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出版品  书讯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21年第2期目錄摘要
  发布时间: 2021-07-16   信息员:   浏览次数: 249

目录

专题论文

简牍所见秦的粮价与百姓生活(1)

刘鹏


唐代营田使相关问题刍议——以石刻文献为中心的考察 (14)

秦中亮


清初湘西辰沅地区的军需供应、赋役调整与里甲重构(21)

张爱萍


汉口西会馆重修及清代山陕西商务管窥(34)

李灵玢


方言与晚清海关同文供事数据库研究:1876-1911 (46)

蔡诚 张志云


民国前期山西省市场整合研究——以探讨电报及铁路对市场整合作用为中心的量化历史研究 (62)

刘煜泽 雷鸣


抗战前后沦陷区物价变动——基于董士账本(1936-1942)的证据 (76)

卫和成 黄英伟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债与通货膨胀的恶化——以国民政府抵押内债为主的探讨 (88)

高蓉芳 刘志英


经济史家

哲人虽去,教泽长存——深切缅怀衣凌恩师 (98)

李伯重


书评

由佛山呈现中国工商城市成长的内在脉理——读罗一星《帝国铁都》 (107

王日根 胡舒扬


内容提要


简牍所见秦的粮价与百姓生活

刘鹏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内容提要] 战国后期秦国至秦王朝时期,粟米的官定价格均为每石30钱,市场价格则会在此基础上有所波动。每石1600钱等奇高价格只是短时期内出现的特殊情况,不宜将其视为粟米价格的常态。以产量租率为参照,当时粟的平均亩产应在4.5石左右。再以3040亩计算实际耕种面积,去除田租和口粮消耗,一般小农家庭年均可自由支配的粟米在12.937.2石之间。这种农田产出结余一般不会超过2000钱,甚至可能不足200钱。对于以农田产出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小农家庭而言,他们的生活压力不会太小。

[关键词] 秦;粮价;粟米;亩产量;里耶秦简

 

唐代营田使相关问题刍议——以石刻文献为中心的考察

秦中亮

(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200234

[内容提要] 营田可以追潮到北朝甚至是汉朝以来的屯田制度,营田使或相当于营田使的官职最迟可以追溯到北朝。早期营田主要出现在边镇,为经略“四夷”的催生品。隋末唐初,由于战乱频仍,对于边陬的经略有限,营田使在史乘与石刻文献的出现变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营田使有过废止,而应该是北朝以来一直延续的制度。也就是说,从唐廷初创就一直有营田使,探讨营田使最早出现于唐代何时,这个问题的意义是有限的。营田与屯田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別,但大体上是一致的,是可以互换的概念。真正意义上去区分这两个概念,可能难度比较大。当支度使与营田使合为支度营田使,节度使集财权与军权于一身,就加剧了地方与中央的权力博弈。为了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カ,唐廷逐渐将营田之权下放到刺史、县令或者武将的手中。学界认为的营田务普遍掌管营田之职,应该要到五代之后。

[关键词] 唐代;营田;屯田;营田使

 

清初湘西辰沅地区的军需供应、赋役调整与里甲重构

张爱萍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

[内容提要] 清初进取云贵与平定吴三桂之乱皆取道湘西辰沅地区,由湖广滇黔驿道与沅水及其支流进入云贵前线,军需物资的供给和转运给湘黔通道沿线州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摊派至州县的军需负担转化为里甲差役,官方在解决军需负担和调整里甲赋役的过程中,以固定粮额均摊于各里甲之中,照粮当差。麻阳县令黄志璋采取不拆碎粮多盛甲、允许民间自行合户的政策,民间根据粮额标准,具有了灵活重组户籍的空间,具体体现为地方大族内部的析户分甲与粮少不能自立小户、帮户的合户占甲行为。在某些情形下,宗族也采取了不同房支之间联合立户的策略。这一番里甲赋役调整,对基层乡村社会的人群组织与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清初;湘西;麻阳;赋役;里甲

 

汉口西会馆重修及清代山陕西商务管窥

李灵玢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内容提要] 《汉口山陕西会馆志》所载史料自康熙二十二年汉口山陕会馆创立之初始,至光绪二十二年成书为止,多集中于同治、光绪年间,不仅记录了汉口山陕会馆的兴建重修过程,还列明了重修资金募集和会馆收支情況。以汉口山陕会馆作为窗口,可一窥当时山陕商人在汉口的经商活动和规模,及其以金融为中心的商业结构。

[关键词] 汉口山陕会馆;山陕商人;抽捐金额;经营规模

 

方言与晚清海关同文供事数据库研究:1876-1911

蔡诚 张志云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40

[内容提要] 通过《新关题名录》中同文供事统计表构建同文供事方言数据库,再由对数据库的分析和挖掘,发现掌握广州话、厦门话、南方官话或汕头话的同文供事比掌握其他方言者获得晋升的概率相对更高。此外,方言对同文供事的任职地域有明显影响,同文供事的任职存在在地化现象和就近原则。

[关键词] 同文供事;方言;新关题名录

 

民国前期山西省市场整合研究——以探讨电报及铁路对市场整合作用为中心的量化历史研究

刘煜泽 雷鸣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经济学院,天津 300350

[内容提要] 本文使用民国前期山西省政府县级物价统计,并结合其他史料,同时使用史料分析、数理统计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民国前期山西省市场整合进行研究,以探讨电报及铁路对市场整合的作用为核心。通过构建物价指数等方法,发现民国前期全省物价总体呈比较稳定、幅度较小的上涨趋势,没有出现明显的周期性;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等方法,发现山西市场整合程度较高,晋北最优,且不同商品整合程度不同。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使用1919-1925年大洋、小麦、粗布及水旱烟的价格数据,研究电报及铁路对市场整合的作用。发现新式交通通信事业,可提高市场整合程度,总体而言,对于大宗低值商品市场整合,铁路作用较大,对小宗高值商品市场整合,电报作用较大。而对每一种商品,电报与铁路的作用都有差別。

[关键词] 山西;物价;整合;铁路;电报

 

抗战前后沦陷区物价变动——基于董士账本(1936-1942)的证据

卫和成 黄英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44

[内容提要] 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深刻影响着物价的波动。本文以一位在抗日战争期间居于沦陷区的企业管理者所记载的日常收支账本《董士账本(1936-1942)》为出发点,探讨帐主属地在沦陷前后的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佐以其他历史资料,对比同一时期不同城市以大米为代表的商品物价变动特征,认识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与不同物价变动特点之间的独有联系。

[关键词] 物价变动;董士账本;沦陷区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债与通货膨胀的恶化——以国民政府抵押内债为主的探讨

高蓉芳 刘志英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内容提要]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发内债不仅包括公开发行的货币内债和实物内债,还包括大量未公开发行的国库证。在战时内债运行中,国民政府利用内债向国家银行抵押借款,是内债增加法币供应量的主要方式,也是引起或恶化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国民政府修改法币发行准备制度,使法币发行不受限制,则是国民政府抵押内债弥补财政赤字进而推动通胀的形成方式。对国民政府抵押内债可能推动的通胀率进行量化分析,可知因国家银行存款存在抵消作用,国民政府抵押内债的数额并不会造成等量法币的发行,因抵押内债推动的通胀率亦不会全部转化为现实的通胀率。国民政府一再违背内债“吸收游资、回笼法币”的本意,进而使其成为助长通胀的工具,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胀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 内债;通货膨胀;国民政府;抗战时期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