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下午,厦门大学历史系郑振满教授在联兴楼405举办了主题为“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的学术讲座。此为“史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系列讲座的第六场。历史系、南洋研究院、台湾研究院等院系的百余位师生积极参与了这场讲座,此外,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焦建华教授、新闻传播学院邹振东教授、华侨大学陈景熙教授、金门大学李宗翰教授等学者也专程而来,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郑老师首先回顾了厦大的史学传统。他指出,密切结合人类学是厦大史学的重要特色,社会经济史研究是厦大史学的根基所在。社会经济史学创自傅衣凌先生,《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是其权舆,从民间看历史是其真谛,也是厦大史学必须坚守的“家法”。在此脉络下形成的民间历史文献学,一方面要继承版本、目录、校勘、辑佚等传统文献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民间文献独特的系统、源流和语境。
继而,郑老师分别从历史记忆、文字下乡和文化权力三个角度阐述了民间文献的史料价值,强调民间文献不可为传统典籍所取代的独特内容和地位。而收集和利用民间文献,应结合田野调查。郑老师认为,田野调查的学术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反思既有理论,二是注重经验事实,三是走进历史现场。总之,田野是人文学者思想的实验室。
郑老师以深厚的学识,高屋建瓴地概括了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脉络,反思了传统史学的不足,指明了民间文献和田野调查的学术意义与发展方向。简明扼要,而又启人深思。
(文/厦门大学历史系 张赟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