一 唐蕃兵争
二 洮州的吐蕃化
第三节 你来我往的地域
一 西蕃与北宋
二 从金到元
第二章 明代的洮州卫
第一节 设置洮州卫
一 建造卫城
二 招军拓地
三 增修关堡
第二节 建构统治秩序
一 招番纳马
二 洮州土官
三 番僧纲(正)司
第三节 卫官豪强化
一 买卖军屯土地
二 缔结姻亲关系
三 私茶贸易
第三章 清代洮州青苗会
第一节 清初的洮州卫
一 从世袭到流官
二 充任通事与衙役
三 卫军改为屯丁
四 汉番草山纠纷
第二节 新城青苗会
一 宋城隍的产生
二 修谱的兴盛
三 城乡七会
第三节 旧城青苗会
一 五国老爷及其神路
二 合会与扩产
三 地方权力组织
第四章 清代洮州的回民
第一节 旧城丁氏家族
一 恪守五功的回儒
二 回汉番通婚圈
第二节 咸同时期的回民
一 回番土地纠纷
二 兵燹中的回番汉关系
第三节 地方社会的重建
一历任地方官之施政
二 旧城青苗会与社会整合
三 回汉士绅重塑地方意识形态
第五章 民国乱世中的青苗会
第一节 社会复苏
一 民团处理回汉土地纠纷
二 禅定寺骡马会移驻旧城
第二节 洮州青苗会向卓尼扩展
一 杨土司与青苗会的关系
二 从羊永青苗会到草岔沟青苗会
三 青苗会对基督教的态度
第三节 三四十年代的临潭县
一 临潭卓尼分治
二 学者眼中的临潭
三 肋巴佛起义
第六章 临潭的空间体系
第一节 两个地域中心
一 新城
二 旧城
三 城隍神
第二节 路与营
一 四路
二 跟营
第三节 军防堡寨
一 东路
二 南路
三 西路
四 北路
第七章 临潭的社会结构
第一节 汉人家族
一 藏化
二 户长
三 神影
四 官坟
五 堂号
六 入赘婚
第二节 藏人家族
一 格鲁派家族
二 拉卜楞寺的商业代理人
三 汉化的家族形态
第三节 回民家族
一 穿梭于农牧区的商号
二 有限责任制的福盛通
三 回商家族儒化
第四节 卓尼土族
一 吐谷浑的后裔
二 闹缠村的来历
第五节 社会情感
一 麻娘娘的故事
二 龙神的传说
第八章 当代洮州青苗会复会
第一节 复建庙宇与正名
一 回民会首的努力
二 复建乡村庙宇
三 苏维埃旧址
四 洮州农民文化宫
第二节 组织结构
一 洮州青苗总会
二 十八会
三 公共职能
第三节 龙神庙会
一 庙戏
二 客商
三 服饰
四 花儿
第九章 洮州青苗会的仪式
第一节 角色
一 道士
二 师爷
三 马角
四 吹手
五 轿夫
第二节 符号
一 披红
二 神轿
三 万民伞
四 旌旗
五 响器
第三节 插旗以祈神
一 秦关插旗
二 流顺插旗
三 端阳沟插旗
四 杓哇旗插旗
第四节 踩街以迎神
一 神路里的社会关系
二 仪式里的时空约定
第五节 冬报愿以谢神
一 端阳沟冬报愿
二 旧城冬报愿
第十章 龙神之外的神祗
第一节 鞑子三郎
第二节 羊头人身将军
第三节 平天仙姑娘娘
第四节 总寨四村的村神
结论
第一节 作为社会系统的制度
第二节 人以神分
第三节 中华民族的互利共享
征引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