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ENGLISH
網站首頁
中心簡介
研究人員
學術活動
出版品
研究資源
所內專區
首页  学术活动  活动纪要
廈門大學歷史系中國史沙龍紀要
  发布时间: 2018-01-30   信息员:   浏览次数: 953

2018120日,厦门大学历史系青年教师在南光一202-3举行学术沙龙,讨论本系陈瑶老师的《籴粜之局:清代湘潭的米谷贸易与地方社会》、朱圣明老师的《华夷之间:秦汉时期族群的身份与认同》两本新书。厦门大学历史系刁培俊、水海刚、吴海兰、赖国栋、李卫华、孙飞燕、梁心、林昌丈、刘婷玉、刘诗古、朱圣明、陈瑶等诸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刁培俊老师担任组织者和主持人。

沙龙伊始,陈瑶老师简要介绍了此次沙龙的设置过程、讨论形式及举办目的。与会老师踊跃发言,为沙龙的发展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以期为将来继续举办学术沙龙和学术会议奠定基础,彰显厦大历史系青年学者的学术活力。刁培俊老师展望学术沙龙的发展前景,与参会老师讨论了论著出版和发表计划,建议除研究本断代史外,还要关照其他断代的问题意识,广泛汲取其他研究者有益的想法,砥砺共进,切忌“闭门造车”。

其后进入沙龙的主题环节。首先由朱圣明老师介绍《华夷之间:秦汉时期族群的身份与认同》一书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朱老师指出,自己的写作缘起于对王明珂先生关于边疆地区族群认同研究的反思,认为以往用历史人类学方法进行早期中国的边疆研究存在一定理论预设的缺陷。朱圣明老师对以两千年来边疆地区的生计模式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将当地族群生存状态、社会结构“模式化”处理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此前研究存在将边缘族群孤立化、过分用边缘解构中心的倾向。朱老师认为,边缘地区的族群不应被孤立,应重视其与中心地域、人群的互动与联系,从而全面探究其族群身份的形成、变化及认同。书中第一章介绍春秋时期的华夷之辨,指出思想当中的华夷之辨与现实中的华夷之辨存在断裂,有部分人群的身份处于华夏与蛮夷之间;第二章对秦汉时期的华夷之辨进行考察,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并没有导致“长城以内是华夏、长城以外是蛮夷”族群空间结构的形成,实际上,边境内外人群的身份存在争议,存在多元化的现象;第三章对秦汉时期的“天下”结构、政区结构进行考究,讨论内郡、外郡、塞外的地域及人群区分;第四章到第八章主要对匈奴、羌、南越、西南夷、蜀地等边缘地带的族群及其身份、认同问题进行探讨;第九章主要讨论了汉代“边民”特殊的族群身份及其身份焦虑;第十章对“保塞”蛮夷进行考察,分析了这类人群的族群身份及政治倾向。朱老师最后指出从秦汉边缘族群的研究出发,对其他历史时期华夷之辨视野下天下人群间身份差异、认同建构的探讨还存在很多思考的空间。聆听完朱老师的发言后,刁培俊老师指出,由汉民族的历史文献这一单一视角如何进行多元考量,是该书面对的关键问题,先秦以至秦汉的族群认同研究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展开,首先是基本史料文献如何叙述,其次是前人研究如何辨析,最后是自己的解读和观点有何推进,层层铺陈,推陈出新。先秦史和简牍研究专业的孙飞燕老师对第一章楚国、吴国等处于华夷之间的“半蛮夷”论证提出质疑,她还针对第八章的内容反思历史人类学方法在上古史、民族史研究中的适用范围。林昌丈老师提出可将该书与胡鸿近著《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一书进行比较阅读,认为两位研究者分别是从族群身份和编户齐民的不同视角讨论华夏认同与国家形成的问题,对于早期中国史研究与民族史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推进意义。

接着,陈瑶老师介绍了自己的新书《籴粜之局:清代湘潭的米谷贸易与地方社会》。陈瑶老师指出,该书将湘潭这一清代长江中游的米谷贸易中心,置于全国米粮市场的大格局中加以考察,立足于中国中部的地方社会,探讨全国市场扩张的过程、影响与意义。该书从湘潭的城市权力结构、区域米粮市场结构的形成、米粮生产与田地所有结构、米粮运输与河道秩序控制、米粮囤积与地方政治经济整合等多个角度考察米谷贸易与地方社会的互动过程,认为1819世纪对于湖南来说,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契机,也是一个地方社会受到米粮市场深刻影响的过程。陈瑶老师指出,该书重点讨论清代湘潭米粮市场的运作机制,主要是从地方社会的角度回应中国全国米粮市场形成的问题。而关于明清时期整个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问题,则需要更多基础研究来推进我们的认识。陈瑶老师表示,由清代湘潭社会经济史的个案研究出发,接下来将扩展研究的空间范围和议题,对清代以来长江中游乃至全国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梳理,探讨商品、资本、人员、知识流动的具体情况,以期回答1819世纪全国市场的扩张范围、影响程度、时空盈缩等问题。随后,与会老师就此书展开了热烈对话和讨论。刘诗古老师认为码头对长江水运具有重要意义,书中关于地方社会经济组织之一的“码头”可作更多的阐述。刁培俊老师指出,一般讨论贸易与市场问题,都从生产环节出发,对于水稻种植来说,自然地理条件是关键内容,其后才讨论经营、交易、运输、囤积等环节,建议将来修订时增加对湖南地理部分的介绍。水海刚老师从该书的问题关怀出发,希望看到更多在全球史视野下如何定位湘潭以及湖南与江南区域经济关联的部分,并结合自己关于近代福州茶业贸易研究的体会谈到跨区域研究、中西比较研究的困难性。对于老师们提出的疑问和建议,陈瑶老师一一作出了回应和解答。

此次沙龙自上午九时举行至下午三时,厦门大学历史系青年教师欢聚一堂,对朱圣明老师、陈瑶老师的新书展开了讨论,彼此间思维碰撞激烈。最后,老师们对自己未来的研究、出版计划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期待青年教师学术沙龙于3月开展第二次讨论,以此作为彼此交流学习之领地,共同推进厦大历史系学人的学术研究水平。

(撰稿/余辰晨、洪钰琳)


版權所有: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地址:廈門大學南光一號樓二零四
         電話:0592-2185890 服務信箱:crlhd.amu@gmail.com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廈門大學ICP P3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