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厦门大学历史系刘永华教授在联兴楼405举办主题为“定位·关联·会通:史学论文写作的三个关键环节”的学术讲座。此为“史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系列讲座的第十二场。历史系、南洋研究院、台湾研究院等近百位师生积极参加了这场讲座。
刘老师认为,定位、关联、会通,一言以蔽之,即脉络化,这是优秀史学论文的必备要素。所谓定位,即因革旧说,有的放矢。譬如墟市的发展,既可从商业化的视角研究,也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思考,研究者应找准对话的对象。所谓关联,即由点到面,触类旁通。譬如何炳棣研究中国人口史,从“丁”的概念入手,由此重估明清时期的人口规模,继而分析影响人口数量的各种因素,旁涉农作物的传播,复及人口的地域流动,再引申及人口的社会流动,可谓“关联”的典范。所谓会通,即发微精蕴,创言立说。譬如陈寅恪“关陇集团说”,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郑振满关于明清社会变迁的“三化”说,鲁西奇“中国历史的南方道路”说,皆引起广泛反响,可谓臻于会通的境界。
如何做到定位、关联、会通?刘老师指出应在三个方面努力而为。一曰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二曰精研史料,敢于质疑。三曰追求创新,不趋俗说。最后,刘老师鼓励在座同学,撰写学位论文应以定位和关联为基本要求,会通虽或未能,但也要以此为目标,精益求精,坚持不懈。
(文/厦门大学历史系 张赟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