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研究资源  共享资源
精品課程 | 《鄉村儀式與戲劇》
  发布时间: 2022-12-05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0

编者按

美育与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和卓越气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我们推出“精品课程屋”栏目——推介精品课程,展现群贤风采。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课程是《乡村仪式与戏剧》,让我们共同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记住乡愁”。

本课程最初是历史系专业选修课,后来转为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课程,主要目的是介绍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节庆周期,尤其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神庙体系、仪式活动、戏剧演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从人民群众的立场理解中国传统社会,重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学会从文化传承的理论高度理解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

有关教师

郑莉

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外华人与侨乡、乡村仪式与戏剧,尤其注重文献解读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在《南洋学报》《民俗曲艺》《开放时代》《学术月刊》《华人研究国际学报》《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著作《神明的旅行——从兴化到南洋的文化网络》。课程团队主要成员还包括郑振满教授和黄向春教授。

课程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八个单元,依次为:(一)何为乡村?包括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当代乡村空心化现象与三农问题等;(二)何为仪式?包括仪式的教化功能与社会意义、仪式与戏剧的关系;(三)中国传统节庆仪式,从春节到年末的循环农历周期,春节、元宵、头牙、清明、端午、中元、下元、尾牙等;(四)礼下庶人的历史,包括中国历史上的礼仪变革、礼仪与民俗的互动关系;(五)礼仪与宗教的关系,包括常见的仪式文献、乡村社会中的各类仪式专家;(六)节庆仪式的社会意义,包括仪式与社会秩序、社会治理的仪式化;(七)地方戏剧、仪式戏剧与社会文化史,包含中国乡村的传统戏剧演出、戏剧的教化功能;(八)草根的力量,包括乡村社会的文化传承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

学生感想

我是一个纯理科的男生,从小受到人文方面的熏陶和教育非常少,所以对于一些晦涩的理论和概念并不是很了解。但是老师对乡村仪式与戏剧系统的介绍,让我知道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与古老传统的联系,对故乡的风俗习惯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现了我的“乡愁”。 ——汪星宇(数学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

《乡村仪式与戏剧》是一门有深度并且有广度的课程。我们能从老师的田野经历和珍贵的纪录片中,深入了解根植于福建地区的乡村祭祀仪礼。同时,课程基于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背景,也让我们能够透过仪式现象,充分理解民间信仰的内涵。因此我个人认为这门课程对于认识地域文化,进而拓宽学术视野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陈雨微(艺术学院2020级民族音乐学硕士)

所谓乡村仪式与戏剧,是指乡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仪式展演与戏剧演出,目前大多已经列入各级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乡村仪式与戏剧的传承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但大多停留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层次,并未深入揭示乡村仪式与戏剧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在高等院校开设相关通识课程,让新一代的大学生认识中国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记住乡愁”。

(本文經編者授權發佈,原載“廈門大學美育與通識教育”公眾號2022年12月5日。)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