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最新资讯
游子安 | 香港道教送瘟祈福法會及其辟瘟經文
  发布时间: 2020-02-07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697

一、道教與社會 

香港道堂通過道教科儀,為香港社會祈福禳災,其來有自。每遇災禍,香港道教團體參與超薦法會,以求安陰利陽。如1918年馬棚大火,約六百多人遇難,事後在愉園蓋搭醮棚,延請鼎湖高僧及應元宮道士開壇作法事,超渡亡魂,當年參與建醮的道堂包括牛池灣的先天道派的萬佛堂。1972年「六一八」雨災,山崩樓塌,觀塘安置區受災嚴重,青松觀、六合聖室等道堂前往災埸為遇難者作安息法會。及後,香港佛道團體舉行超薦法會,分設佛教、道教、潮僑三大主壇及分壇,誦經禮懺,追悼「六一八」雨災全體罹難者。參與道教壇計有: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觀、松蔭園佛道社、圓玄學院、蓬瀛仙館和抱道堂等。又如香港在1970年代以前水源緊缺,道堂也曾為旱災祈雨。1955年春天,歷時兩月乾旱,通善壇、龍慶堂與善慶洞特發為「祈雨法會」;1963年大旱,本港4天供水一次,六合聖室設七星祈雨壇祈雨。 

2003年春天,香港非典型肺炎肆虐,417日至423日(農曆三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香港道教聯合會聯同16間道堂舉行「消災解厄祈福法會」,地點選在沙田車公廟前翠田街足球場。本文對這次法會,及期間誦唸的《辟瘟妙經》等相關文獻,作了扼要的記錄和解說。

「消災解厄祈福法會」會場,相片後方為車公廟。(道教文化資料庫提供)

 

二、遣送瘟神的習俗 

瘟神亦稱疫神,即主司瘟疫之神,此信仰源於古人對瘟疫的恐懼。瘟神是多種惡性和急性疾病的凶神,對於這種凶神,人們不敢得罪,唯有請道士行法遣送瘟神。瘟神只能「送」、「驅」以請走,而不能說「滅」瘟。古代有「五疫」之說,而瘟神多為5位。被稱為中國諸神百科全書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五瘟使者」的名號:「昔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內,有五力士現於凌空三五丈,……帝問太史居仁曰:『此何神?主何災福也?』張居仁奏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上為五鬼,在地為五瘟,名曰五瘟。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隋、唐皆用五月五日祭之。」這次祈福法會,其中一位驅瘟主神是「和瘟教主匡阜真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廬山匡阜先生〉載「姓匡名續,……號匡阜先生」,「凡水旱厲疫,禱之皆應焉。」匡阜真人游江南,將五瘟神收為部將。為何稱「和瘟」?李豐楙說得明白,他引用香港長洲太平清醮舉行的「遣船」科和臺灣南部沿海瘟醮,配合民眾的和瘟、拍船,道士使用神咒和瘟、遣瘟法,認為「和」是先行懷柔的語氣,「遣」是強制語氣,務求「掃除淨盡」,潔淨境域。 

有關送瘟,可從古代驅疫鬼的「儺」說起。「儺」是年終舉行逐疫驅鬼的儀式,《後漢書》〈禮儀志〉稱:「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有臘日(十二月八日)逐疫之說;宋元時代,民間有祭送瘟神的習俗。道教的送瘟科儀,正是民間習俗的規範化。據說,南方逐疫的作法,將船焚化放入海中,能將災疫帶走。因此,宋代以來,送瘟例要用船。例如臺灣有瘟神之祭典,此俗傳自福建,稱「王醮」;放王船之習俗,號稱「送瘟」。「建醮之時,裝飾帆船,載上王爺神像或其他器物,號稱王船,放流於海或予焚化之俗,頗為盛行,號稱送瘟,眾皆相信,如此作法,將疫癘帶往他方,人民可免遭殃。」又如雲南省昭通地區鎮雄縣的打醮活動,約在明朝中期由中原一帶漢族傳入。一類為祈求甘霖的「打雨醮」,另一類為驅瘟的「打清醮」。其中送瘟的「掃(送)船」儀式來自道教,瑤族製作「羊船」把瘟疫送走,「羊船」既是送瘟工具又是祭品。香港道教聯合會在這次法會特別紮作了一艘15呎長的法船,作和瘟遣舟科儀之用。因地制宜,這次送瘟法會的法船「予以焚化」而非「放流於海」。舊時江南有紙船明燭送瘟神之風俗,其辦法是用紙紮船一艘,請瘟神、五方行瘟使者接送上法船,將法船焚化,返歸神界。

用作和瘟遣舟科儀的法船(作者攝)

 

三、香港「消災解厄祈福法會」的行儀與解說

「消災解厄祈福法會」會場平面圖 

香港道教聯合會舉行連續7天之「消災解厄祈福法會」,誦經禮懺,藉此為市民祈福消疾。香港道教以前做過祈雨等科儀,但沒有做過驅瘟,籌備過程中請教上海陳蓮笙、陳耀庭諸位道長,科本決定選用《和瘟遣舟科儀》、《瘟祖八寶驅瘟法懺》和《元始天尊說洞淵辟瘟妙經》。法會設主壇、天壇、地壇、中壇。因是祈福道場,主壇奉三清,輔以四御五老;以及北帝、斗姥、天后、龍母、太乙救苦天尊、九天玄女、當年掌管雷部諸神、當年掌管風部諸神等等。中壇奉三位驅瘟主神,中為「洞淵教主驅瘟疫崆峒感應天尊」(仙尊名號亦見於法船),左為「無上洞淵三昧伏魔天尊」,右為「和瘟教主匡阜真人」。法會期間,市民可請驅瘟符與平安符,大會共派發各八萬張。法會行儀節序,簡列如下: 

1)四月十七日(農曆三月十六日)

三奏龍庭(車公廟上表)

請水淨壇

豎幡、安大士、中壇請聖

開壇啟請(見解說1

開金榜

玄門開位

玉皇宥罪錫福寶懺(見解說2

開黃榜

玉皇心印經

玄門破獄 

2)四月十八日(農曆三月十七日)

玉皇宥罪錫福寶懺

諸天朝 玉皇朝

赤松黃大仙師寶懺

太上清靜經 太上道德經 玄靈經

攝召真科(過仙橋) 

3)四月十九日(農曆三月十八日)

三元賜福寶懺

三元朝 文帝朝

大洞仙經 至寶真經

正陽仁風寶懺

呂祖玄妙經 北斗延生經

聖帝保安寶懺

關燈散花科(見解說3 

4)四月二十日(農曆三月十九日)

三元滅罪水懺

七真朝 武帝朝

金剛水幽 

5)四月二十一日:送瘟科儀(農曆三月二十日)

太乙濟度錫福寶懺

太乙朝 靈官經 雷祖朝

玉樞經 三元妙經

瘟祖八寶驅瘟法懺(見解說4

元始天尊說洞淵辟瘟妙經

和瘟遣舟科儀(見解說5 

6)四月二十二日:三清濟煉(農曆三月二十一日)

純陽無極寶懺

呂帝朝

結懺科儀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見解說6 

7)四月二十三日:大供諸天(農曆三月二十二日)

清微禮斗真科

玄門讚星科

玄門供諸天科

圓隆謝表送神 

上列行儀節序,有幾方面要解說。 

解說1、啟壇邀請特區政府官員主持祭天儀式,而第一天「開幕典禮」、第五天、第六天和第七天科儀,各壇參加。七天每日各有主壇,如圓玄學院是第一天主壇,青松觀是第七天主壇。 

解說2、多天誦經禮懺,藉不同的經文懺本懺悔改過,以《玉皇宥罪錫福寶懺》為例,朝禮三清、玉皇等神靈,祈求上天赦罪賜福;《玉樞經》則述消災解厄之法,誦此經可解厄解驚。然後舉行驅瘟科儀,首先誦《驅瘟法懺》,繼而誦《辟瘟妙經》,再而進行「和瘟遣舟」。 

解說3、「關燈散花儀」,由「關燈儀」(全稱是「五方關燈科」)和「散花儀」(全稱是「散花解冤結」)二個科儀不間斷地組合而成。關燈科儀行儀目的是以神燈之光,把亡魂從地獄引領出來。散花科以「花」作為比興的對象,慨歎人生,亡魂在壇場上聽道士們「說法談玄」,通過教育解除亡魂生前冤結。整個「關燈散花儀」約兩個多小時,科儀以唱為主,具有極強的音樂性。是次消災解厄祈福法會,關燈散花儀由松蔭園佛道社負責。據說,香港所用「關燈散花儀」版本,來自廣州三元宮。 

解說4、《瘟祖八寶驅瘟法懺》,版本來自《回天寶懺》卷六,八寶即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心。懺文讚曰:「八則當成八寶看,良心一點是金丹。懺文不但驅瘟疫,以此回天亦不難。」 

解說5、第五天送瘟,三位驅瘟主神移奉於主壇。和瘟遣舟科儀,選用清末刊印《廣成儀制》的〈和瘟遣舟全集〉:「公文宣示,神聽昭明。仰惟察功籙過,奉天命以無私,布氣行瘟,豈仙壺之妄轉,今則蒙天赦罪,依式遣舟。……」法會籌委會成員梁德華道長講述和瘟遣舟科儀的特色,當天用作和瘟遣舟的法船先用『雷公令牌』作法器,施五雷號令開光,請三位驅瘟主神帶領五方行瘟使者、瘟部總管,登上法船,送返天庭。法船內備有紙紮必需品,包括船伕、酒、米、鹽、醋等。化船時用檀香燃點乾禾草,因為要旨是「驅瘟」,值得注意是用檀香薰,薰香作拜送,而不是用火燒。化船時唸咒:「江頭鑼鼓響鼕鼕,……奉送諸神何處去,……一葉扁舟遊大海,逍遙逕到蓬萊宮。」先把神位放上法船,然後把法船推到龍口向吉方(南方),同時各經生一路諗咒一路化船,末段結壇唱小讚:「重斟酒三獻,上奉都天拜送瘟司盡上船,為報兒郎並水手,醉歸青天,醉歸青天。」整個和瘟遣舟的科儀便告完成。 

解說6、與關燈散花儀齊名的香港道教科儀是「大三清」,可說是本地道教科儀的代表作,「大三清」約需四個多小時。「大三清」是道教的大型科儀,包含煉度、超幽和施食三項內容,原名「先天斛食濟煉幽科」,這個科儀「覆蓋全社會」,為普渡一切幽魂而舉行。香港「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的科書,來源於蘇州的《太極靈寶祭煉科儀》,它的基本內容和程式仍然保持著宋代科儀的模樣。1997年香港道教聯合會舉行慶祝回歸祈福法會,啟建七晝連宵法會,三清科儀由250人一齊誦經,規模譽為「本港開埠以來的首次」。

 

四、送瘟法會所用的《太上洞淵辭瘟神妙經》

《太上洞淵辭瘟神咒妙經》 

法會第五天和瘟遣舟,焚化法船,最特別之處是將整篇《太上洞淵辭瘟神咒妙經》(以下簡稱《辭瘟妙經》)經文書錄在法船的帆上。「此經為消除瘟疫之用」,借元始天尊為洞淵天尊所說,認為民眾得瘟疫,瘟疫形成因果,皆因「不敬三寶,呵天罵地,全無敬讓,心行諂曲,為非造罪」,應建立道場,焚香誦經以消災。《辭瘟妙經》經文引錄如下: 

爾時

元始天尊與諸大眾,在上陽宮內敷演教法。時有洞淵天尊上白

元始天尊竊見下界生民,盡染瘟疫之疾,四肢壯熱,手足酸疼,頭痛眼華,五臟盛熱,逈如鍼刺,不能喫食,如何救療?是時

元始天尊曰,皆是下界生民,處居人世,不敬三寶,呵天罵地,全無敬讓,心行諂曲,為非造罪,致令此疾所傷。凡為人民身強力健,不知回向,出入往來,並無避諱。蓋是五帝使者奉天符文牒,行於諸般之疾,凡人之所為,係在簿書,遂行其毒,若人吸著,便成此疾。如有男子女人家染此患,宜令闔家斷絕五辛,低聲下氣,柔軟身心,歡喜慈愍;禮謝辭遣,置立香位,請道迎真,於家建立道場,焚香轉誦妙經,依教禮謝開於道位,次施設齋筵,香燈如法。請於天符十二年行病神王、五帝使者、七十二候聖者、二十四炁聖眾、行瘟大判官、俵藥主事、行豬羊牛馬瘟疫使者、祛災使者、癘毒使者、地分神王、后土社令。各領部眾,俱降道場大道之處,解此毒癘,宜轉此經,一時禳謝。若凡人係在簿書,仍須勾銷放赦,奏聞今有弟子某歸依投懇,拜奏誠心,莫為留難,改死重生。於是聖者見此禮謝,收瘟攝毒,

故不流行。是時

元始天尊乃為頌曰:

太上立科教敬信除災殃瘟疫留毒害聞善化吉祥歸依念三寶家門漸吉昌

芳能轉此經鬼禍悉潛藏

是時洞淵天尊并諸大眾,聞此聖言,各各歡喜,作禮而退,信受奉行。 

以上引錄《辭瘟妙經》,有幾方面須加以解說。 

1)據李豐楙推測,這部屬於諷誦類小卷經文,在宋元時期撰成,曾被江西南昌、福建漳、泉州道士運用。 

2)在法會道場禮請的對象計有「行病神王、五帝使者、七十二候聖者、二十四聖眾、行瘟大判官、俵藥主事、行豬羊牛馬瘟疫使者、祛災使者、癘毒使者、地分神王、后土社令」,經文提到「五帝」,即「東方青帝青瘟神君、南方帝赤瘟神君、西方白帝白瘟神君、北方黑帝黑瘟神君、中央黃帝黃瘟神君」。「七十二候」表示一年中節氣的變化,一年二十四節氣,共有七十二候,即《廣成儀制》的〈和瘟遣舟全集〉啟請的「瘟司布化氣候神君」。「十二年王」就是一紀十二年所形成的十二值年瘟王。 

(3)《辭瘟妙經》收進《莊林續道藏》,稱為《元始天尊說洞淵辟瘟妙經》,內容再加演繹發揮。

書錄在法船帆上的《辭瘟妙經》(作者攝)

 

五、香港其他驅瘟法會和活動 

4月至6月之間,港人在疫症下自求多福,不同宗教紛紛舉行祈福法會。49日鄉議局邀請新界各區歷史悠久或具規模的寺、觀、廟宇,罕見地同時舉行「全港驅瘟除疫祈福保安洒淨日法會」,為香港禳災祈福,驅除瘟疾,保境安寧。這14所寺、觀、廟宇(宮觀佔其七)包括: 

屯門青松觀

屯門妙法寺

荃灣圓玄學院

荃灣西方寺

打鼓嶺雲泉仙館

大嶼山寶蓮寺

青衣天后宮

青衣真君大帝廟

西貢天后廟

九龍塘省善真堂

粉嶺蓬瀛仙館

大圍信善玄宮

萬德至善社大埔萬德苑

元朗凌雲寺 

當疫情嚴竣時,匯集傳統習俗、宗教儀式和民間智慧,或用舞火龍習俗,或求天后、求車公,或在華陀誕求神庇佑。例如518日新界鄉議局在港、九及新界九個地區進行「華陀誕舞火龍鎮疫驅瘟」活動,其中在屯門天后廟舉行的舞火龍活動,不少人向廟旁供奉著的華陀祭壇上香祈福,祈求神靈保佑非典型肺炎盡快絕跡。華佗寶誕當天,官員在省善真堂參拜華佗仙師,並表揚本港醫護人員的努力。及後622日再於屯門天后廟廣場,再次舞動火龍。經過各方齊心努力抗疫,6月下旬香港終於從疫區除名。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澳門,相對安然渡過,然而居安思危,澳門道教協會與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於615日,舉行「辟瘟鎮炎保平安建醮祈福法會」。 

早在1894年粵港發生瘟疫,民眾到本港其他地區或回鄉迎請神衹,如抬著車公、綏靖伯等神像巡遊,以平息災疫。百年前大疫,諸仙聖降示的乩文,勸人修省改過。如《善與人同錄》收錄呂祖乩語:「溯自甲午以來,癘疫四佈,港澳省垣首遭其劫。……其中或能幸免者,……不知天之厚我,而猛然自修省,則癘疫遂潛消之不覺。若從恃天之厚我,而侈然自放,則癘疫一旦發而莫收。」呂祖又乩示:「大劫之中,十今消去七八。更願諸子常存省察之念,恒懷利濟之心,有一分力量,積一分功德。」又如《驚迷夢》收錄黃大仙乩語:「近日治疫方刊太多,無一不能治,亦無一能治。吾之方,只一善字可治矣」,隨壇羊之石詩:「世間盡是善心人,那有遣此瘟神部。」至今仍然發人深省。

 

(本文經出版方授權發佈。原載《田野與文獻: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2003年,第32期,頁21-27。注釋從略,引用請參考原文。)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