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導論 1895年後的思潮與傅斯年 傅斯年在中國現代知識界的地位
第一章 傅斯年的早年 家鄉:瀕於崩潰邊緣的舊社會 傅斯年的成長歷程 北大歲月 傅斯年和《新潮》 作爲五四遊行示威主將的傅斯年 年輕的叛逆者 作爲文化批判者的傅斯年 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 傳統學術的再評估 創造一個「社會」 「一團矛盾」
第二章 新歷史學派的形塑 在倫敦和柏林的學習 傅斯年與史語所 史語所的眼界和目標 史語所的工作
第三章 走向中國文明多元起源論:中國古史的學說 中國古史起源多元論 重建中國古代史 傅斯年學說的影響
第四章 反內省的道德哲學 反內省傳統的出現 古代道德哲學的去倫理化 終結內省的道德傳統
第五章 五四精神的負擔 歷史與政治 《東北史綱》 文化認同的需求 愛國主義與反傳統 政治選擇
第六章 一個五四青年的晚年 政府不端行爲的批判者 對民族往昔的兩難心理 平抑昆明學生運動 懲治漢奸 「清流」 動蕩年代的知識分子:在臺灣和台大 尋找道德之源 「歸骨於田橫之島」
結語 一個五四青年的失敗 附錄一 攻擊顧頡剛的小說片段 附錄二 傅斯年與陳佈雷筆談記錄 參考書目
附論六篇 傅斯年對胡適文史觀點的影響 胡適與傅斯年 伯希和與傅斯年 傅斯年與陳寅恪——介紹史語所收藏的一批書信 什麽可以成爲歷史證據——近代中國新舊史料觀點的衝突 一個新學術觀點的形成——從王國維的《殷周制度論》到傅斯年的《夷夏東西說》 《傅斯年全集》總目錄
作者:王汎森 臺灣雲林人,1958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特聘研究員,其間曾任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並於200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到中國近代的思想史、學術史等領域。著有《章太炎的思想》(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5)、《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87)、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主編《中國近代思想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等書。
|